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劳动保障局局长 倪 明
近两年来,浙江省嵊州市劳动保障局根据国家 “金保工程”要求,筹资900万元,建成了以“业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为核心的劳动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并以此为抓手,优化业务流程,重组组织架构,拓展基层服务网络,全面提升了劳动保障管理水平和为民服务水平。我市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在浙江省系统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主要做法、成效如下:
一、按照把握趋势、寻求突破的需要,把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针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它决不是一项可抓可不抓的一项具体业务工作,而是一项事关劳动保障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突破性的大事。局党委提出了要把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整体推动我市劳动保障事业的一号工程;作为牵一发动全身,整合资源、创新管理的总抓手、总载体;作为推进内部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的一把手工程。
在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中,从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大局出发,谋划一体化建设方案,形成了以统一的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业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二、紧扣“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理念,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业务一体化
针对原来存在的系统独立、分工分家、相互分割、基础数据共享性、关联性差、业务协同不够的状况,从整体性、规范化出发,对整个劳动保障系统的所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审视、梳理。从全新的角度,科学地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对全系统主要业务实施统一登记、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结算、统一支付的业务一体化流程管理,简化了办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4月份核心业务系统上线运行后,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变化:
促进了业务协同。通过整合原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统一的容纳近50万参保人员信息的个人、单位基本信息库,真正实现了“同人同城同库”,实现了社保、就业、培训、工伤等核心业务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衔接,实现了在同一信息平台上办理全系统所有业务,形成了劳动保障各业务科室单位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
提高了工作效率。以统一的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就业、社保、培训等全部业务一体化管理,基础信息得到共享,减少了重复劳动,实行了流水线作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月度结算时间从原来的10多个小时,提速到1小时左右。医保卡读取信息的时间从原来的几分钟提速到几秒钟,大大缓解了医院排长队的问题,改善了对医保病人的服务。
加强了监督管理。为了保障社保基金安全,检查规范业务经办过程,对社会保险待遇享受相关业务受理后,增设后台审核、审批流程。
三、顺应扁平化管理、信息化规律,重组组织架构,实现管理一体化
实施信息化为劳动保障系统推动内部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提升管理水平的找到了契机。借助国家“大部委制”改革东风,按照现代管理和全系统一盘棋思想,下大决心实施了内部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从而在更新的管理模式、更高的管理层次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科学重组组织架构,形成了“大科室运作”机制。今年3月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全系统原有组织架构进行了打碎重组。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科室、下属单位加以合并或合署办公。机构重组后,全系统从原来21个科室(单位)调整为11个,减少47.6%;中层干部职数从35个调整为23个,减少34.3%,实现了扁平化管理。在全省本系统率先对下属单位和局机关科室实行“职能统一调整、流程统一优化、工作统一安排、财务统一管理、绩效统一考核”的全系统一盘棋、紧密型“五统一”管理机制,有效地整合了人财物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实践证明,全系统一盘棋的组织架构和职能调整,使运作更加高效。
实行业务办理和监督管理相分离,变“点式管理”为“线式管理”。对社保局下属科室进行重新设置。从原来按险种设置科室,改变为按业务流程设置科室。设立了业务受理科、待遇核算科和财务稽查科,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原来的“点式管理”为“线式管理”,对不同职务干部,按工号合理设置办事和审批权限,加强了内外监督,为管好用好社保基金从机制上筑起了防线,增强了防患功能。
因事设岗,以岗选人。按照“配精机关科室、配强办案力量、配优窗口服务、配好后勤保障”的原则,对干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中层干部实施竞争上岗,平均年龄从45.6周岁下降为40.3周岁。一般干部实施双向选择,干部交流轮岗24名。
在组织架构合理调整、对80多名干部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做到了依靠计算机系统按工号自动统计每个科室、每个干部的月工作量,改变了苦乐不均,使考核更加公正合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有效推动了全系统管理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四、坚持整合资源、效率优先原则,创新服务手段,实现服务一体化
推行一站式服务。整合全系统人财物资源,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设立了近1200平米的劳动保障服务厅。把社会保险、劳动就业等劳动保障系统的主要服务和部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服务厅统一办理。设前台服务、后台支持、自助服务、档案管理等四个区域,并按照业务流程统一设置业务受理、待遇核算、财务稽查窗口,实行流水线作业。使业务办理更科学快速,实现了“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服务,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
构建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开通了嵊州市劳动保障服务网。建设了信息查询和网上办事系统,为全市公民和参保人员提供网上政策信息公开、职业介绍、网上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网上职业培训、信息查询、问题解答、投诉举报等网上一条龙办事服务,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劳动保障相关信息,办理劳动保障业务。网上注册的企事业单位已达2500家,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事,提高了效率,有效的缓解了局内部窗口工作压力。同时,正在加快覆盖全市乡镇(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建设,以实现在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就近办理劳动保障业务。
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把业务素质好、服务态度好、自身形象好、计算机技能好的干部调整、充实到窗口岗位,使劳动保障服务厅窗口办事服务人员增加到40人。同时,在服务厅建立了值班厅长制度,每天有一名班子成员(或退职老领导)和一名科长值班,重点负责业务咨询、政策解答等。
五、抓住机制建设,责任落实根本,确保一体化信息系统真正发挥成效
劳动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作推进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阻力,我们始终做到:
落实责任,形成共识。为搞好项目实施,专门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信息科,落实了信息化建设责任制,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对建设方案、项目招投标、流程优化、软件设计等重大事项,主要领导做到了倾注精力,亲自负责,狠抓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质是一项综合改革,涉及到权力的调整和公开、工作习惯的革新,需要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局党委坚持依靠干部职工,充分发动干部职工,通过大会动员、小会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途径,促进全体干部统一思想,为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科学定位,精心组织。 按照“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的原则和建成全省本系统信息化精品的目标定位,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要求,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严格按招投标规定程序,分期分批组织软件、硬件的招投标。在需求调研、流程优化、软件开发、系统测试等过程中,与上海万达公司密切配合,相互促进提高,高标准质量管理,完成了核心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开通了市劳动保障服务网,为全面提升我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训考核,强化应用。建而不用,最好的信息系统只是摆设。局党委把干部职工信息化应用技能提升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了信息化技能培训机制、应用考核机制、领导带头机制等。对全体干部职工分期、分批地进行业务培训。专门设立考核奖,以真考推动真学,基本达到了人人通过打字考试、人人学会办公OA系统应用。从文件起草流转、值班考勤、财务工资管理、车辆食堂管理等内部日常管理,全部在OA系统操作,真正实现了全系统无纸化办公、现代化网上办公。80多名干部可同时传阅重要文件,对重要文件可随时跟踪传阅和办理进展。每个业务人员熟练掌握了核心业务系统的操作技能,减轻了干部职工的工作量,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满意度。
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能有效地推进改革、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努力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