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芳
最近这段时间,每每走在地铁中,刘鑫心中总会有种自豪感。作为中国银行一名员工,看到地铁中随处可见的中国银行“中国行,中行卡”的唯美广告画面和2008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名录中“中国银行”的名字,刘鑫都感觉到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记忆 手工作业
刘鑫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初,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同龄人,而她的父亲作为一个老的银行员工,见证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三十年。父亲的讲述让刘鑫了解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现为中国建设银行)先后从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分设出来。也就是在那一年,刘鑫的父亲进入了中国银行工作。“那时的银行建筑不比如今的高楼大厦,也没有现在这般戒备森严,银行设备很简陋,营业厅没有什么保安人员,更没有什么一米线的讲究,当然,像现在这样拿号排队现象更不存在。当时更多的人收入不高,百姓中难有多余的钱储蓄,营业自然也就略显清淡。”那是刘鑫从父亲那里了解到的银行的样子。
那时银行还停留在手工作业的阶段,在银行的柜台前可以看到里面摞得高高的账本。工作人员算账用的是算盘,记账用的是笔杆。当时人民币的面值最大的是10元,用户存款的金额也多是十几元和几十元。
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基本确立。
起步 金融电子化
1985年之后,中国银行业对专业性银行实施了企业化经营的改革,银行信息化的需求开始逐渐明确化。各银行高层认识到,不走电子化之路,就无法保证业务信息的真实有效,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不真实的信息可能会给银行带来大的风险,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基于这种认识,中国金融界的领导者下定决心,排除困难,真正走上金融信息化之路。
起步阶段的着眼点是联机运营:利用计算机将原来的手工工作电子化,实现柜台服务自动化,进而升级为基于服务器的中型联网,实现同城通存通兑。
在这个过程中,IBM将SAFE软件系统引入中国。据IBM中国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业务合伙人陈文先生介绍:“SAFE最早源于南美的几家银行,后来被IBM收购。IBM来到中国之后,也把这个产品带给了中国的银行业。中国银行业最早采用SAFE是1984年中国银行在香港采用的英文版的SAFE系统。SAFE系统的引入,让银行的业务进入了从手动到自动的过程。”
银行首先在各网点安装计算机设备,将SAFE软件系统及技术支持推广到全国,在网点实现以柜员服务自动化为主的初步电子化。然后在中心城市安置大型机,将市内各网点连接起来,实现同城通存通兑。1987年至1988年,SAFE第一版同时在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网点上线,两年后又在建设银行全面部署。当时,在多数银行业务还依靠“流水账式”手工操作的业务模式下,SAFE不仅替代手工,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个行业标准。中国银行业对核心银行应用有了系统的认识,第一次尝到了金融信息化的甜头,从而激发了中国银行界大举进军信息化的热情。
刘鑫的父亲作为这第一次大联机的先行者,首先接受了SAFE系统的技术和业务培训。“当时IBM对SAFE的源代码进行了共享,使得各银行的技术平台实现统一的标准化,从而带动了技术快速应用于业务,实现了中国银行信息化的第一次大联机。”他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