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十余年的电子政务,转型在即。
今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称,在电子政务的整体治理方面,全球总体进展不大,绝大多数国家仍处于第一阶段的以整体治理为重点的开发和运作,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整合电子政务资源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投资。中国的电子政务状况,更是从2005年的第57位下降到了第65位。
而同期,Web2.0的兴起,已经掀起了互联网使用方式的变革。公众对交互性、协调性、整合性和开放性的需要,也已经逐渐蔓延到电子政务上。
2.0时代来临
“我们已经连续3年对公众最需要哪些政府服务做了调查,实际上调查结果跟我们想象的还是不一样。在调查之前,我们可能认为市民会把交通、医疗排在第一位,实际上排在第一位的是就业和职业培训。”在近日举行的2008亚太公共服务高峰论坛上,北京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李洪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思科中国公司总裁林正刚也表示,“中国地域覆盖范围大,每个城市的信息化有不同的速度,但主要还是理念上的差距,我相信,根据时间的推进,落后地区一定会慢慢赶上。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信息化,清楚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的东西。”
李洪和林正刚的发言都表明,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观念上的变化: 从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开发转向公共服务理念上的协调整合。而这,正和《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的论述不谋而合: “电子政务正面临阶段性转变,即从以开发电子服务为重点的第一阶段转向以整体治理为重点的第二阶段。在转变过程中,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越来越重要,因而要求各国政府逐步把电子政务的开发重点从单纯的应用转向政府服务的整合与协调。”
而这种整合与协调,又与同期互联网掀起的Web2.0革命紧密结合在一起。韩国信息发展学院未来战略研究部执行总监K.h.Jeong表示,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尤其是Web2.0技术支持下,未来政府机构之间的界限将会消失,功能和系统的集成,将会催生无边界的机构。“下一阶段是这样的,我们只有一个单一的政府机构。政府的门户成为为用户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的主页。这就是我们以后看到电子政务的形象,也就是电子政务2.0。”
实践上,中国已经开始了电子政务服务整合与协调的努力。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正式开通; 今年,河南省郑州市启动了“城市一卡通”建设,整合政府各个部门及各类商业服务机构的信息服务; 同样,河北省邯郸市目前已经实行的居民卡,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公用事业、人力资源、个人征信、教育、就业再就业等10多项应用,集成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居民办理个人事务一体化。“电子政务和政府服务的结合,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
成本之困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转型已经足够完备。
K.h.Jeong就指出,在10年前,韩国就采用了类似邯郸市使用的居民卡,但这种上面存储着大量的个人信息的智能卡却遭到了韩国公众的激烈反对,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这会对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造成威胁。最终,韩国放弃了智能卡工程。“这就是需要在信息共享和信息保护这两者之间做一个取舍。”K.h.Jeong说。
电子政务2.0时代,对公众的操作技能和电子政务认知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此K.h.Jeong进一步表示,转型期的电子政务建设,要对公民进行IT方面的教育培训。“让IT系统取得成功,就要努力进行人员培训,使得Web2.0能够反映未来的电子政务2.0。”但他也认为,政府要管理好人们对电子政务的期望值。“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非常小心电子政务的这些服务,有时让公众的期望值太高,我们就会有麻烦。”
而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拥有13亿人口并且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而言,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更应找到一种低成本、节约化、见时效的电子政务建设道路。“首先,不能各自为政,要计划建设,共性的东西要统一规划、统一建。大家现在越来越认识到这点,网络平台、安全平台、应用平台、数据库、交换中心,这些共性东西的统一规划、统一建,各个部门构建的系统都在平台上对接,这样就容易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汪玉凯说。同样,K.h.Jeong和Thomas Andreasen一致认为,根据韩国和丹麦的经验,IT系统在中央会更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