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巍
这次吉林省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在全省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大讨论活动,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加强学习交流,提高全省信息化工作整体水平,推动实现全省信息产业越升发展目标。按照会议安排,我简要介绍当前信息化发展形势趋势及我省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关于信息化发展的形势和趋势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面向未来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推进信息化做出新的部署。省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化。当前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趋势主要是:
1、信息化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提高区域竞争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地区竞相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先导性产业,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发展水平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加快。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微电子技术向纳米级、集成系统方向加快发展,计算技术向超高性能、网络化方向演进,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能力持续跃升,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日趋成熟,正逐步走向产业化。信息技术与生物、空间、纳米等技术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技术创新不断催生新理念、新应用和新产业,推动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信息网络建设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到今年2月份,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21亿,超过美国越居世界第一;固话用户、移动用户、家用电脑拥有量成倍增长;IPv4地址总数超过1.29亿,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域名总数超过918万,“cn”域名达到670万,年增长率达到211%;网站数量接近140万,2007年上半年的网站增量与过去4年的增量相当。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4、信息化应用正在向纵深发展。在经济领域,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国涉农网站已超过6000个;装备制造、能源、建筑等工业领域的信息化改造步伐不断加快,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深化,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在政务领域,一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开始启动,政府网站内容不断丰富,功能逐步增强,整体绩效水平有显着提高。
5、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影响更为显著。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7年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5.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9%,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2007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同年GDP总量的5%。与信息化相关的数字内容、数字文化、数字认证、电子游戏、电子物流、网络教育、网上招聘、网上旅行服务、移动增值服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6、信息化成为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在教育领域,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成为信息化应用的重点,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日益提高。在公共卫生领域,全国有5万多个卫生机构加入了应急和公共突发事件网络,提高了公共卫生安全监测和突发事件预警能力。在文化领域,网络文化市场快速发展,推动了现代文化内容、传播手段、表现形式的创新。同时,信息网络在解决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吉林省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在信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电子政务建设、振兴软件产业、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全省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为主体的信息网络体系快速发展,到2007年,全省电视综合覆盖率98.09%、广播综合覆盖率97.6%。有线电视用户273.15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45.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6.8部/百人; 移动电话用户1311万户,普及率达到48部/百人;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143.30万户,互联网域名总数74558个,吉林省网站8522个。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和社会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长春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区初具规模;PLED有机发光显示、启明软件园、长虹电子工业园、光电子工程技术平台、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区等大项目进展顺利。2007年,全省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163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53亿元,通信业增加值110亿元。全省从事软件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超过600户,国家规划布局内的软件企业13户,共开发生产各类软件产品1500余项,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进行软件登记的产品达到781项。企业管理、信息安全、教育、农业等行业软件在全国具有较强优势。
(三)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进展。全省大中型企业,100%的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流通和经营管理,90%以上有独立的门户网站,制造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企业达到50%以上。通过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一汽集团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通钢集团的能源平衡信息系统、吉林化纤的电子商务应用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省市县乡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不断完善,通过12316新农村服务热线、“黑土地”农民连锁互动信息网,及时为农民提供政策法律、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
(四)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与应用逐步完善,启动了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并实现了与国家平台的链接。全省政府网站体系逐步健全,政务信息发布逐步规范,电子政务重点业务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全省应急信息系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等项目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金财、金盾、金审、金税、金农、金土等重点系统建设进展顺利,有力地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
(五)社会信息化逐步推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涉及民生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长春市成为国家城市信息化和金融税控收款机试点城市。全省城市联网监控系统正在建设中。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应用系统已基本全面开通运行,共发放社会保障(医疗保险)IC卡186万张,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服务正在逐步推广,在长春、吉林、通化市发卡126万张,日刷卡量达60万人次。全省金融银联消费终端(含POS、MIS)数目近7000台,商户数为4000余户,公众持卡消费不断扩大。建立了省密钥管理中心,数字认证已开始向社会提供服务。
我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差距:一是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发展差距较大,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低;二是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不高,重建设、轻应用现象较为普遍,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三是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缺少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四是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不高;五是信息化法律法规的制定滞后于实际需要,体制机制尚需完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加强。
三、全省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全省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是:实施实施信息产业发展越升计划,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基地园区为载体、产业化为导向的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和支撑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传统产业改造工程、信息兴农工程、社会公共资源共享工程;努力把信息产业提升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先导产业,信息化普及水平与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成为全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
(一)制定和实施全省信息产业越升计划
根据省政府的部署,今年以来,厅里经过多次研究,提出制定并组织实施《吉林省信息产业越升计划》。通过计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用五年左右时间,推动全省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把信息产业建设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了《越升计划》(送审稿),现已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1、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发展要求,为我省信息产业越升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省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新形势下我省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信息产业基础薄弱,整体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信息技术成果产业化率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光电子、汽车电子等特色产业的产业链不完备等。面对当前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省信息产业要实现快速越升,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就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战略举措,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超常规的扶持政策。
2、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指导思想是: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和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建设园区、打造平台、项目拉动、两化融合”的发展思路;注重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中心任务,坚持以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瓶颈;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是:以提升全省工业化水平为宗旨,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并重;以拓展信息产业市场空间为宗旨,坚持发展信息产业与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并重;以提高信息产业竞争能力为宗旨,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再创新并重;以提高产业基地的积聚效应为宗旨,坚持吸引域外企业与孵化本地企业并重。
3、越升发展目标。根据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考虑未来五年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确定了一个总体目标和四个子目标。即到2012年,全省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年均递增25%,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四个子目标是:创建一批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进步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20%;规模以上重点企业的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长春光电子产业基地、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完成1000户传统产业企业信息化改造。
4、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为了发挥我省的优势和特色,我们确立了以光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动漫产业、电力电子产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六大领域为产业发展重点,并明确了六大领域产品的鼓励发展方向。
结合我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把主要任务概括为:建设五大基地、搭建三个平台、形成两个中心,实施十类项目,实现一个跨越、一个融合。
建设五大基地是:光电子产业基地、汽车电子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基地。
搭建三个平台是:光电子技术服务平台、汽车电子技术服务平台、软件技术服务平台。
实施十类项目是:光显示器件、激光器系列产品、太阳能光伏电池、启明软件园、汽车电子、长虹数字电视、电力电子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动漫产业平台、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项目。
(二)加快全省信息服务业发展
9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推进全省服务业跨越发展大会,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韩长赋出席了会议。韩长赋省长在讲话中指出:发展服务业对于推动发展和扩大总量、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强调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任务,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年要提高1个百分点,要求在发展思路、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及鼓励政策上要有新突破。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部署和安排,我们要加强对全省信息服务业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和主动服务,主要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布局。重点以打造基础电信网络传输服务产业链、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服务产业链为主体,以软件业和服务外包为重点,加快形成信息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电信业重点发展电信增值服务和互联网服务,加快向全面信息服务转型;广播电视业重点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数字视频、数据内容服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软件业重点面向传统产业开发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争取用5年时间,培育10个以上专业化产业园区,扶持20家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形成以长春、吉林和延边为龙头的现代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全省信息服务业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产业基地、园区的集聚效应。重点发展长春软件园、吉林软件园和延边中韩软件园,加快形成集投资服务、技术研发、企业创新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软件产业基地。长春软件园主要发展电子认证、生物识别、远程教育等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吉林软件园主要发展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大型应用软件;延边中韩软件园着重承接韩国、日本的软件外包与信息服务。同时,加快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和动漫产业基地建设。
三是大力扶持信息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大企业、大项目战略,依托产业基地、园区和优势企业,采取政策鼓励、合资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式,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促进了生产要素向大企业集聚。重点推进启明软件园、数字电视转换、数字认证服务等项目建设,带动全省信息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是努力营造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资金和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现代信息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支持产业基地、园区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产业基地、园区和龙头企业,加快全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电子签名认证、数字电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建设物流信息、电子商务、动漫设计等公共应用平台。鼓励扶持一汽集团、吉林化纤、通钢集团等大型企业建设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本行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
(三)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以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建设为核心,狠抓电子政务重点应用,完善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机制,提高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整体水平。主要任务是:深入推进全省各系统信息化“金”字工程应用,整合社会关注度高,涉及民生的信息资源,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省电子政务资源共享平台和信息资源中心;深入推进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综合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突发应急事件的现代化应急管理;推行“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民互动,打造“阳光政府”。
(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
按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创新性优势,在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服务各环节提高自动化和节能减排能力,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主要任务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每年组织100户大中型企业和100户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5年内完成1000户企业信息化改造任务。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扶持建设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争取60%以上大中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农村信息化建设者的重点是加强农村信息化资源整合,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信息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大力推广“黑土地”农村连锁互动信息网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信息化应用模式,以信息人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五)关于社会信息化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信息化,实施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一批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库和公共信息应用系统,提升社会事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的联动。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公共服务领域“一卡通”工程和组织机构代码IC卡“一卡多用”工程;构建社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 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理能力,为监控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和灾情疫情提供信息保障。
随着信息化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必须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主要任务是:加快完善全省网络信任体系,推进数字证书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审核标准,开展重点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的等级保护划分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加强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