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口岸委改进电子服务平台
来源:连云港日报 更新时间:2008-11-21

 
 
  新华报业网讯  在本报组织的“八千里路走连霍”活动中,一些外贸企业反映,连云港的电子信息平台建设、货物通关速度和货流运输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市口岸委副主任崔万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口岸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对于连云港港发展极其重要,“十一五”期间,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将会新建34个项目,这将大大加快口岸放行业务单证的电子化和数据交换平台的建立,不仅能提高监管单位和企业处理各类业务的效率,也将大大提升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采访中,河南、陕西一些物流企业提出,企业通过公路运输把出口货物运送到连云港港,但因为信息渠道不畅,回程往往是空车,运输成本大为增加,亟待及时获得相关物流信息。针对这个问题,崔万平介绍,目前,口岸公共信息平台正着手建设货物公路运输交易系统,已经出台调研报告。待明年货物公路运输交易系统建成后,可方便相关物流企业查阅。

  崔万平还告诉记者,连云港港口信息化工作开展较早,各口岸查验单位业务信息系统应用良好,港口集团等口岸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具有较高水平,信息化必需的软硬件和网络系统也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目前,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集装箱电子装箱单在连云港口岸实现了全面的应用,水平达到全国前列。连云港政府网站上已经有了电子口岸网的链接,网站上不仅有集装箱船期介绍,还有海关、商检、码头、口岸业务办理资讯,每月都会及时更新。但目前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口岸单位的信息多发布在自家网站上,信息资源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查阅。今后,口岸委会进一步完善公共信息平台,将分散的信息集中整合到电子口岸网,并及时进行信息发布,考虑和相关的电子口岸网站进行互连,成立网络联盟,提高网站知名度,使企业进出口通关更加有序、便捷。此外,口岸委还在筹划建立一个信息发布大厅,竖立电子大屏幕,以滚屏方式提供更为直接的相关信息。

       目前,我市和河南、陕西、甘肃省口岸办都签订了信息互通协议。联动方面也应该有合作的计划,下一步,可以从政府层面做一些推动促进工作,不仅要把连云港的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打造成连云港地区港口物流的载体,还要逐步向陆桥沿线服务延伸。今后,口岸委将重点建设连云港电子口岸,建成一个以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和相关物流商务服务并重,逐步向陆桥沿线延伸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统一信息平台,把连云港电子口岸建设成为具有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陆和“一站式”服务等功能,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及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使口岸执法管理更加严密、高效,进一步提高连云港港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记者 高庆华 顾红 王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