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讯 最近,合肥市蜀山区在全区范围内清理内部编印的信息简报,机关工作人员的节约之弦再次被绷紧。全区43项简报压缩到13项,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处理公文、信息和通知,仅此一项,每年至少可节约办公开支200多万元。这仅仅是该区“抠门”办公、节省财力改善民生的措施之一。
据介绍,去年以来,蜀山区通过规范公车购置和使用管理,减少30多项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加强财政性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等举措,节省行政经费近千万元。该区还规定,今后全区性的检查评比必须经区委常委会同意。其实,蜀山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就超过5.5亿元,同比增长66.7%,增幅居四城区之首。而这样一个颇为富裕的政府,为何要处处过“紧日子”呢?区委负责人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点滴节约,集中更大的财力,改善民生、改善民众生活环境,努力塑造廉洁、务实、为民的政府。
在开会、检查、评比等办公方面“抠门”,而在民生投入上,蜀山区却“大手大脚”,舍得拿出“真金白银”,不但按照省、市标准做好民生工程,而且都适当提高了标准。今年,在省、市下达的28项民生工程基础上,蜀山区又增加7项,安排3485万元配套资金,实现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并且将农村低保准入门槛由人均年收入从800元提高到1200元;特困老人的年补助提高了600元,百岁老人的年初助提高了1200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道口径由100至150毫米增加到200毫米,乡村公路水泥路面由3.5米拓宽到5米,仅这两项,就要增加投资近千万元。同时,该区设立200万元专门培训资金,确保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投资500万元在有条件的小区各建一个露天公共活动场地,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庞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