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突飞猛进
来源:德州日报 更新时间:2008-10-28
 
 
 
    日前,山东(德城)电子信息产业园揭牌,标志着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信息网络逐步完善,社会信息化实现突破性发展。从1994年我市建成C4本地电话网起,我市通信网络建设迅速扩张,光缆到达全市所有乡镇,并延伸到80%的行政村,公共信息网络已覆盖所有城乡,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目标全面完成。截止到2008年6月,全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分别达到131.16万户、250.4万户和19.87万户,电信光缆达到2.45万公里。
    我市信息产业从电子工业起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进入“十一五”以后,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三和电器、弈新科海、富电电子为骨干,众多小型电子企业为依托的电子产品制造业集群。行输出变压器、卫星数字接收机、小规模集成电路等传统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超细键合铝丝、大尺寸单晶硅外延基座等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1985年的  826.2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74亿元。
    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并加速融合,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助推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制造业生产设计还处于“甩图板”阶段,2008年上半年,制造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率达到80%以上,全市30%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ERP),流程型企业集散控制系统(DCS)应用达到45%以上,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20%。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已覆盖所有行政村,部分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涉农信息资源得到初步整合。物流企业 20%以上建立了综合管理系统,40%以上应用了专用信息系统,条码、射频技术等系统应用逐步展开,物流车辆空驶率降低15%以上。
    全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1997年,德州经济信息网开通。2002年,中国德州门户网站上线。2007年,全市电子政务系统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目前,全市所有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全部开通政务网站,人口、保险等基础数据库陆续建成应用,企业基础信息共享、财税库、银联网等跨部门信息交换陆续展开,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记者刘臻 见习记者爱珍 通讯员俊杰 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