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
来源:上海金融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是对人民银行内部各项活动进行再监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正确有效地履行人民银行职能的重要手段
  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是总行为了保证管理和业务目标的充分实现,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部门和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是对人民银行内部各项活动进行再监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正确有效地履行人民银行职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强化内部控制,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首先,内部控制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当前基层人民银行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而是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或制度汇编"。他们没有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内部控制不仅是规章制度、方法措施及程序的建立,更是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和纠改差错,从而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管理和事后化解的机制和动态过程。对内部控制片面的认识,致使一些员工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参与程度较低,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个别单位没有在上级行规定范围内,结合本单位或部门实际,制定合理的相关制度或实施细则。有的单位,重制度建立轻落实,重检查轻整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存在。再次,内部监督控制仍存在盲区。人民银行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和内审部门等内部控制和监督部门,内审部门的现场审计大多是事后监督方式,具有滞后性的弊端。而且,现场审计采取抽样检查方式,只对抽样业务进行评估、分析,难以全部检查整个审计期的业务,导致审计监督不连续,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监督效力。
  另外,还缺乏统一的监督评价办法。由于人民银行内控机制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体系。从多层次实施内部监督的角度看,人行实施的是以审计监督为主,以领导监督、上级部门监督等为辅的监督格局,主要包括内审部门的内审监督、事后监督部门的核算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案件防范和执法监察,以及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检查。各监督主体监督的频率不同,监督的范围、重点与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又有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复,各个监督主体之间尚未形成很强的监督合力,资源、信息共享程度有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部监督效能,也加大了监督成本。
  内部审计的作用面对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中诸多问题,内部审计显得至关重要。第一,它能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银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内审部门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可以为有效贯彻国家法律和中央银行规章制度服务,保证法律和规章制度在人行各个部门和员工中得到充分遵守和执行,有效地防止失职失责和杜绝内部人员职务违法行为。
  第二,有利于查错防弊、消除隐患。这是人民银行实现内部控制的微观目标,是人行内部各部门和各岗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实现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可以为实现宏观目标提供保障。
  第三,为领导层决策服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现场审计所掌握的大量零散的、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而从内部控制、内部管理方面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内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合理评价,推进内控建设。通过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评价决策的科学性,评价管理的有效性,帮助管理层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建设。
  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首先,强化手段,促进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一方面,将内控建设融入日常业务工作中。
  在各业务处室不断加强自身内部控制的前提下,将开展内控管理制度评价工作纳入内审"同级监督"范畴。为加强对内控制度评价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由内审、会计、纪检、办公室、人事等部门人员组成内控制度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同级各职能部门内控制度的收集、审查并开展评价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内控体系的监督评价。建议上级行尽快制定相关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办法和标准,以指导各级内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工作,明确内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确定监督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从而提高内审部门对人民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提高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扩宽审计领域。人民银行应重视把内审工作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加强风险控制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评价内控机制的健全性和合理性,使内审工作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强,工作领域不断扩宽,充分发挥内审监督作用,保证中央银行更好地履行职责,不断提高央行管理效能,实现央行管理目标。
  再次,充分发挥内审的咨询服务作用。一方面,改善内控体系,提供合理保证。在日常检查中,确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及时修订、有否过时或已经不使用、有否存在薄弱环节、用于制定内控体系的标准是否适当等,帮助组织保持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通过高质量的报告和有价值的信息反馈,提醒管理层关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内审工作新动态,使本级领导层和上级管理部门能及时拿到第一手材料,掌握有关情况,对突出或严重问题能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最后,注重审计创新,大力推进央行内审信息化建设。目前人民银行开发和运行的业务系统已达20多个,基本覆盖了货币政策、金融服务和内部管理各个方面。面对电子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央行内部审计应尽快更新审计手段,创新审计方式,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针对央行业务特点,开发出相应的非现场审计软件,进行远程的登录和识别,实现动态实时的监督。同时,还应在重要的涉及资金风险和管理风险的业务系统预留审计接口,设定相应读取权限,方便审计人员收集有关数据,做到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相结合。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使内审部门帮助其他业务部门发现问题,规范管理,更好地履行央行职责。

周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