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侧记
来源:中国财经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罗晶

  编者按:

  资产管理继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后,将成为财政改革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财政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逐年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比重相对较大,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对滞后,“重钱轻物,重用轻管”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消除。

  加强资产管理是打造“透明政府”的客观要求。要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公共财政,资产管理应与资金管理并重。政府的行政成本不仅包括资金还包括实物资产,加强资产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引入“行政成本”和“绩效考评”的理念,约束政府行为,考核政府水平。在此大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改革日益重要。湖北省宜都市是如何管理行政事业资产的?本报今日为您一探究竟。

  湖北省宜都市某行政单位在中心城区有处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门面。过去10年间,该单位将此处门面按每平方米15元,长期租给中间人,中间人再转租,3年净赚30多万元。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宜都市发改局一直为办公场所狭窄所困:9年前,办公楼因安全隐患拆除后,向市科协租借了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几十个人挤在一起办公。

  一边是无房办公,一边是用闲置的资产为本单位“创收”。宜都市意识到,行政事业资产处置不规范、收益分配苦乐不均,势必带来互相攀比、盲目购置的隐患。

  从2007年开始,通过摸家底、控源头、堵漏洞、定制度,宜都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轨道,收回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自留地”,封住了“小金库”,结束了单位之间干部职工福利补贴苦乐不均的历史,也因此吸引来全国百余县市前来取经。

   规范化 设置三道硬杠杠

  其实,上述情况在宜都市并不算特例。据清查统计,改革前该市150家财务独立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中,30%未将资产入账,40%的单位存在资金“体外循环”。

  为了明确产权集中管理,2007年8月,宜都市政府出台了《宜都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登记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资产产权所有者属于政府,登记机关为市财政局,解决了长期以来政府“缺位”,部门“越位”的问题。

  财政系统通过资产核算,全市共锁定资产9.83亿元。有专家认为,通过集中管理,政府对资产的所有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所有,政府不再担心单位盲目投资和负债建设,防范和规避了风险。

  宜都市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实行专户管理,让收益“颗粒归仓”。该市规定资产的处理、报废、残值收入、出租出借以及用资产兴办经济实体所取得的收入必须全额缴入财政专户,有单位编入年度部门预算,政府集中20%,80%由单位使用。

  他们设了三道硬杠杠:单位出租房屋、门面等,必须签订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合同,这是“合同关”;所有资产处置一律进入市政府政务公开中心,公开招标、公开交易,此为“处置关”;收益一律进财政专户,这是“资金关”。

  三道关口,如同三道闸门,拦住了“漏网之鱼”。过去,“谁占有、谁处置、谁收益”,“大头截留、小头上交”,如今变成了“政府所有、财政统管、预算统编”,收益与单位无关。该市还规定,凡擅自处理者,财政部门不认定,房产、土管和车管部门不过户。

  规范的收益分配结束了单位之间为统一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提供了资金来源。2007年,全市资产性收入达到939.7万元,比2005年的550万元增长了70.85%,其中用于弥补津补贴资金700万元。

  此外,宜都市出台了资产调剂监管办法:行政事业单位需新购建资产的,首先考虑能否调剂解决,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使用效率。截至目前,该市无偿调剂办公用房6200多平方米,公务用车12台,解决了16个单位的办公场所和公务用车,直接减少财政预算支出1400多万元。

   精细化 一把尺子量到底

  精细化是宜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也是面对众多权力部门,改革能够坚定执行下去的原因。

  8月20日,宜都一行政单位打算按每平方米1055元的标准,对门庭进行专修。附上资金来源,有政府相关领导签字,原以为一路绿灯的报告,却在市财政局碰了壁。“通过实地审核,我们只同意每平方米590元的装修标准。”市财政局负责人说。敢于对装修报告“缩水”,这份底气正是来自该市今年8月出台的办公用房维修和装饰装修控制标准。

  事实上,为改革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宜都市先后出台了17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从办公住房、公车管理甚至细化到公用房装修细节以及办公设备配置标准都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在装修标准上,记者看到,从处级单位到科级干部,从外墙材料到窗帘吊灯,几乎每一处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此外,宜都市还制定了资产消耗定额。通过测算,宜都市对单位公用经费严格按照消耗定额编制预算,对超出标准的,一律不追加预算。如小汽车测算费用是每公里1元,市财政局对定编车辆“四大家”按每台4万元、乡镇、市直单位按每台3万元、二级单位按每台2.5万元的定额安排部门预算。

  去年,市直某单位想购置一台帕萨特,价格超过标准近2万元,财政局不批。单位负责人找市委书记宋文豹说情,得到的回答斩钉截铁:这个关把得好,口子不能松!

   阳光化 市场运作强化监督

  2007年,宜都市兴建宜华一级公路,市直某单位准备以8万元价格将红宜段路两边19.8公里的行道树出售。市财政局得知后立即进行纠正,通过评估后确定底价11.5万元,委托中介机构在世综合招投标中心拍卖,最终以39.8万元成交,比底价高出28.3万元。

  目前,宜都市所有资产处置一律进入市中和招投标中心公开交易,做到资产处置公开透明。自2006年以来,全市共处置资产146起,处置收益2200万元,比底价1680万元增加520万元,增长30.9%。

  此外,该市建设了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全市150家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安装了资产管理软件,建立了财政系统—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三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动态数据库,可以及时更新资产增减变动情况,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优化资产配置等提供了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