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作为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将政务公开作为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便民抓公开,贴心群众促深化,切实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较好地实现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坚持四级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把公开作为最好的群众工作方法,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村居四级联动,整体覆盖,合力推进。一是乡镇抓延伸。乡镇做到“三个一”,即有一名乡镇领导主抓,有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有一个方便群众的政务公开栏。同时,将乡镇服务职能延伸到村,乡(镇)部门和乡村干部对群众的服务需求公开承诺、上门服务、无偿代理、及时办结,使群众办事不出村。二是县级部门抓示范。县级各部门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台、政务公示栏等,全面公开部门信息。积极创建县级政务示范点,建设政务公开样板单位,实现县级部门政务公开面100%,县级政务公开示范面100%。三是企事业单位抓重点。企业重点围绕重大决策、重要问题进行公开;机关重点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行预先公开、主动公开、点题公开,把惠民行动、行业收费、行风建设等一一告知群众。四是村(居)抓规范。村村建好村务公开栏,社社设立意见箱,将联村干部、土地承包、村级财务、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农产品信息、务工信息等项目公布上墙,对退耕还林补助款、粮食直补、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优抚救济等相关政策资金发放工作做到随办随公开,让群众了解村内事务,知悉惠农政策。目前,全县所有县级部门、乡(镇)和村(居)全部实行了政务、村(居)务公开,全县水、电、气及医疗、学校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全部实现了事务公开,所有的国有(集体)企业实行了厂(企)务公开,公开面达到100%。
二、建好四个平台,实现政群互动
(一)以“五个三”为抓手,全力打造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坚持规范、服务、效率、满意的原则,着力从“完善三个系统、扭住三个关键、建立三项制度、强化三项措施、落实三问机制”入手,全力打造政务服务综合平台。今年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9.97%。
1、完善“三个系统”搭建服务平台。为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我们在县级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600多万元重建了150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并进一步完善了三个系统:一是规范办事流程系统。制定政务中心办事流程示意图和窗口办事流程图,分别在政务中心醒目位置和窗口上公示,群众一看就明白;二是电子监控系统。充分发挥电子监控系统的作用,延伸电子监控系统终端至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县长办公室,加大监督力度。成立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投诉中心,解决三个编制,落实专人负责电子监控室监控工作和行政效能投诉受理工作;三是承诺公示系统。政务中心和单位在工作时效、质量、责任等方面进行服务承诺,做到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目前进驻中心的办事机构40个、工作人员106名,可集中办理320多项行政审批许可及其他服务事项。
2、扭住“三个关键”提升行政效能。一是充分放权。我们坚持应清的必清,应减的必减,应放的必放,应调的必调,应进的必进,加大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清理力度。全县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34个,减少39项审批项目,取消收费项目11项,降低收费项目3项,实现项目减少13.22%,行政审批总时限较原来缩短了45.39%。二是实行两集中。逗硬落实行政审批事项向行政审批股集中,行政审批股向政务中心集中。对照清理保留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逐一倒推职能,对口集中到各单位的行政审批股,从源头上理顺职能,明确职责。行政审批股整体前移到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一律在政务中心坐班。各行政审批单位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集中在政务中心管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必须加盖行政审批专用章,有效解决政务中心“只接件不办理”、“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三是做到两到位。各行政审批单位向政务服务中心派驻“首席代表”,履行窗口日常管理事项的审批,参与并联事项的办理,为部门行政审批首问责任人。为确保授权到位,各行政审批单位按照授权事项、程序和范围,以文件的形式,向派驻窗口的首席代表充分授权,并出具各部门窗口所办事项的授权委托书。每办结一件审批事项,首席代表必须手签署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建立“三项制度”加强窗口管理。一是首问责任制。政务中心在各窗口设立了首问责任岗,首问责任岗对群众提出的咨询,要有明确的答复,一次性告知;对非职责(权)范围的咨询,“首问责任岗”做到引领服务,热情接待。推行首问责任岗,基本做到了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行为“零投诉”。二是限时办结制。实行政务服务情况月通报制度,政务中心和效能办每月对各窗口的现场办结率、限时办结率、满意度测评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通报。对现场办结率低于90%、按时办结率低于99%的单位和部门,实行年度考评“一票否决”。按照“统一受理、资源共享、同步审查、公开透明、限时办结”的总体要求,对涉及15个部门单位的17项并联审批事项,在一个窗口提交申请,一次性申报,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三是责任追究制。坚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过错倒查问责。实行行政诉讼败诉责任追究制,因工作不落实引发的败诉行政诉讼案件,除承担败诉责任外,每出现一起扣减该单位财政预算工作经费2万元,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向县委、政府书面检讨。县委、县政府将各单位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权、监督权和建议权赋予给政务中心,政务中心主任受县委、政府领导委托有权协调相关部门工作。
4、强化“三项措施”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培训。聘请成都、重庆等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来平昌开办公共礼仪专题讲座,并制订了窗口工作培训计划。二是规范行为。将员工行为规范及“十不准”等制度在大厅上墙,政务中心除有制服的工作人员外,其他工作人员配制统一工作服,一律佩证上岗。中心督察科每天将所有窗口办件情况登记填表,适时预警提醒。政务中心人员分组排班,对各窗口工作人员的到位情况、纪律作风、工作状态等进行全天候巡视。三是激励约束。对政务窗口工作人员给予岗位补助,各单位窗口工作人员的党组织关系转入政务中心党支部,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保持相对稳定,派驻时间最低不少于一年。由政务中心统一考核管理,日常工作实行一月一考核。
5、落实“三问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建立“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必到底”三问机制,出台“三问”机制实施办法,成立机关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推动工作落实。一是以问事促明责,建立健全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县级领导干部管线、联乡、抓重点项目的领导机制,县级部门抓线、联村、管本职的责任机制,乡镇辖区总管、线上监管、联村包户的工作机制。二是以问人促尽责,专项督查督办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由目督办、效能办、项目督查组负责,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每旬一次典型通报、每月一次督查汇报、每季一次对照考核、半年一次重点分析、年终一次考评奖惩,采取发整改通知、书面通报、电视曝光、黄牌警告、主要领导述职、问责追究和量化考核等措施,在县电视台上每月公布形象进度,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坚持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要签批件定向追踪督查,实行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定期述职,办不了的事坚决不说,有条件完成或可以创造条件完成的事必须说话作数,说到做到。三是以问责促效能,从严治理不落实的人和事。建立行政效能告诫制度,制定《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办法》,对违反效能建设规定的,视其情节分别发出《行政效能提示书》、《行政效能告诫书》、《行政效能整改书》,建立《行政效能执行情况登记表》,作为行政问责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三次被效能办通报的地方或单位予以黄牌警告,限期不能改变面貌的,主要领导向县委、县政府公开述职,述职后仍无明显进展的,立即采取组织措施并追究纪律责任。
(二)全力推行网上政务公开。一是强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宣传学习。县政府发出书面通知,要求政府各工作部门认真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深刻认识《条例》的颁布对政府转变工作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重大现实意义。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从政府办、新闻中心、政务中心等单位抽调了工作人员,组成专班办公。明确了县政府办公室为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乡镇和部门行政负责人为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上还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三是开展专题培训。县政府制发了《关于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通知》,召开了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培训大会,利用两天时间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所涉及到的100多个单位的分管领导和业务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四是有针对性地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我们把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第一载体,严格按照省市对《条例》实施的要求,重新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版。增设了政府信息公开栏目版块,为所有部门和乡镇分设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网页。把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内容在专栏内进行了公示和发布,网站日平均点击率达1万余人次。今年内完成95个单位和部门的政府电子外网建设。
(三)高度重视电视媒体公开。平昌电视台将《平昌新闻》同政府门户网站连结开通视频播报,并开通“图文资讯栏目”,及时报道政府信息和政务活动;将全县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目标的完成情况逐月拍成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各部门和乡镇的负责人每周轮流做客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现场述职并答复群众咨询的问题。免费向全县各级各部门发送《平昌周末》,对政府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公开。
(四)认真抓好公示栏(墙)公开。按照“实用、简洁、便于群众观看”的原则,每个单位和乡镇都设立一个规范化的政务公开栏(墙),将大事上墙公布。
三、突出四项重点,拓展公开内容
一是实行决策公开。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政府所有重要决策一律由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作出,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实行预先公开,对专业技术性强的重大事项聘请专家决策论证,对重大民生事项实行听证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反论证程序,县政府常务会议每次邀请不少于5名群众代表列席。二是实行财政公开。严格执行财政专题办公制度、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公开采购制度,财政资金调度一律由财政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政府投资一律以财政评审作为的前提和依据。今年1-9月,财政已评审各类投资项目 25个,评审额达4298万元,审减投资666万元,审减率达到了15.5%。定期公布财务收支情况,乡镇和部门必须每半年公布一次,村(居)必须对村级财务、一事一议及项目资金管理、惠农政策的兑现随办随公开,凡不按要求公开财务的乡镇和部门一律实行预算约束。三是实行审批公开。坚持凡是行政许可事项一律公开,对行政许可的收费项目、办件规则、办结时间、廉政承诺、监督电话等全部公示,具备行政审批执法权的县级部门负责人一律在县电视台公开进行服务承诺。四是实行项目公开。对市县确定的重点项目分别落实县级领导挂包,实行挂包领导、责任单位、资金来源、财政投入、前期经费、工程技术责任人、监督责任人、形象进度、考核奖惩“一表清”,按月在电视台公布进展情况。项目安排推行竞争立项,由群众推选代表成立监督小组,全程监督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安全和资金使用,使国家投资与群众知情、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实施紧密结合。
四、健全四套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在政府网站和查阅场所公布;建立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制度、保密审查制度、内部考核和社会评议及责任追究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等六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努力保障市场主体获取对称信息。二是规范政府工作运行程序。进一步修订《县人民政府工作规程》,完善《县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县长碰头会议制度》、《财政专题会议制度》等工作制度,从制度上规范政府决策程序,促进行政方式转变。三是建立政务公开监督机制。将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考核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逗硬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坚持日常考核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实行政务公开群众评议制度和行政效能监察制度,评选“三最佳”和“三最差”政务公开单位,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政务公开的内容、时限、责任人、责任追究、监督措施等落到实处。四是构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良性互动机制。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推进,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员互补,使党组织、政权组织、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OO八年十月六日
主要成效
一、打造了阳光政府,促进了依法行政。通过政务公开,依法行政的制度建设加强,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群众了解政府工作更加便利,监督干部行为更加有力,促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公务人员更加注重学法、用法、守法,更加注重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更加注重自觉运用法律法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更加注重用政策法规引导社会舆论,防范行政风险,导向社会风气。
二、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效能提高。通过政务公开,各级干部服务意识得到增强,执行意识得到强化,执行态度更加端正,自觉做到了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通过公开政务服务承诺,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2008年1-5月,政务中心共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5316件,其中即办件3402件,承诺件1919件,办结率达到了100%。工商窗口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两次提速,由法定的15天缩短为3天,现在10分钟就可办结。
三、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通过实行政务公开, 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政策、程序办事,所有事项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手续由繁到简,办事由暗到明,服务水平有很大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四、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良性互动。实行政务公开,抓住了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顺乎民意,得乎民心,不但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许多误解和不应该有的麻烦,而且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在实施防洪堤建设过程中,我们在决策时就事先深入老街找群众了解座谈、宣传发动,并请群众代表一起参与讨论制定修建方案,从而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工程动工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老街居民故意阻施工的事件发生。
五、纯正了社会风气,促进了廉政建设。政务公开重点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及“权、钱、人、物”等关键环节,实行阳光作业,有效地遏制了“暗箱操作”和“幕后交易”,从制度上减少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公共权力个人化现象的发生,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只是基本建立起了政务公开的框架,多数部门政务公开仍停留在浅表层面。一些部门在政务信息公开中,被动地进行政务公开。对公开的内容,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很多公众迫切需要掌握、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获取难。此外,在公开中,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分类和查询制度,缺少对信息的整理,在大量的信息中,公众想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很困难。
二是目前的政务公开主要集中于结果公开、程序公开,而对过程公开基本上没有涉及。公众所期望的信息公开涉及面更宽,如官员财产情况,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过程等。
三是由于政务公开的操作性不强,政务公开尚缺乏有效保障。尤其是信息公开和信息安全的界限还没有弄清楚,实施难度较大。条例虽具体规定了十几类信息是必须公开的,但仍给政府机关留有较大自由裁量的空间;要求信息公开的同时,又规定信息公开前要进行保密审查,送有关部门批准。
四是级别较高的会议记录、领导批示,人事、财务问题最隐秘部分能否公开。现在公开的政府财务收支信息,太过粗略,“具体到差旅费多少,每笔都应该算清楚”。目前,政府网站公开领导简历、分管领域、办公电话等已比较普遍。而民众关心的领导人薪酬、人事任免中不同候选人比选的过程、人事调动原因等,都被作为内部信息不予公开。
五是从事政务公开工作的人才十分奇缺,由于门户网站是政务公开的平台和载体,因此,从事政务公开工作的人员必须是计算机知识的内行,同时,政务公开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文字功底强,政策水平高的人员从事。目前,基层既懂计算机,又具备较强的政策水平和文字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奇缺,应加大选拔和培养力度。
六是当前各级各部门内设机构设置与政务公开工作十分不相适应,政务公开工作是一项新生的、长期性的工作,县上设立的政务中心只负责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和效能建设方面的一些事务,而政务公开的其他方面,如乡镇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建设等没有专门的机构、编制和人员从事此项工作,是很难产生工作成效的。
一、政务公开是一个执政宗旨问题,愿不愿公开关键取决于执政者有无民本理念。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人民,接受人民监督。在政府这艘大船的航程中,是人民的意志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决定着航向,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个举措,都应尊重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就是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只有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落实政务公开的要求和举措。
二、政务公开是一个领导艺术问题,善不善于公开关键在于执政者有无民主艺术。现代领导艺术就是民主艺术,现代政府的主要特征就是民主政府,而民主的落脚点就在“人民赋予的权力在法制的轨道上阳光运行”。面对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新形势,政府必须自觉主动地运用政务公开这个法宝去化解矛盾和凝聚人心,进而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要针对行业特点善于依法公开,针对行业热点善于问卷公开,针对群众关注的凝点敢于点击公开,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开促公正。
三、政务公开是一个廉政建设问题,敢不敢公开关键在于执政者有无廉洁底气。不受监督的权力是产生腐败的温床,不敢接受监督的权力必然是心中有“冷病”。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而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会有积极性参与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工作人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因此,必须从源头防止和治理腐败的高度认识政务公开,以公开促廉洁,以公开树形象。
四、政务公开是一个行政机制问题,能不能公开关键在于是否坚持做到权责一致。所谓权必有责,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每一份权力都连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只有坚持责权一致、注重问责,做到权力运行指向与监督相一致,公共服务提供指向与绩效评估相一致,才能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话语权。因此,必须坚持从完善制度入手,在机制和体制上保障政务公开,促进公平公正,理顺民意,调动民智,办好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