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三网同步唤醒沉睡政府网站
来源:信息化建设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蔡迎媚 陈奕源

  福建省石狮市是2000年全国政府上网工程百家试点单位唯一的县级市,多年来电子政务的建设工作得到了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最近连续三个年度被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省政务信息网网站建设先进单位,并于2004年被泉州市评为信息安全密码保障工作先进单位。

  目前,石狮市“三网一库”核心框架已形成,作为“三网”基础和一期工程重点的办公业务网平台全面投入使用,门户网、专网正在进一步完善中。业务网接入规模为100个单位,2000台电脑终端,近3500个用户;专网接入规模46个单位,200多台电脑终端接入。经过四年的运行,石狮市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得以全面、深入、广泛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机关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其建设模式为福建省许多县级市所推广。

  三网同步、以内带外,唤醒沉睡的政府网站

  在电子政务的推进过程中,应用领域的选择和应用程度的高低被认为是衡量与检验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关键。在“应用系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问题上,许多地区是从对外服务入手,而石狮市则认为完善的内部办公业务流是对外服务信息化的坚实基础,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三网同步”“以内带外”的工作思路,把对内服务作为“三网”的基础,开发、整合一系列实用性强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在强化内部业务的基础上,再延伸到对外服务上,在全省率先建成一体化的县级市电子政务综合管理平台。

  石狮市电子政务的核心框架为“三网一库”、“三网”即办公业务网是本级党政机关、乡镇、驻石单位、重要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各种政务业务的信息网络平台,突出政务办公业务,与互联网逻辑隔离;门户网是基于国际互联网的,面向公众的政务网站平台,突出网上公共服务;专网是上与省、泉州市属部门联接,下与市属部门联接的涉密网,突出上下级数据的交换和传递,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一库”即政务资源库,指各类数据、信息按统一的数据结构和数据规范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形成的“三网”公用的综合数据库。虽然三个网络平台在网络规模、功能应用、服务对象等多个方面各不相同,但许多方面的数据是相同的,石狮市在规划建设时有意识地把“三网”的维护集中在同一平台上,并使相同的数据能够同步维护和更新,大大地节约维护成本和人员,增强了网站更新的时效性。

  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构建跨部门的信息平台

  为避免由于各单位各自为政、分散建设,而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石狮市采用“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和分级管理”的运作机制,全面整合网络、软件、数据三大资源,构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跨部门的信息平台。目前,办公业务网上已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等8个通用的应用系统,整合了财务查询、统计数据、招商项目、储备项目、高级人才库等8个业务数据库。此外,设置石狮新闻、天气预报、文件公报、热点专题、决策参考等20多个信息类栏目及异地办公、短信中心等多项功能。在网络方面,把市党政机关、镇(街道)、驻石单位、重要企业事业单位全部纳入“三网一库”的统一架构,规定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一律通过全市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在软件方面上,以建设跨部门的应用系统为核心,尽可能地集成各单位原有的和新开发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规定各单位基础的、通用的办公应用系统应使用市级统一开发的软件系统,不得重复开发;新开发的专业系统,必须与总平台保持数据接口一致,标准统一。同时,将各种技术整合在同一平台上,比如信息服务上联合电信、移动、联通等推出短信服务平台,实现了各种网上发送短信;在信息沟通传送方面,整合电子信箱、内部信箱、QQ、短信、视频等多种途径,实现全方位的沟通。在数据方面上,将办公业务网平台分为三个层次:总网、单位分网和个人分网。单位分网体现各单位的特色信息;总网是各单位分网的信息汇集,信息来源于各单位分网的精华部分。个人分网是个人办公的页面,这种形式能够使各单位充分挖掘各类数据、信息,并汇聚同一个平台。

  整体规划、工程外包,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石狮“大一统”的网络架构,实现了设备、网络、软件、信息等各种资源的充分共享,不仅形成了一体化的电子政务系统,而且显著提高了投资的综合效益。工程全面投入使用后,由于避免各单位软硬件重复投入资金节约产生的直接效益,加上应用过程中减少通信、印刷、纸张等办公支出及提高工作效率产生的间接效益,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达数百万元。在项目运作中,石狮由于采取 “工程外包、营运托管”的模式,“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既缓解了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又使政府的一次性投入大大降低。在硬件网络平台建设上,与石狮电信合作,由石狮电信局负责电子政务硬件网络的投资、建设、维护和升级,市政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租赁形式,使用该网络作为电子政务专门通道。在软件系统开发上,也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由专业公司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系统开发、人员培训等一揽子服务。

  贴身服务,流程创新,突出系统的实用性

  石狮市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时,不是简单地把“政务”“电子化”,而是突出“创新性的办公流程”和“小而全的贴身服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推进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

  创新性的办公流程。比如,督查督办系统通过程序设计将市委、市政府督查督办职能和效能中心的催办告诫职能结合起来,对重点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等重要事项进行在线监督管理,若部门逾期不办理的督查件或项目进展缓慢将自动发出督查催办单或效能告诫单,直至全网通报。再如,台风紧急报送系统能够按台风状态、台风等级和风力级别,自动选择既定的台风处理预案。

  小而全的贴身服务。在石狮市电子政务平台上,每位市领导都有专门量身订做的个性化页面,只要登陆自己的页面就能够查看到与本人有关的各类信息,包括个人的日程安排、新闻报道、讲话稿、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本人所参加过的会议纪要,待处理的信息、公文、督查件等等。每位普通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喜好设置自己的办公页面。

  多层防护,深度检测,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在安全管理上,由于办公业务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倾入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

  首先,在网络架构把全市所有单位的接入电子政务管理中心,由中心接入一条专用光纤连到互联网,所有接入单位不得再自行上网,堵住接入单位的安全漏洞。

  其次,在服务器与互联网之间设置了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外部完全隐藏了内部网体系结构,建立防止外部入侵的安全体系。

  第三,在内部,通过用户验证和授权管理,确保了内部的安全。

  第四、办公业务网通过VPN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支持远程办公,一方面可以方便公务人员的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的拓展性,包括工商所、派出所等光纤网络不能达到的地方,只要能上网,就可以通过VPN接入办公业务网。

  小处入手,多管齐下,提高应用普及水平

  为加大系统的推广力度,我们采取需求拉动、技术驱动、制度推动、培训带动多管齐下的方法,使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软件开发前,项目开发人员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前期调研,最后决定立足实用,从小处入手,选择了一些各级党政机关通用的、急需的应用项目和一些技术含量不高但又非常实用的小应用、小服务作为切入点,这为项目以后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投入后,市电子政务管理中心还通过走访单位、网上交流、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与用户之间不断进行交互式地沟通,吸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就在不厌其烦的沟通、反馈、修改过程中,系统功能不断得以完善,实用性也不断增强。

  在技术上,石狮通过权限分配等技术,实现“集中控制、分级管理”,使各单位能够方便地管理、维护自己的网站。在制度上,出台了《石狮市电子政务规划建设总体方案》、《石狮市电子政务业务网暂行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从组织管理、工作职责、内容发布、用户名管理、安全保密、奖励和处罚等各方面对管理运作做了具体规定;同时,指定市电子政务管理中心统一负责组织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及协调、指导工作,并要求每个单位确定1名信息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电子政务协调及推广工作,1名单位收件人负责本单位电子公文收取、处理工作。

  培训是系统推广的重要环节。为普及电子政务系统知识,提高党政机关人员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市电子政务管理中心针对应用系统,对各单位的信息管理员和收件人进行培训,并依托或协助各单位信息管理员对本单位进行全民培训,使受训对象大大扩大。

  下一阶段,我们将把建设重点从对内服务转向对外公众服务上,以电子政务门户网为载体,结合行政许可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提高政务信息公开度和时效性,抓好并联审批、政府服务中心等便民应用系统的开发,以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