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 宁波—舟山港实现历史性跨越
来源:中国宁波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余秋雨回答记者提问。

  昨天下午,在北仑港四期码头,当一只贴有“宁波—舟山港2008年第1000万标准箱”横幅的集装箱被吊上中远集团的货船时,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5%。照此速度,全年可突破1100万标准箱,有望跻身世界集装箱港口前十强。

  1000万标准箱来之不易

  这1000万标准箱来之不易。1984年10月,宁波港举行首次全集装箱远洋装船典礼;1991年7月,宁波港第一个专用集装箱码头投入试生产。进入新世纪后,宁波港集装箱运输步入“快车道”:年集装箱吞吐量从2000年的90.2万标准箱增长至2007年的935万标准箱,世界排名从2000年的第67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11位。2000年至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成为世界前三十大集装箱港口的增幅“冠军”,创造了令国内外航运界瞩目的“宁波港速度”。2006年,宁波—舟山港以历年来在集装箱港口经营的杰出表现,经业内专家审定,入围全球集装箱“五佳”港口,是中国大陆港口唯一入围的港口。

  这1000万标准箱是一代代宁波港人不断开拓进取的结果。2002年,宁波港实施“二次创业”,立足“国际一流”,累计投入1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打造码头和配套设施,加快集装箱码头建设,平均每年都有2至3个集装箱泊位投产,有力地增强了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后劲。目前,宁波港6000多米的集装箱专用泊位配有70台最大外伸距达58~65米的装卸桥,是国内最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能够满足目前世界上最大集装箱船舶的靠泊作业要求。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先后有500多艘次8000标准箱以上集装箱船舶靠泊宁波港,同比增长30%。宁波港已成为世界上水深条件最好的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港。

  这1000万标准箱是宁波港人具有全球视野的结果。今年以来,宁波港积极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对港口发展带来的挑战,加大国际集装箱航线开发力度,推行“数量与质量并重,干线与支线并进,外贸与内贸并行”的航线开发方针,强化与各班轮公司的协调与合作,加大中东、南美、印度等新兴经济区的航线开拓力度,适时调整港口航线布局,积极引进精品快航和特色航线,增强货流和航线的集聚能力。目前,全球排名前20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都已“登陆”宁波。在大力开辟远洋干线的同时,加强近洋航线、内支线、内贸线网络布局。今年以来,宁波港新开航线32条。目前,宁波港航线总数达210条,平均月航班超过900班,最高月航班数达917班。宁波港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全球通”航班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打开了一个个“窗口”。

  这1000万标准箱是宁波港人不断强化“内功”的结果。宁波港坚持在提高装卸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打响“宁波港”品牌。港口为船公司提供“24小时靠离泊服务”等服务承诺,进一步提升集装箱码头信息化建设水平,桥吊单机平均作业效率不低于每小时35自然箱,大型干线船船时效率超过每小时135自然箱,作业效率保持国内外港口领先地位。

  今年10月21日,在“中港协集装箱分会三届六次理事会暨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2008高峰论坛会议”上,宁波港喜获“中国港口杰出集装箱桥吊作业效率码头”、“中国港口杰出集装箱船舶装卸效率码头”等9项大奖。

  据世界最大的班轮公司“马士基航运”对全球300多个挂靠港今年1至10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宁波港集装箱装卸效率位列全球第二。其中,1万标准箱以上船型的装卸效率居全球第一。

  “1000万标准箱是历史的突破,也是新的起点。”宁波港集团总裁李令红表示,站在跨越1000万标箱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宁波港人将进一步营造深水码头优势、服务优势、机制优势、区域物流优势和人才优势,推进创业创新,加快建成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打造我国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的步伐,实现宁波港从“大港”向“强港”的新跨越!

  造就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

  乍看起来,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似乎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但细究起来,它却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宁波—舟山港突破1000万标箱后,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市交通局副局长、市物流规划研究院院长张延。他表示,依托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我市以港口物流为核心的临港型服务得到了全面加速发展。

  他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以证明这个观点:2007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3.44亿吨,同比增长11.07%,集装箱吞吐量达935万标箱,同比增幅达31%。2007年全市物流总额达10444.3亿元,同比增长23%,按实际价格计算,2007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349.6亿元,同比增长13.6%,占GDP比重10.17%,是服务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我市现代物流业的主体是港口物流业。”张延告诉记者,初步测算,港口物流业的增加值占现代物流业增加值的70%以上,按现价计算,港口物流业的增加值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接近1.7至1.8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带动了港口物流企业及从业人员大量集聚。”张延介绍,目前全市共有港口物流相关企业近4000家,并以总数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培育了浙江中外运、海联、龙星、大港货柜等一大批在长三角及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地物流企业,基本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竞争充分的港口物流市场主体。同时,提供的就业机会也随之不断攀升,2007年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口数达12.1万人,占总就业人口数的2.76%,比2003年的1.86%上升了0.9个百分点,成为仅次于制造业、农林牧渔、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的一个就业机会较多的行业。

  加速第四方物流市场建设

  所谓第四方物流运输市场,就是通过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形成物流电子政务服务、物流电子商务、运输物流服务、信用体系、门户服务、营运管理和数据交换模块等功能,吸引货运物流市场中的各种资源要素利用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信誉咨询、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的市场行为。

  张延表示,目前宁波正在大力建设第四方物流市场,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为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发展以集装箱运输交易为突破口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第四方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运输交易服务方式的创新,又有利于逐步把拓展宁波港口腹地工作通过市场组织起来,为立足宁波、依托浙江、服务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对接海内外,打造海陆组合港奠定基础。两者相互作用,将有利于使港口物流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物流运作方式的现代化,物流工艺合理化,物流设备自动化、电气化,全面提升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因港口起步随港口发展——

  一个宁波人与大港的成长故事

  王伟国,宁波龙星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宁波交通运输协会集装箱运输委员会主任。

  “现在,宁波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跨越1000万标准箱,是港口的快速发展为我带来了机遇。”回忆起当年的创业经历,王伟国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1986年,在宁波港开始试做集装箱运输后,王伟国辞职下海,开始在镇海港区跑运输。“当时全宁波总共才27辆集卡,我的车10米长,额定20吨,还算是先进的。”王伟国表示。

  1991年,宁波港北仑港区专业化集装箱码头投产,王伟国驾车从镇海开到了北仑港区。不久,王伟国发现市场上缺乏能够装运20英尺重箱的车辆,而港口的需求量还在日渐增大。“宁波港拥有世界一流的深水码头,集装箱运输必定会有更大发展,只要有车,不愁没有货源!”王伟国看准了港口发展趋势。当他得知唐山有一批用于北京亚运会的重载集卡车要处理后,第二天就乘飞机直奔北京,又辗转到了唐山。那一次,他带回了10辆卡玛斯集卡,成立了“迅达”集卡车队。

  正如王伟国所料,宁波港有了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发展,王伟国的集卡车队也随着港口发展不断扩大。1997年起,王伟国又开始在仓储业大展拳脚,创立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迅达仓储运输有限公司。

  进入新世纪,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跨越式发展。2002年,宁波交通运输协会集装箱运输委员会成立,王伟国被推举为主任。对于这个有责无权的差使,他欣然赴任。“随着宁波港集装箱运输水平的不断提升,管理更加规范,集卡运输业只有适应这个趋势,同步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与港口共处共赢。”王伟国表示。其间,他主持商讨制定行业规范,积极与政府部门协调关系,扶持运输企业开展业务,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他的运筹下,“集卡协会”逐渐在政府部门、港口相关行业中建立起颇高的声誉。“集卡协会”现有会员120多家,管理的车辆达8000多辆,是宁波港集装箱公路疏港运输最主要的力量之一。

  国际艺术表演

  尽显“港口风情”

  “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高水平的国际文艺表演团队,我真的很开心,精彩的节目让我大开眼界。”昨天,亲眼观看了在北仑体艺中心的文艺巡演后,市民马先生兴奋不已。

  为了让市民直观地感受不同国家的港口文化,首届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特地从世界各地邀请了12支国际民间艺术表演团队,每支表演队都以他们独特的节目展示所在城市的风情与港口文化。

  苏格兰军鼓队、阿拉伯肚皮舞、巴西桑巴舞、西班牙斗牛舞、幽默马戏小丑、东南亚风情歌舞、墨西哥草帽乐队等相继亮相,短短一个小时的巡演,让现场观众“周游”了世界一圈。

  ▲上图:激情桑巴舞。

  专家学者就港口文化与城市发展畅所欲言

  高峰论坛诞生《宁波宣言》

  昨天上午,首届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的重头戏之一——2008国际港口与城市发展论坛顺利举行。参与论坛主题演讲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纷纷以机智的语言、睿智的思想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立场阐述各自对港口文化与城市发展的看法。会上,与会嘉宾通过了2008国际港口与城市发展论坛宣言(《宁波宣言》)。

  在论坛主题演讲部分,宁波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忠喜,著名文化专家余秋雨等四位嘉宾围绕港口与城市发展这一主题,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港口业发展走势、港口文化的历史意义以及港口发展与文化发展等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尤其围绕宁波港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论坛主持人表示,这些意见和建议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充满了真知灼见,为宁波港的发展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是今后宁波港口和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

  作为论坛的压轴戏,比利时驻上海总领事裴泽东、宁波港集团总裁李令红等四位嘉宾进行了高峰对话。对话中,虽然四位嘉宾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在港口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上却有着惊人一致。嘉宾们认为,无论是安特卫普、鹿特丹这些老牌大港,还是宁波港这样的新兴大港,都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所在,港口要保持活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就必须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港口文化,而打造港口文化的基础核心就在于港口要建设完善的交通环境、自然环境,达到港口、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

  《宣言》称,将致力于把“国际港口与城市发展论坛”打造成为加强各国港口、港口城市和航运企业充分交流和分享发展经验,拓展并深化合作领域,共同迎接挑战的平台;将加强国际港口间和港口与航运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港口服务联盟,推动信息与资源共享,探索合作共赢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建立区港联动发展机制,努力提升“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的港城联动发展格局;培育和倡导集企业文化、城市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开放、包容、创新、诚信”的港口文化,推动现代港口业、国际港口城市、航运企业可持续发展。

  余秋雨妙论港口文化

  作为首届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的特邀嘉宾,著名文化专家余秋雨自然受到媒体的追捧。在昨天的“2008国际港口与城市发展论坛”对话环节结束后,余秋雨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其机智诙谐的语言、精辟犀利的观点赋予港口文化独特的魅力。

  港口文化不是空幻概念

  “港口文化不是一个空幻的概念,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在谈到宁波港与世界著名港口的区别时,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马塞、纽约、鹿特丹等城市以港口闻名,但因为港口文化搞得好,如今到那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光项目就是参观港口设施,体验港口文化。”余秋雨说,宁波的港口文化还在建设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相关的专业研究者,“目前,我国研究港口的学者不少,研究文化的学者也不少,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学者几乎没有,相关的专业机构也几乎没有”。

  余秋雨表示,要打造一个成熟的港口文化需要时间,政府和企业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政府要帮助相关学者,替他们搭建了解港口、研究港口以及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企业也要积极配合,提供研究素材。“衡量一个地方港口文化是否成熟,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这个港口有多少相关论文出现,二是到这个地方参观考察的游客有多少。”余秋雨在甬期间住在黄山绿洲别墅,他幽默地说,如果北仑的建筑都像别墅群那么完美,来的游客肯定多,“如果北仑的港口文化达到相当程度,随着旅游的成熟,这个地方必定会成为旅游热地。”

  通过建设港口拥有国际话语权

  在谈到港口文化的素质时,余秋雨引用并赞赏梁启超的观点——“进取、冒险、自由、活泼”。但随后他又根据他游历世界各地后的感想,对梁启超的观点进行了补充,认为港口文化素质还包括“全球视野”、“高敏感度节奏”、“多元生态的组合”。

  基于此,余秋雨认为港口文化的特质因港口城市所在而异,他举例说荷兰的鹿特丹因其文化特质制订了诸多全球贸易规则,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因为是珠宝的集散地,使这座城市成为珠宝鉴定标准的制订者。他建议,宁波港口文化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通过建设港口拥有制订国际标准的权利。

  港口文化生命力在于“创新”

  “虽然相对于世界其他港口,宁波港发展时间较晚,但在大踏步进取上,已经不输于国际上任何一个港口。”作为宁波人,余秋雨对宁波港充满了爱恋,因此言语也更恳切。他说,北仑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东方大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这恰恰是港口文化的优势所在。”他建议,宁波人包括北仑人要以“平静安详的态度对待异相文化的存在”,不能拿小渔村时的文化心态与现在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相提并论,港口文化的最终生命力在于“创新”,宁波人包括北仑人不能充满“土著感”,因为对于港口文化来说,谁来到这座城市都是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