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功润
当下,且不说总书记、温总理等中央领导十分重视网络民意,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也开始真正走进网络、与网民平等互动,他们隔三岔五地做客聊天室,就热门话题与网友交流,或开通博客,听取意见、体察民情。问政网络,渐成各级政府的执政新风。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政府主要是通过看文件、听汇报以及基层调查等途径和方式来掌握民情的。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正成为一种反映民生、表达民意的重要渠道:每当重大事件发生、重大举措出台,网络媒体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全方位报道,而网友们则以满腔热情进行评论。民意诉求通过网络平台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般来说,大多言行都能自由地在互联网中合理存在,它不受地位、知识水平和贫富的制约,由此,一些名不经传的“草根”声音才应运而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左右决策者的思维。比如,在重庆最牛钉子户、山西黑砖窑案、厦门PX项目缓建、华南虎照片风波等一系列事件中,网络舆论对事件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草根网民聚合而成的强大力量得以体现,亿万网民成功实现了意见表达、政治参与,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
毋庸置疑,网络的发展,在为现代社会生活提供方便、迅及和透明的信息同时,也对官员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挑战。对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来说,其职能就是要为民众服务,解决公民的生存、发展等民生问题。而为民履职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了解民意、掌握民情。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日前,为了解广大网民对自己所在省份社情民意通道的知晓程度,人民网特别推出调查——您知道您所在省份社情民意的受理方式吗?调查显示,超过95%的网民不知道、查不到所在省份社情民意受理联系方式。这一结果,既让人错愕,也让人悲哀。这意味着,即便有民意诉求需要向上表达,也很有可能连“门”都找不到。因此,也难怪会出现许多极端的、非常态的民意表达方式了。
然而,事实证明,只要相关部门重视社情民意的受理方式,群众是不会不买账的,还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反映社情民意的热潮中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今年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结果这一期报纸很快被一抢而空,出现了“昆明纸贵”的情况;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主动通过人民日报驻山西记者站对人民网网民留言给予回复,激发了网民建言献策的热情;江西省长吴新雄、副省长史文清公布手机号码,作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违规举报电话予以公布,结果引得全国各地的人纷纷拨打……。
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显示,公众普遍认为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官方了解民生、体察民意的重要途径”,许多人还指出,网络表达将成中国式民主建设的新通道。事实上的确如此,因为网络已经日趋显现“第一媒体”之势。2007年9月,美国的一份调查数据表明,互联网和电视是人们最为青睐的传媒,但互联网已跃居电视之上。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忽视网络,显然就是忽视大量社情民意。试问,这几年来一些热点事件、引起较大关注的事件,哪一件不是发端于网络,并在网络上全程跟进呢?
在信息时代,谁第一时间掌握了网络舆情,谁就能及时地了解到基本的民意状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这个意义上,当前各级政府“问政网络”的执政新风,实际上就是在对接广大的“民意表达”。它是主动而为的一种社情民意通道,旨在于打通传统的官民之间的藩篱,使执政实践能更好地贴近民情、合乎民意、顺乎民心,真正实现执政为民的根本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