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高贺)全球无线城市热潮渐渐冷却,起步相对较晚的中国如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无线城市发展新路?运营商的收费计划迟迟未启动,无线城市未来的盈利突破口又在哪里呢?本期专题关注无线城市的未来发展动向。
“从03年底到07年左右,全球有数百个城市考虑、实施、规划过无线城市项目,可以称作‘无线城市1.0’阶段,从技术手段、网络部署、商业模式等方面客观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个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在接受《通信产业报》专访时,艾维通信集团副总裁邱明诚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中国应该充分吸收和借鉴这些经验、教训,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无线城市”之路。
进入2008年以来,尽管全球范围内的无线城市建设高潮渐显“冷却”,但中国内地则是另一番景象。在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庄梓新看来,中国内地无线城市发展形势仍旧“方兴未艾”。
“滚雪球”的理由与代价
自2004年美国费城率先提出“无线费城计划”以来,这股无线风暴迅速席卷全美并进而风靡全球。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在建和规划中的“无线城市”已经超过1000个,有关机构预计:到2010年“无线城市”将增加至1500个。“总体上看,全球的无线热点、无线热区、无线城市的建设是大势所趋,已经形成了当今世界的潮流。”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庄梓新告诉记者。
这股世界潮流也席卷了中国内地,尤其是08年以来。3月底,投资近1亿、覆盖面积接近100平方公里的北京无线城市一期工程悄然完工,并在奥运前夕的6月25日开始免费试运营;5月15日,上海嘉定区一期工程宣告竣工;8月至10月,无线宽带城域网覆盖率高达80%的杭州“无线数字城市”试运行启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还透露,不到两个月前,他刚刚参加完海南省海口市的“无线海口”项目专家评审。此外,还有深圳、武汉等城市,纷纷制定或已经启动无线城市建设计划。“从地域分布上看,国内提出要建设‘无线城市’的接近30个城市,除了中部地区的武汉,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庄梓新告诉记者。他还透露,目前无线城市全国各地涵盖人口总和接近一个亿。
在这股无线浪潮中,表现最踊跃的当属一批新兴运营商,如中电华通、艾维通信、杭州华数等已经承建过多个无线城市项目的运营商。前不久,业界传出香港上市公司天下媒体集团即将收购港资企业“神舟通信”的消息,据了解,神舟通信(全称为“中国神舟通信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完成常德无线城市试验网的建设,并计划未来五年投资100多亿进军北京、上海等内地中心城市。
当然,在新兴运营商们大举进军的同时,传统运营商也“不甘示弱”。其中,中国电信已在南方21省做了大量Wi-Fi部署,并计划到年底完成2.5万个热点覆盖。另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也在一些地区开展无线城市建设,如中国移动在厦门、上海、天津已经部署了不少热点。
对于新、老运营商在无线城市建设上的不同态度,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这样分析,“目前无线城市还没到大规模盈利阶段,传统运营商可能不太在乎它,而对新运营商来说倒是取得先发优势的一条出路。”
纵观全球,尽管无线城市的建设浪潮非常高,但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是,大部分是“赔本赚吆喝”。进入2008年以来,更是可以用流年不利形容。在美国费城,无线城市网络的承建商EarthLink因不堪成本压力而中途退出;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政府因财力不足取消了免费无线网络部署计划……究其原因,除了各地政府、承建商等主要参与方在建设模式、合作方式等方面先期考虑不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一种商业模式的缺失。简单地说,“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尚未解决。凡此种种因素,让参与者们对市场前景渐感失望,并最终在不堪重负的成本压力下“急流勇退”。
在国内,运营商同样承受着巨大成本压力。以中电华通为例,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此前曾表示,每年光租用运营商骨干网带宽的成本就将达到2亿元,成本压力非常大。
即便如此,中电华通的收费计划却至今未正式启动。该公司的最初计划是:奥运后结束免费体验进入正式运营。不过,鉴于该公司前不久刚发布一份继续延长免费体验时间的公告,近期内启动收费计划的可能性很小。中电华通副总裁张永启也表示,中电华通尚无明确的收费时间表,具体的收费模式目前也没有定下来。“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是一个必要的铺垫阶段。”张永启说。
对此,宋俊德称之为“滚雪球”,“用得人多了才能形成规模效应,现在大部分还处在免费试用阶段,有点滚雪球的味道。”而且,在宋俊德看来,无线城市跟互联网在中国发展道路非常类似,都经历了这样一个滚雪球的过程。事实上,在中国互联网商业化进程中,也曾饱受盈利之困,尽管各自“突围”路线有所不同,但无不建立在庞大用户数量积累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滚雪球”似乎也是无线城市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个“雪球”究竟能滚多大并不明朗。“运营商想指靠公众客户盈利肯定是不现实的,恐怕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市场空间有限,除了一些游客,谁没事天天拿着笔记本到户外上网?”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雪球”还要滚多久尚不得而知,运营成本却与日俱增,这正是运营商们当前的尴尬处境。在这种处境下,仅靠完全市场化的力量显然难以为继,国外的失败案例已是前世之鉴。
后发优势下的政府力量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外无线城市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失败教训,客观上让中国拥有了一种“后发优势”。宋俊德表示,“中国无线城市计划相对启动较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有可能探索一条出路。”庄梓新也认为,“利用后发优势,认真总结人家的经验、教训,可以让我们自己的无线城市更加健康发展。”
在探索过程中,逐渐达成的共识是:完全市场化或完全依靠政府都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双重效应,而政府在其中更是充当主导角色。“我们提出的是无线城市,而不是无线中国、无线世界,它本来就是以城市为基本单元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而且已经成为最大的推动力量。”庄梓新表示。张永启也表示,“无线城市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主导和支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具体操作方式上,政府支持有多种形式,比如直接投资建设、给予运营商补贴、提供政策优惠等。在政府和运营商合作共建上,上海市嘉定区起到了一种示范和先导作用。今年1月,嘉定区政府与中电华通(上海分公司)签署共建嘉定无线城市的合作协议——这是我国内地首个由政府签约的无线城市计划。张永启将其评价为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在他看来,嘉定项目的代表性正是体现在其政企联合的建设模式上。“这跟传统的运营商主导的建设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张永启说。
张永启还表示,嘉定项目是中电华通打造的样板工程,将来也会成为内地无线城市的主流发展模式。与嘉定模式不同的是,在北京无线城市一期工程中,政府并没有直接投资,但给予其独享路灯杆——这一宝贵“战略资源”的政策优惠,也为建设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可以预见的是,政府的主导角色将在无线城市的建设中进一步凸显。“政府已经成为各个无线城市的最大推动力。”庄梓新向记者表示。
运营商:未来将基于应用建网
“后发优势”带来的明显变化是,国内的运营商们不再盲目地建设“热点”——这也是大部分公众对无线城市的最“直观”理解。对此,艾维通信集团副总裁邱明诚提出一个“无线城市1.0”的概念。“03年底到07年左右,全球有数百个城市考虑、实施、规划过无线城市项目,可以看做是‘无线城市1.0’阶段,这个阶段暴露出技术手段、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很多问题。”邱明诚告诉记者。
邱明诚所说的“无线城市1.0”,实际上主要指人们熟知的“热点”。非常明显的事实是,应用中出现的信号干扰、覆盖不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无线城市1.0”模式的发展。“这个网络本身并没有太丰富的应用,它也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发展。”邱明诚直言。
那么,进入“无线城市2.0”阶段,运营商们又该如何建网呢?
“中电华通未来将主要结合具体行业应用建网,而不是盲目大规模部署公网。未来的用户群定位将主要集中在具体应用领域,这是无线城市未来应用最大的亮点。”中电华通副总裁张永启告诉记者。
张永启所说的这些具体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公安、交通、应急指挥等存在无线视频监控需求的行业。据了解,在中电华通承建的嘉定和北京一期工程中,均有一定范围内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艾维通信集团副总裁邱明诚也表示,发展专网是无线城市未来的重点方向。事实上,相比于公众网络,中国的政务相比、行业专网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在国际成熟市场,专网大概有10%的市场份额,国内肯定远低于这个数字。”邱明诚告诉记者。
邱明诚举了“移动警务”的例子,“中国的人口跟警察的比例是很悬殊的,人多警察少,如果不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如何对城市管理进行有效地执勤、执法?”他坦言,目前国内大量的监控探头只是帮助“监看”,而不能实现“执法”功能,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警务”。
总体来看,以服务和应用为导向已成为无线城市参与各方的共识。在基础网络搭建工作进行的同时,对于无线网络平台的服务与应用也在紧张进行。前不久,由首批战略合作伙伴百度全力打造的无线城市门户网站已搭建完成,上线后将为用户提供搜索、社区、电子政务等多项无线互联网应用服务。对此,张永启表示,“随着无线城市应用模式的逐渐清晰化,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其中是非常好的事情,相信将来也会有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参与到无线城市相关业务的建设和发展中。”
无线城市的发展道路正在摸索中渐渐清晰起来。庄梓新向记者表示,国内无线城市正逐渐走向“务实”阶段。“从项目定位上讲,越来越强调政府应用、行业应用、社会信息化;从技术体制上,强调充分利用光纤资源作为骨干和核心层,新一代宽带无线技术作为接入层;商业模式上,强调政府主导、政企共建、服务外包等方式。”他如此总结“务实”的表现。
链接 各方观点
艾维通信集团副总裁邱明诚:全球范围内的“无线城市1.0”阶段渐渐结束,“无线城市2.0”阶段将以发展无线专网为重点。相比公众网络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政务网和行业网发展相对滞后,未来这些专网如何发展和优化演进是值得深思的,这是中国无线城市的未来方向。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对无线城市的运营商来说,指望依靠个人用户收费实现大规模盈利的可能性不大,将来还是要通过第三方付费的手段。
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庄梓新:中国的无线城市建设仍旧方兴未艾,目前正进入务实发展阶段。在无线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成为主导力量,“政府主导、政企共建”已经是普遍共识。
中电华通副总裁张永启:未来建网将主要结合具体应用,这也是无线城市未来最大的亮点,只有网络的应用端丰富起来,才能逐步往上发展成无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