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抢先“透露”政府信息正常吗
来源:东方今报 更新时间:2008-11-25
 祝俊初
    上周,国际油价续演“滑铁卢”,仿佛与国际油市绵绵哀歌唱和,国内油事人声鼎沸,燃油税征收、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已箭在弦上显得空前逼真。但人们似乎忽略了一个细节:开启并推动了议程的,是“透露”。
    11月18日,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报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向英文《中国日报》透露,中国政府将马上开始征收燃油附加税;早先接受采访但不愿透露姓名的该所一研究员称,已向有关部门上报了三种征收方案。由此引起坊间热议。
    11月19日,仍然是英文《中国日报》报道:据接近中央决策层的人士透露,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由中央考虑成熟,可望在“20天内”宣布实施,这一改革可能和燃油税改革同时推进。透露者身份的升格,使半信半疑的天平偏向可信。
    11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刊登:近日,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等联合召开座谈会,就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燃油税费改革等,听取地方政府和价格、财政、交通部门意见。截至11月24日,这是政府公开发布的唯一信息,虽未证实燃油税马上开征、备有三种方案、“20天内”实施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等,但至少表明此前“透露”并非无中生有。
    “透露”在前、公开在后,虽不能确定两者是否存在联系,也不能排除官员“透露”倒逼政府公开。但是,官员抢先“透露”政府信息,显然不正常。论发布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只能以政府机关名义,不能以官员名义;看保持政治、经济、生活秩序的稳定和维护社会损益分配的机会平等、实质正义,政府信息公开应该使公众可同时获悉。所以,任何因职务而知晓未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官员,都无权向谁私下透露。
    11月18日、19日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的报道至少已影响了沪、深、港股市。不过,好像诠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油事的人声鼎沸很快就难以为继:据11月24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有分析认为燃油税即使出台也存在被紧急叫停的可能。不难想象,这场始于官员“透露”、证于政府公开的大合唱,会不会又只是虚晃一枪后不了了之?
    油事热议后何去何从,有关部门到底持什么态度,在等待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不妨思考:无需保密的政府信息如何公开?官员抢先“透露”政府信息该当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