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该如何破解五金企业信息化迷题(一)
来源:慧聪网 更新时间:2008-11-14

 
 
    一、信息化,传统企业的再生

    (一)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广泛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技术对企业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递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技术重构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国外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线是MRP、MRPII、ERP系统,而且从70年代MRP、80年代MRPII到90年代ERP以及21世纪的协同商务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其中融合了SCM、CRM等供应链管理的ERP系统浓缩了国外四十年企业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方法的精华。

    对比国外的ERP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当今我国企业信息化必须加强基础管理数字化、业务流程一体化、员工技能知识化、商务决策智能化为主体的“四化”建设。因此,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改造企业管理模式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电子商务,这也是企业信息化的最后出路。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水平分析

    近来,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如何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很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选择信息化是必由之路。但总的说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落后,、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可以归纳为“我们有21世纪的网络,90年代的软件,但是只有80年代的应用、70年代的管理。”

    其中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甚少。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现上网的企业只占20%―30%。即使在这一部分企业中,多数所作的工作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有的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成为有名无实的空站。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

    2、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现阶段,我国IT厂商主要提供PC机、显示器、终端等产品;能够提供给企业从售前咨询,到提供易实施、模组化的方案,再到方案的实施,直至售后的运营维护,这样能提供一条龙服务的IT厂商少之又少。这是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维护与协调困难的重要原因。

    3、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近年来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到2003年,预计将达32000亿美元,将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但是,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差,资金拖欠严重,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制度保障,导致大部分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不积极。

    二、电子商务,信息化的最后一站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