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个方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质量
来源:人民论坛 更新时间:2014-05-30

 在新世纪新阶段,尤其在“十一五”期间,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必须在已有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水平。

  一、完善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确立双向传递应对机制。
  随着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互动性增强,通过前连锁和后连锁的作用,带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外大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带动的乘数作用。同时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和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也在加强。


  积极接受正传递带来的正面效应,抑制负传递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应当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立足国情,扬长补短,坚持用科学辨证的方法,观察和谋划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关系,大力改革我国政府的职能,确立科学的双向传递的应对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维护和反应体系。


  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深对外开放的基础。
  以发展要素市场为重点,清除制约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各种障碍,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革行政和部门的垄断。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并增强国内配套能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实现贸易与投资的良性互动。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服务贸易的发展,改善我国服务贸易落后于货物贸易的状况,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


  三、增强贸易法规意识,树立诚信为本的贸易大国形象。
  “十一五”期间我国应继续努力树立诚信为本的贸易大国形象。如实履行我国在加入WTO文件中承诺的各项义务,争取成为模范遵守和执行WTO规则的成员。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的各种企业要重合同,守信用,确保百分之百的执行合同。要力推进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商务领域商协会制订行业自律的行规行约,实行行业内的失信评议和惩罚制度。同时要强化我国国民的诚信意识教育,遵守本国政府和所驻国家的规章制度,养成言行一致、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四、深化商务体制改革,构筑商务便利化的新平台。
  创造便利、公平的商务运行环境,加快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便利化,完善企业准入和退出制度、外汇便利化制度、出口退税制度、通关物流体系和人员出入境制度,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建立规范、透明的商务行政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民主行政能力和行政管理效率,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提高商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独立、完善的商务中介组织。推动进出口商会和各类流通协会的体制改革,建立起机制完善、协调有效的商会协会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信息咨询、物流代理、国际认证、争端解决等专业化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在协调企业、规范进出口贸易秩序、加强对外交涉、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加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建立务实、高效的商务领域干部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商”战略,努力为我国商务事业持续、高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基础。


  五、积极参与多边和双边经贸活动,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首先是在以我为主的原则下,积极参与WTO多哈发展回合的谈判,参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等多边经贸活动,增强在世界经济贸易事物中的影响力,扩大在多边经济贸易规则制定中的发言权,参与全球重要经济政策的讨论和制订,争取其他WTO成员对我国进一步开放,为我国“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条件。第二,大力推动区域经济贸易合作,落实已经加入的各种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组织的协议,引导国内企业启动、大力参与这些区域内的经济贸易活动。第三,加强与台、港、澳经济贸易关系。在今年国、亲、新诸党访问大陆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两岸经济贸易往来,提升两岸经济合作层次;认真实施内地与香港和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促进两岸三地经济的融合。


  六、以WTO规则为基础,妥善处理贸易争端问题。
  一是以WTO规则为基础,发现争端产生的依据,找出判断贸易争端是非的标准。WTO规则包括中国接受的各种协定和协议,也包括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二是在这些规则基础上,以“有理、有利、有节”为原则,作好谈判,求得双赢。三是贸易争端涉及的国内企业务必遵守贸易争端谈判达成的协议,从大局出发,执行谈判协议。


  七、克服国外旅游时的不良“陋习”,改善国内旅游景点服务。
  对外树立中国整个国民素质的良好形象;使外国游客能够全面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文化气息。
  八、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纠正文化贸易上的逆差。


  不断提高新闻等各种媒体素质,作好对外宣讲和介绍,使国际社会从整体上正确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