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的今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再次研究部署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国新农村建设历史性地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起点上,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我们发现,中国农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信息化,这是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没有遇到的历史机遇。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信息化带给我们的期待实在太多。
积弊待除,新颜待开,后村通时代的农村信息化将如何走下去?本报记者就此主题采访了各领域专家,或能带来一些启发。
农业部信息专家组组长梅方权:联合建设是当务之急
■本报记者 谢丽容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梅方权强调说,中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出现了信息化,这是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没有遇到的历史机遇,现代化和信息化交接的时期我们叫做叠加时期,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那么如何把握住这个历史时期的机遇呢?梅方权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农村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联合建设、资源共享。
在联合建设方面,梅方权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信息化要选择低成本的信息化模式。现在国务院十几个部门都重视农村信息化,各条线路都下去,如果没有一个综合有效的集成,成本将会是很高的。“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我们有一个长期目标,有一个近期目标,近期目标就是三网合一,尽快实现低成本和本土化。
而另一方面,很多扶贫工作人员想要了解当地的信息是很难的,必须要有办法帮助他们很快地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建立一个农业搜索网站。十七届三中全会把三网融合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三个网联合在一起,下一步应该开发一个协同服务系统,真正实现低成本的信息化。
“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应该实现共享。联合各个省市区、各个城市的力量,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建设全国性的信息资源,以实现共享服务。”梅方权强调说,一个是各个组织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农业信息技术大概是十个领域,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支持,发改委、商务部、教育部都在做这些工作。另一个是城市和农村的信息资源要共享: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农村使用互联网的农户只有城市用户的10%左右,农村互联网用户只占0.8%,农村计算机普及率只有城市的10%以下。
“目前,中国农村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采取高度集中的等级制管理模式和分散独立的管理模式。”在谈及下一步农村信息化的综合部署时,梅方权认为,未来应该形成分布集成网络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取消了很多中间环节,由统一的服务平台直接对广大的用户服务,省去中间多余的层次,发挥现代信息网络的重要作用。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联动行业各领域进农村
■本报记者 谢丽容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博士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于我国新阶段定位应该引起业内人士的注意,根据精神,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注意到,在这其中城乡的互动成为关键元素。”
赵刚博士认为,过去人们在理解农村信息化时总是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农村信息化就是农村地区实现信息化。“事实上,我们不能孤立地理解农村信息化的区域和范围只是农村。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民信息化的时代,城市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二者应该实现科学统筹,也正如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所阐述的,要实现城乡统筹,实现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如何统筹呢?赵刚强调,行业信息化应当涵括城乡两方面。我们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卫生、文化、教育、物流、交通、金融等行业的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发达的城市地区的信息化,而应当统筹城市和乡村,实现良好的城乡互动和工农互动,使得这些行业的信息化能够被有效地垂直应用。“除此之外,行业信息化在农村地区推广实施时也应联动合作,而不是单兵作战,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推广。”
赵刚还提到,目前农村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力量还仅限在政府投资政府推动,下一个十年,信息内容和信息应用将成为农村信息化主流,“在政府引导下联动企业的力量十分必要,要让企业成农村信息化的主角,把社会的需求转变成企业发展的动力。”
综合以上,经过将来若干年的努力,农村信息化体系才能得到大大的丰富,也将十分自然地融入到全民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中去。
赵刚还提醒记者,新一阶段,农村信息化应该是应用为王的时代。在政府多年来的投资和拉动下,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比较好了,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管理信息化等内容。这些内涵的信息应用要尽快在政府已经铺就的这条信息通道上有序地跑起来。铺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的目的是为了把信息应用内容推送给农民,而信息应用内容则是农村信息化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对于个体农民来说,熟练、习惯地应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于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才可以将信息化作为增产、增收的手段。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王汝林:城乡信息化应统筹发展
■本报记者 郎晓黎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市信息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汝林表示,近年来,尽管国家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农业信息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注重了农业信息的多元化、社会化、网络化和传输手段的多样化;注重了农村地域布局的合理化、商务网站的多样性,以及移动商务在灾害预警,病虫害防治中的普及性。但是,由于受到二元结构思想的束缚和影响,农业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基本上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为了实现城市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的融合,王汝林认为,当前应该着重加强五个方面的协调研究和联动探索,切实推进农村信息化与城市信息化的结合。第一,相关主体要加强城市和农村信息化的统筹规划研究;第二,运营商和网络信息提供商加强城市商务信息网站和涉农商务服务网站的信息互换、信息对接研究;第三,运营商要和相关部门进行资源利用合作,加强城市信息资源与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综合利用研究;第四,监管部门要加强城市现代信息管理中的精细管理和农村应用研究;最后,政府要加大投入,要加强统筹城乡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研究。
在谈及城乡统筹信息化的过程中,王汝林指出,重庆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城乡统筹信息化试验区”,目前《统筹城乡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启动。
据了解,重庆的区县二级中心平台——重庆大足城乡统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也已经上线试运行。
王汝林说,重庆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上,已经做了很多创新探索。这个创新服务平台,不仅实现了商务功能和资源管理功能的整合,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的整合,互联网和移动网、电信网和电视网四网资源的融合,还注意了城市需求信息和农村销售信息的对接。事实上,该创新整合平台一经在四川大足县实验应用,立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展现了扩展应用前景。
此外,王汝林表示,城市信息化中,城市资源管理、规划管理、计划生育管理、人口管理、户籍管理、应急管理等社会化管理中,有大量鲜活的应用和成熟的案例,完全可以向农村扩展应用和延伸应用,做到既加速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又有效地节省了农业信息化成本。发展农业信息产业的过程和农业信息化推进的进程,必将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有利于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
中国联通临沂市分公司丁举昌:让农民受益是基础
■本报记者 张九陆
奋战在运营一线的中国联通临沂市分公司丁举昌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在农村进行信息化业务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取得农村信息化拓展的成功,运营商必须从关注自己的资源转到关注客户资源,从通过产品提升企业价值,转到通过提供服务提升价值,找到市场蓝海。
“在后村通时代,农村对安全保障的需求非常强烈。”丁举昌说,由于经济发展、农民消费能力提高、人口流动、通信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农村客户通信及信息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视广大的农村市场,安全防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在家留守的几乎全是老人和孩子,安全防范能力相对较弱。而且110报警因警力不足和出警时间原因,对农村偷窃等小型治安事件力不从心,在农村安全技防手段上存在空白。“只有通信信息技术手段能提供价格低廉、方便易行的安全防护手段,对于运营商拓展市场来说,以安全作为切入点也能够更方便地消除农民对信息应用的知识和成本障碍。原临沂网通通过调研,总结分析了农村客户的这一安防需求,推广‘平安互助网’业务,使他们在发生危机时能够相互救助,取得了很大成功。”
如此看来,投资少、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费用低以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是产品在农村市场存在的基础,实惠、实效、对路是打开农村市场的钥匙。
丁举昌同时告诉记者,运营商的宣传推广方式也需要改变:称谓上要让老百姓易于接受;方式上多种形式结合,更容易让广大农民感受;内容上采用农民通俗易懂容易接受的词汇。而且,样板是农村直观的教育形式,推广业务可以抓示范村、示范乡,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集中突破,迅速复制样板,全面快速推进。“原临沂网通的经验显示,一个产品或一项市场工程,如果契合了政府工作目标,受到政府部门的青睐,很容易被政府部门列为重点推进项目。”丁举昌最后告诉记者,通过市场创新,可以让老产品发挥更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