我国政府部门条块结合形成网状立体交叉结构,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纵、横两条线,横向主要指按行政区划来划分的省市、地市、区县、乡镇等各级政府机构,纵向则按照政府机构的职能划分,形成的财政、税务、审计、公安、教育、交通、能源等各个行业部门。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建设现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集中于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建设,注重加强集成和整合,同时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加强政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近年来,各个国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府)计划”。2000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实施电子政府工作,并计划2005年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阶段”;美国已经实现了政府办公的无纸化作业,使美国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电子化;英国也在2000年提出,要建设最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电子英国”,并把全面开通电子政府的时间从2008年提前到2005年……由此可见,世界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新世纪国际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之一。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也逐步深入人心。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而99年开始实施的“政府上网工程”更是掀起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高潮。在这期间,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电子政务应用相应的配套设施,应用范围集中于政府机构内部,是为政府机构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管理、查询、统计、分析等提供的。应用形式上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应用于政府单位内部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如财务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物资管理软件、单位内部办公管理软件、工资管理软件等;第二类是纵向分布的、面向政府行业系统各单位使用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这类基础型应用基本上可以对应于我国的十二金工程建设,比如面向财政的财政管理系统、面向税务行业的税务管理系统、面向审计的审计管理系统等。
然而,由于受中国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已建设的应用更多的只是处在传递政府信息和办公室自动化等低层次、简单应用上。部门自成体系现象严重,跨部门应用系统设计成了部门内系统,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隔离成一个个独立的“烟囱”。大多数跨部门的重点业务系统被牵头部门设计成了部门内系统,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没有达成共识,自建、自用和自成体系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明显,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人为地割裂成了一个个“烟囱”,潜在的“信息孤岛”风险突出,政府协同能力受到极大牵制,基本不能为公众提供无缝式的、一体化电子化服务。因此,目前中国电子政务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政府上网工程”、结合行政改革和再造行政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由基础建设向应用整合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实现政府内部网络化办公,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内部资源整合、内部决策支持;二是整合各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综合的、只有一个窗口对外的政府服务系统。
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开始从起步阶段迈入整合阶段,整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细分行业垂直系统的整合,二是地方政府的横向整合。虽然电子政务建设的需求向着多样化发展,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务业务应用
目前,政府的大部分机构,既拥有制度制定权,又拥有行政审批权,还带有对法规、政策的解释和监督权。它们的关键业务流程和辅助业务流程并不十分清晰。从政府职能改革的方向来看,将以审批制度执行过程为主导,逐渐形成政府职能的关键业务流程。法规、政策制订的过程,对制度执行监督的过程,还需要随着机构的调整、政府职能的明确,逐渐使业务流程模式清晰起来。
2、政务信息共享交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的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的数量不断增加,各业务部门逐渐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各个政务系统的业务数据分布在各个相对孤立的信息系统中,相互之间缺乏对应和转换关系,协同能力差,形成了一个一个“信息孤岛”,信息虽然可以在本身的系统中完成流转,但与其他系统的交互性较差。
3、决策分析应用
决策分析应用平台主要是为高层领导提供政府机关运行的全局、宏观、综合信息,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决策分析应用一般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整合和统计分析,需要有一个灵活易用的展现工具,为决策层提供更直观、多样的统计分析结果展示。
4、政务门户应用
政务门户应用平台是政府与公众交互的窗口,它能有效提高政府服务的透明度。由于对门户的访问量大,并要求具有较强的并发处理能力。因此,有效的解决负载均衡的问题,是提高政务门户应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的关键。
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不断进入电子政务领域,针对政府领域的各个行业、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政务应用产品,从行业到区域,从纵向到横向,覆盖了整个电子政务领域。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公司提出的基于InforEAI的电子政务平台就是一项很有特色的解决方案。InforEAI是一种能够快速整合网络应用的中间件产品,以电子政务建设中常见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为例,基于InforEAI构建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通过图形化的构件拖放建设连接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的应用适配器,实现各个部门的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各部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高政府对税收的宏观监管能力,为财税增收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和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为各个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分析、过程监控的技术手段,并通过统计查询与归类比对,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整体把握能力,实现对工作各个环节的全程管理,减少工作中的漏洞,达到财税增收的目的。
系统架构
基于InforEAI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架构如图 1所示,系统分为数据源层、前置机层、交换平台层和中心系统层。
数据源层:数据源层主要是工商、质监、国税和地税等各个部门原有业务系统及其数据。这是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需要进行比对和共享的数据来源。
前置机层:前置机层主要包含前置机应用、前置机数据库和InforEAI前置机适配器。前置机应用完成业务系统数据的抽取工作,并将抽取的到的数据存放到前置机数据库中,以供InforEAI传输,另外前置机应用还负责展示从中心返回的比对结果。
交换平台层:数据交换平台以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的企业应用集成中间件InforEAI为核心,是整个系统的信息总线,提供基于发布/订阅的消息分发和集线器式的集成服务。负责将各个部门前置机数据库中抽取来的数据传输并保存到数据中心,并在数据中心完成比对之后,将结果数据发送给相应部门。
中心系统层:中心系统包含中心数据库、企业数据比对系统和中心数据库管理系统。企业数据比对系统对各个部门前置机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比对,并将通过比对的数据存放到企业基础信息库用于共享,将未通过比对的数据进行保存以供反馈。中心数据库中包含来自各个部门的原始数据、通过比对的企业基础信息以及未通过比对的问题信息,在中心数据库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构建上层应用,例如建立政务信息综合查询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图 1 基于InforEAI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架构
技术特点
1. 多种业务数据获取模式
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要从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中抽取数据,这些部门系统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系统可以直接连接业务系统数据库进行抽取,有些则不允许直接连接业务系统数据库。有包括InforEAI适配器抽取、导出功能复用和专用导出工具等三种数据获取模式可以选择。
2. 屏蔽异构系统
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涉及多个部门系统,这些业务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开发商采用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时期开发,它们从底层操作系统到使用的数据库,再到采用的开发技术都存在差异,而且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也存在语义上的差异。基于InforEAI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从两个方面为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提供强大的跨越异构平台的支撑:一方面,它基于CORBA技术构建,具有充分的跨越异构环境的优势;另一方面,它基于构件化思想开发,通过图形化构件组装实现集成,构件调整与更换十分便捷,可以轻松适应异构环境及需求的变化。
3. 安全可靠高效的传输
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必然涉及大量数据的传输,如何保证安全可靠的传输并提高传输的效率是保证系统高可用性的关键。基于InforEAI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其核心是支持发布/订阅的消息中间件,拥有出色的稳定性和安全认证机制,针对各种异常情况提供了完善的处理机制,采用多线程并发技术,同时提供数据压缩、断点续传、大数据切割等多种手段,为网络环境下海量数据并发传输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的保障。
4. 构件化集成模式
基于InforEAI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采用了构件化的集成模式,只需从构件库中选择合适的构件,配置构件的属性,然后将构件组装起来,进行部署,这样就完成了集成过程,如图 2所示。
基于InforEAI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构件化集成模式有效降低了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复杂度,并为系统将来的调整和扩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不仅能轻松整合现有应用,也为将来新应用的集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