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球一样,我国无线热点、无线热区和无线城市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无线城市主要分布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地带,其中,广州、深圳领跑珠三角无线城市建设。
作为中国经济引擎一极的珠三角,经过30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城市化的发展水平,还是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以及要素自由流动、城市之间的可达性与便利性、城市间的工作和生活一体化,珠三角区域均已体现出整体都会区的特征。城市群是世界经济竞争的最佳平台,将珠三角地区作为一个城市群来融入全球性竞争早已达成广泛的共识,“无线城市群”的构建无疑会增强珠三角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与交通一体化一样,信息一体化是珠三角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本技术保障。“无线城市群”将促进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并将形成一个产业链,使城市资源得到优化,综合实力得以提升。
依托雄厚经济实力,广东省正在谋求无线布局的整体突围。对于无线城市建设,广东已经不是某一城市的单打独斗,而是从经济群、都市圈的角度谋求整体突破与发展,提出要制订统一的珠三角城市无线宽带发展规划,分区域、有步骤地推进珠三角地区的无线宽带网建设,打造无线宽带都市群。
作为珠三角发展的三极,广州、深圳、珠海都对建设无线城市有着自身的规划。
广州无线城市计划分三期实施,首期工程从2008年到2009年3月,计划实现主要公共场所的覆盖,主要分布在荔湾、天河、越秀等区。二期工程从2009年开始到2010年的4月,实现无线宽带覆盖广州所有城区和部分郊区公共活动场所,覆盖面积达927平方公里,新增10000个无线宽带的热点。三期工程将无线宽带的覆盖延伸到市郊,分布点遍布宾馆、商务楼、餐饮店、小区等。技术总趋势是采用WiMAX加MESH。目前广州无线宽带接入点已超过1000个,预计今年底将超2500个。
深圳在今年9月公布的《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中,对城市信息化建设明确提出:全面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加强超高速、高带宽、广覆盖的城市无线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无线网络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数字身份认证系统相结合,推进无线网络在城市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珠海“无线城市”建设方案目前已经在报批中,并将考虑与澳门之间的互通与共享。计划分三年建设“无线城市”,到今年年底,将完成主城区星级酒店、交通枢纽、主要公共服务场所如政府行政服务窗口等的无线宽带覆盖;2009年,将继续加强主城区热点区域的无线宽带覆盖;到2010年,无线宽带的覆盖将延伸至主要道路、重点居民小区。
目前,珠三角各地大多在摸索中形成了“无线城市”发展模式的共识,即为社会公众提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得到的基本宽带接入服务,就如同水、电、下水道、城市交通一样,是一种公用事业,而政府显然要为这种公共服务承担一定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倡导“政府主导、政企共建,企业运营、服务社会”的商业模式。在实施城市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既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也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必须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在构建无线宽带城域网的过程中扮演两个重要的角色:一是通过无线城市满足其本身的运作需要,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公共服务,成为能随时随地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服务的领先的电子政府。很明显,政府应当有偿购买这种无线宽带服务。另一方面是创造项目实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培训和政策环境,并在实施过程中解决好数字鸿沟、财政支持、网络安全、运营监管等问题。
在兴建无线城市的浪潮以及政府主导下,各大运营商都拿出了较为成熟的操作方案。中国电信提出广东应全面解放思想、开拓全新经营模式,实行免费与收费相结合的方式,对市场监管、民生系统以及公共服务等电子政务免费,对手机电视、新媒体等适当收费。中国联通建议选择价值链模式运营,由政府主导并部分出资,由运营商和社会合作方共建,商用后采用包月+计时+流量计费的方式。中国移动则希望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政府共同探索运营,以求达到共赢。虽然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合作模式,但运营商基本的思路都是价值链模式,即希望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运营商与政府一同探索运营,以求达到共赢。各大运营企业与数年前无人问津无线城市项目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了主流运营商的态度转变。
然而,无线城市建设前面的道路还是很长的。珠三角无线城市群也将面临目前各国和国内各地无线城市建设的共同困境: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可使用终端限制问题、如果免费运营后后续维护资金问题、公共场所免费还是收费的问题、技术标准的选择问题、网络的安全问题等等。对于如何建设无线城市,广东省内目前暂无具体方案。虽然在项目启动阶段,可以采用政府购买设备、补贴市民的方式,但光靠政府长期投入并不现实,肯定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但在需求与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在政府高瞻远瞩的统筹与推动下,珠三角无线城市群应该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