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商务平台 你的信用度有多少?
来源:世界商业评论 更新时间:2012-04-13
不知不觉中,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在阿里巴巴的身后,还有慧聪、中国制造、环球资源等一长串耀眼的名字。通过这些平台,无数的中国中小企业走向了世界,将自己的产品卖到了全球各地。

  阿里巴巴们为许多中小企业带来了成功,这些成员企业的成功又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这些B2B平台。但前不久,一些国外的媒体公开宣称中国的某些B2B平台是骗子的大本营。这种说法肯定有欠妥当,但中国B2B平台上的企业良莠不齐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这么难?

  “B2B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在中国尤其严重。”一家产品平台网站的老总这样告诉记者。这位老总认为:“目前还没有什么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有鉴于此,这家网站几乎放弃了对成员信用的管理。“我们只做现在能做到的事情”,他如是说。

  还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这位老总一样消极和悲观,一些B2B平台几年前就开始关注电子商务中会员的“诚信”问题。其中,阿里巴巴是关注最早的,也是在平台信用体系建设上投入力度最大的,应该说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最显著的。但即使如此,“狷狂”如马云者也不敢公开宣称阿里巴巴已经解决了信用管理的问题。对于B2B电子商务平台来说,管理成员的信用真的就这么难吗?

  同样是电子商务,同样是马云麾下的平台,淘宝就较好地解决了信用管理的问题,其法宝就是信用评价。在C2C的交易中,买卖双方通过查看对方以往的信用评价,就可以了解到对方基本的信用情况。

  这种信用评价最初源自全球最大的个人网上拍卖平台eBay公司,随后迅速被全世界许多C2C公司所复制、应用,包括中国的eBay易趣、淘宝、一拍、网智、购得乐等C2C平台,甚至连搜易得等B2C公司也在模仿。另外,在阿里巴巴的诚信通指数中,信用评价(诚信通里叫会员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块。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信用评价的效果在B2B领域里并不明显,原因何在?

  “与C2C平台相比,B2B平台最大的劣势是不能真正介入到企业之间的交易中去。”慧聪公司网络产品部副总经理梁武对记者说。换句话说,企业并不是在平台上完成交易的整个流程,平台只是一个信息交流中心,大部分的实质交易还是在平台之外进行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对在线交易的疑虑。在他们看来,在线交易总是不如传统交易实在,令人放心。

  C2C交易最开始也面临着这种情况,但随着“支付宝”、“安付通”等一些第三方信用工具的出现,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支付宝”的口号是“你敢用我就敢赔”,“安付通”现在也实现了全额赔付,这就完全解除了企业在网上交易的后顾之忧。即使企业受骗,这些第三方工具也会全额赔偿企业的损失。这些信用工具也往往成为网上支付的工具,许多企业都利用“支付宝”等来进行资金的划拨,平台由此真正介入到企业间的交易中来。企业间的交易在这些平台上都有真实的记录,企业也就完全可以对交易双方的评价进行管理。

  但在B2B平台上,虽然阿里巴巴也试图引入“支付宝”等工具,但要实现全额赔付却几乎不可能,原因在于B2B的交易额与C2C不可同日而语。在C2C平台上,上千元的交易额就已经是大买卖了,少有上万元的交易。但在B2B平台上,几百万的生意是常有的事,上千万的也不少见。这么大的交易额,第三方信用工具想赔也赔不起。没有赔付机制,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就会在线下做生意,平台当然也就无法真正介入到企业的交易之中去。“我们只提供平台服务,至于企业怎么联系,怎么支付,我们并不介入。”阿里巴巴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平台无法真正介入到企业的交易之中去,就无法真正有效地对企业间的评价进行管理。在阿里巴巴,对于评价的管理还是非常严格的。对于那些没有业务关系的企业间互换好评的行为,阿里巴巴会给予严厉的警告、扣分,甚至会封掉这些企业的诚信通账号。但对于如何发现这些违规行为却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靠其他企业的监督、检举。慧聪对此也没有太好的方法,它对信用评价的管理似乎更宽松一些,不管有没有贸易关系,企业都可以相互进行评价,慧聪只对负面评价进行一定程度的审查。这些方式显然无法真正体现出企业的信用状况。

  除了评价还有什么?

  B2B贸易的特点决定了B2B平台信用评价无法像C2C那样发挥巨大功效,好在还有其他办法可想,比如资质认证。

  资质认证是许多电子商务平台的诚信第一关,也可能是目前最完善的一关。当然,并不是所有平台上的企业都需要认证,只有“高级”会员才需要认证,在阿里巴巴是“诚信通”会员,在慧聪则是“买卖通”会员。

  阿里巴巴在国内是与华夏和杰胜合作,在国外则是与澳美资合作。其认证具体可分为A、V认证。A指的是这家公司是不是合法的,包括这家公司的名称和地址,公司必须提供其在工商部门的合法注册记录。V认证是指申请人的认证,申请人的姓名,所在的部门、职位等等,以表明该申请人是否经过该公司授权,是否具有相关的资质。慧聪则是与邓白氏全面合作,认证的项目有8项之多,但基本上与阿里巴巴的大同小异。另外,双方都规定认证要一年一次,即“诚信通”会员和“买卖通”会员每年都得重新启动会员程序。

  资质并不等于资信,会员通过认证只是表明该会员具有了在平台上做交易的资格,并不能证明该会员的信用。不过,认证机制确实能够将大部分骗子公司剔出在外。

  除了资质认证外,B2B平台也创造出了许多其他的方法来管理会员的诚信,比如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展示自己获得过的证书和荣誉,把自己网下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优势延伸到网上来。另外,阿里巴巴的“资信参考人”和“阿里活动记录”等都是不错的实践。

  不是方法的“方法”

  不管是资质认证、证书和荣誉还是资信参考人等等,都只是一些增加会员可信度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锦上添花”,可以使那些诚信的企业更加“醒目”,却无法使那些不诚信的企业“现形”。对此,信用评价原本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手段,但如上面说,由于受B2B交易模式的限制,其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在中国做生意,网下都有很多受骗上当的,更别提网上了。这些纠纷通过仲裁机构都没有办法解决,他们作为一个网站,不可能做得那么专业。”这是一位诚信通会员对记者所说的。此言不虚,B2B平台目前可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员信用管理问题的能力,他们只有等待中国电子商务整体环境的慢慢改善。

  B2B平台可以等,但中国的中小企业们却不能等,只能去适应环境。中国的中小企业们在一次次的碰壁中不断前行,不断探索着如何在目前信用体系缺失的环境里进行电子商务。在几年的实践中,他们渐渐摸索出了一种自己的方法——将那些不诚信的企业在网上曝光。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但却非常实用。B2B平台由于自己的身份,在不能取得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去指责一家公司的信用,但普通的企业却完全没有这样的顾忌,也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对交易对方的产品或服务说三道四。他们完全可以说某家公司的产品不好,甚至可以说一家公司是骗子。而平台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提供一个供企业交流的论坛。

  在这方面,阿里巴巴的诚信社区无疑又是做得极为出色。由于许多受骗的企业都将他们的受骗经历发布在这个论坛里,使得这个论坛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数据库”,那就是被曝光企业的名录。许多企业在做贸易前都要到这里来,先用对方公司的名称为关键字搜索一下,看有没有人投诉该公司是骗子公司。然后,再在论坛里发个贴子,问一下其他公司对该公司的评价。这样下来,真正的骗子公司就无可匿迹了。

  这种建设诚信社区的方法有一个缺点,即当一家骗子公司被曝光的时候,就很有可能表明已经至少有一名被骗的受害者了,从这一点来说,这种方法也绝非完美。至于完美的方法,至少记者目前还没有看到过。

  信用管理的确很难,但因为它难就放弃显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决定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不是技术也不是商务模式,而是诚信。我们必须要摸索出一套适合B2B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机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