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南京在变。变的不只是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还有南京市民由“政务旁观者”到“城市主人”的角色之变。
“南京被联合国授予人居特别荣誉奖!”“明年政府城建投入将达400亿”“刚举办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面对记者的提问,市民们对市政府“最近在忙什么”如数家珍。“我已经报名参加下期《市民论坛》,到时候就可以与市领导一起探讨南京民生大计呢!”玄武区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市民对政府工作的“了若指掌”和“视为自家”,缘于南京市近年来依托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的“政民互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老百姓“足不出户便知政府事”,更能“不找关系照样办成事”。
“打开一扇让老百姓了解政府的‘窗户’,让政府‘透明’起来,这仅是政务公开的‘初级阶段’!”南京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陈绍泽如是解读南京政务工作的“亮点”:“南京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广阔平台,打开了一扇让市民走进政府的‘大门’,让政务公开由‘政府向市民单方开放’向‘政府与市民双向互动’转变!”
观念之变,让南京政务公开插上了“腾飞之翅”,更让荣誉纷至沓来。2006年以来,先后3次在全国政务公开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和做法。2007年初,路透社、《洛杉矶时报》等中外主流媒体组成记者团专程来宁采访报道。去年9月,该市被表彰为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
普通群众与市领导“同堂议政”——直播专栏《市民论坛》成为市民“参政议政论坛”
你想过与市领导围坐一圈,同堂议政吗?你想过你的建议意见,变成推动城市发展的“红头文件”吗?……在江苏南京,这些“?”早在2002年4月就已经成为现实。
南京市在全国首创《市民论坛》,搭起“政府与市民互动交流”的沟通平台。在《市民论坛》里,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普通市民,从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到大中学生,都以平等的市民身份“同堂议政”,就市政府与老百姓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零距离”平等交流交讨论。
“市领导主动问计于民,市民积极献计献策。《市民论坛》,称得上是咱南京市民的‘参政议政论坛’!”提起《市民论坛》,南京的老百姓对这个“属于自己的电视栏目”赞不绝口。“论坛”固定在每月1日组织,每次确定一个与城市建设、百姓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话题,在《南京日报》、南京电视台等媒体公布,市民通过电话、网络及信件等形式报名参加。“论坛”实况由南京电视台录播,并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体向市民公开。
7月30日,《市民论坛》讨论“网吧文化和城市文明”问题,周先生虽然是第一次参与讨论,但因为他熟知网吧情况,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提出两点建设:要加强网吧查处,重拳打击违规网吧;引入星级评比制度,引导网吧规范经营。第二天,《市民论坛》栏目组向周永红反馈:您提出的“查收与引导并重,加强网吧管理”的建议已被市文化部门采纳。
不久,他在电视上看到:全市展开查处违规违法网吧专项行动,对1000余家网吧进行星级评比……“每当路过市政府门口,我感觉与它比以往更加亲近,有一种‘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的认同感!”周先生道出建议被采纳后内心感受的“微妙变化”。
在第2期“市民论坛”《如何使个私经济“火”起来》中,南京永煌旅行社老总毛永煌畅谈自己对个私经济发展的看法,更坦言自己公司发展遇到的困难。没想到第二天,参加当期论坛的市领导就登门造访,帮他解决公司困难,这让他对《市民论坛》“刮目相看”。
据悉,《市民论坛》开办至今,已举办了79期,近3000位市民与市委、市政府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等200余人次走进“市民论坛”,进行面对面交流,近100条建议被市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采纳,有的还成了政府制定“红头文件”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组织《市民论坛》的同时,南京还开通电台、互联网、报纸、电视台同步联动的“政风行风热线”,邀请市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与市民“在线”交流,充分发挥传媒在“政民互动”中的传播、沟通作用。据悉,“政风行风热线”已接受市民各类建议、投诉、举报3200多件,办结3136件,办结率达98%。
市长“走进网络”听民意解民忧——网聊平台《市长在线》成为民意表达“直通车”
“没有《市长在线》,也许我的工资偿补偿问题还没着落呢!”11月10日,来宁务工人员方柳青面对记者还在感慨半年前的那场经历。
从2004年3月30日起,小方一直在某单位停车场当收费员,4年来单位一直没有给她办过养老保险,工资也没达到最低标准。去年12月20日,单位突然中止她上班,而且不给任何补偿。多次交涉未果,小方万般无奈。
今年4月30日下午2:30,南京市政府网上对话平台《市长在线》首期开通。小方怀着试一试的心情通过网络反映了自己的遭遇,令她没想到的是,几分钟后她就接到市政府办公厅的电话,对方告诉小方:她通过“市长在线”反映的问题被市长看到了,需要了解详细情况。
15分钟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来电话告诉她:经协调,单位亏她的工资近期补给她,补办养老保险的事需要进一步协调。“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回应,而且解决得这么快!‘市长在线’称得上是老百姓的‘解忧专线’!”得知结果,小方十分激动。
令小方感慨万分的《市长在线》,是今年4月南京市政府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而专门开通的固定网聊平台。该平台每一个月安排一个“网聊”专题,并提前两天在市属媒体预告。每期“市长在线”均由一位市长或副市长“上线”回答网民提问,倾听民意、解决民忧。“网聊”实况还通过“中国南京”网站、南京电视台、中国龙虎网等媒体直播,接受社会监督。
连线民众,倾听民声,汇集民意,排解民忧。“家门口路灯不亮,想请有关部门解决”“怎样让孩子不择校就享受到优质教育?”……在《市长在线》里,市民网友围绕看病、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民生话题,与市长们展开热烈的网上互动。据悉,“市长在线”开通以来已举办7期,先后有20000多名网友通过网络与市领导们“键对键”交流,提出各种建议、意见近3万条。
“在‘市民在线’交流过程中,网络以及电话所问的问题,凡是留下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的,市长将督促相关部门尽快核实处理,努力使每一条都有答复,有回音!”“市长在线”主持人介绍说。
为充分发挥网络快捷交流、高效便民的优势,除开通“市长在线”外,南京还依托“中国南京”网站建立市委书记信箱、市长信箱、纪委书记信箱、局长信箱、区长信箱,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开通网上受理中心,市政府各部门都创建网上举报投诉平台,全方位畅通市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市长信箱”共收到信件15688件,已办结12660件,正在办理中3028件。
老百姓“不找关系照样办成事”——“电子监察”监督“政务大厅”高效廉洁透明运行
想了解政府“忙什么”,可浏览“政府工作早知道”;要向市领导反映情况,可进入“市长在线”“书记信箱”;有什么问题想打听的,可以写信给“政务114”;准备找政府“办事”,可点击“办事服务”……11月12日,记者在“中国南京”政府网站看到,市民要想与市政府交流互动,有多达16条沟通“管道”。
“要让这些互动渠道真正便民利民,监督必不可少!”2006年以来,南京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全市54个具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和13个区县的所有行政执法事项,全部纳入南京市“网上政务大厅”公开透明运行。“政务大厅”实行受理和办理分离,当事人和具体经办人员无需见面。
在江苏省南京市房产局信息中心,记者亲身体验了“网上政务大厅”的“客观公正”:输入一个“涉嫌未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销售房屋”情节,并提出处以2.5万元罚款意见,网络系统当即报警。工作人员解释:按照输入的情节,相应的处罚应当是3万元,刚才的操作与“数据库”的判罚结果不符,所以系统报警了。
“发出报警的,是网上电子监察系统。我们在对行政权力全覆盖、全上网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级电子监察平台,对全市各机关各部门所有行政事项的办理情况实时同步网上监控!”南京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龙翔告诉记者,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超时限、违反程序等异常情况,“电子监察”将自动发出“预警”、“黄牌”和“红牌”信号,并对违规行为和违规主体进行监督整改和责任追究。
“有了电子监察的监督,政府机关想‘卡’我们不再容易。因为他们想说‘NO’必须描述详细理由,而且办理轨迹全程留痕!”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处何丽莉,专门负责为企业办理征用地手续。所有行政许可项目实行网上办理后,她感觉办起事来明显比以往轻松多了。“现在只要材料合法齐全,扫描入网,一切透明,案子在哪个部门哪个人的手上,一目了然。如果拖延积压,‘电子监察’就会自动警告他们,不需要我们再做什么工作。”年初以来,何丽莉顺利地为8多家企业拿到土地证。
“电子监察”从流程合法、期限合法、廉洁行政、服务态度等方面,对政府各部门行政监察绩效进行量化测评和排名,并将测评结果通过新闻媒体、网站等形式公开。“监督如影随形,让办事效率大大提升!”据统计,今年1-9月,该市网上共办理757.64万件次行政事项,办理时间普遍比过去缩短了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