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和官员上网不宜持双重标准
来源:国脉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08-11-21

作者:唐潮

  一公务员网上揭露领导违纪被处罚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与网友互动交流的时候提到“不上网的官员不是好官员”,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率先提倡“网络反腐”,并推动了网络反腐条例的出台,而一位公务员因为在个人博客上披露了“本地一乡领导在抗震期间严重违纪”的腐败案而被纪委书记批评道“一个公务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没事不要在网上乱写瞎折腾”……这只是中国电子政务长征路上的缩影,而两相对照所折射出的严重反差却在表明,以传播速度和曝光率著称的网络仍然是官场政治的一个禁区,关于网络的“洪水猛兽论”始终没有彻底消除。

  在官员上网与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的舆论风潮下,公务员似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群体。而在网络时代,在电子政务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的时代,公务员是电子政务的执行者,是电子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面对的是民间最真实的声音。如果像这位纪委书记所言,一语否定公务员上网的意义,那么,官员上网无疑会被看成是“过场文化”的网络变种。如果公务员上网可以被“瞎折腾”一概论之,那么公众上网的意义何在?他们的需求与申请必须经过公务员的处理与传递,建设政府网站的意义又何在?公务员才是电子政务的处理后台,才是政府网站的大脑中枢。否定公务员上网的意义无异于否定电子政务的未来,这对建设电子政府而言,无异于自断筋脉。

  当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实名发帖呼吁网络反腐时,他获得的赞叹与支持,而当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自主发帖举报反腐时,他面临的却是领导的批评和调离岗位的惩处。“网络反腐”在此遭遇了罕见的“水土不服”,“网络举报”在此遭遇了双重标准。是否政府人员上网的权利因为行政级别而各异?公务员是否有权利对行政部门行使监督的权利?公务员为何只能在网络发布正面消息?在信息公开的大背景下,这一切都显示出当前电子政务的不成熟。公务员既是政府公职人员,同时也是公民个体,作为政府公职人员,他们必须履行行政职责,服务民众,作为公民,他们必然具备对政府监督的权利。所谓的“瞎折腾”只是将电子政务理念与信息技术割裂、用传统思维左右网络政治文化的荒唐论调。

  政府上网是大势所趋,领导率先垂范是对基层的激励与引导,但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靠政府与公众的集体发力。公务员必须上网,同时,公务员上网不能停留在“上班时间玩网游”的阶段,那些堆砌在留言板上的民声需要人去应答,那些沉积在领导信箱的邮件需要人去回复。电子政务不能认为建立政府网站即为壮举,官员上网更应该在公务员队伍推崇网络文化,公务员群体不能以“瞎折腾”的名义被隔离为电子政务真空。但少数官员仍以衙门作风应对信息时代,无疑是官员上网的欢呼声中夹杂的一阵刺耳的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