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科學發展觀重大戰略思想中的“規律意識”
来源:理論前沿 更新时间:2012-04-14

 

  [摘要] 科學發展觀重大戰略思想中的“規律意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科學發展觀認識與形成過程中體現出“規律模式”﹔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體現出“規律法式”﹔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條件體現出“規律范式”。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 規律

  十六大以來,面對新世紀、新形勢、新環境和新挑戰,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最重要的理論成果和立足於中國現實國情最重大的理論創新就是新中求深地系統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無論是從其醞釀、提出與闡發的過程來看,還是從其理論內涵和主體內容來分析,均體現出了我們黨尊重規律以及“按規律辦事”的實事求是的科學執政態度,體現出辯証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和認識觀,是我們黨對經濟建設規律、社會發展規律、政黨執政規律以及自然生態規律全面系統地客觀認識與把握的最新理論成果。

  所謂“按規律辦事”又稱“按法則辦事”,實則就是“實事求是”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如果我們從社會發展的全部歷史進程來看,人類無論是對發展、建設和執政規律的認識與把握,還是對自然生態規律的研究與探索,隻要其世界觀、方法論是辯証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其主體是能動的、實踐的,判斷標准是客觀的、發展的,那麼,所認識、探索和把握的事物發展規律體系中,其認識方法、探索路徑、把握准度以及追求目標(近期、中期和遠期)都將具有規律性、科學性、客觀性和真理性,從而也就具備了真實性、文明性和普遍性。科學發展觀無論在其認識與形成過程所體現出的規律模式、其精神實質所體現出的規律法式還是貫徹落實過程中需要的基本條件所體現出的規律范式,均表現出了遵循規律辦事的科學精神與規律意識。

  一、科學發展觀認識與形成過程體現出“規律模式”

  認識和發現事物的內在發展規律雖是一個充滿著曲折和艱辛的探索過程,但往往是有規律可循的,都客觀存在著一種認識規律的規律模式。其中最科學最重要的認識規律的規律模式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哲學觀。所謂“規律模式”是指在認識規律、研究規律的過程中,遵循並按照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行為規范、思維定式和認知模式。這種行為規范、思維定式和認知模式一旦偏離唯物辯証法和辯証唯物主義而陷入唯心辯証法或機械唯物主義,其認識和發現的事物發展規律,不是脫離客觀現實,就是脫離客觀世界,甚至發明出非規律的人為規律,制造出假規律的人為規律,以致給事業發展帶來災難性后果,讓全社會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從科學發展觀的認識與形成過程來看,其思想淵源、時代背景、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的傳承與揚棄、繼往與開來、汲取與創新、歸納與推導以及現實與未來的緊密結合上均體現出唯物辯証法的規律模式。

  首先,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這証明了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理論與實踐淵源,產生的漸進性與傳承性,完善的進化性與規范性,走向的發展性與超越性,均道出了認識和發現一般事物發展規律的內在規律性。

  其次,科學發展觀是立足於社會主義長期艱辛探索和發展實踐,並借鑒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成果與經驗並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突出的階段性特征。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而生產力總體水平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結構性矛盾與粗放增長方式並存﹔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並存﹔統籌協調發展和兼顧多方面利益面臨艱巨任務﹔對外開放擴大,領域拓寬與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和關系協調日趨復雜同時並存,經濟全球化中的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加深與相互影響、相互掣肘的加強同時並存,全球經濟基本平衡與中國經濟階段性和結構性不平衡發展的相互作用在日益擴大,可以預見和不可以預見的風險增多,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高,等等。這充分証明了科學發展觀認識與形成的歷史性、全局性和現實性。

  第三,科學發展觀是深深扎根於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立足於社會主要矛盾而形成的。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均發生了意義深遠的變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主要矛盾沒有變。必須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和正確判斷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正確應對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中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更加堅定地走科學發展道路。這充分証明了科學發展觀認識形成的客觀性、實踐性和時代性,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在認識緯度上尊重規律、順應規律並且具有科學精神的規律模式。

  二、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體現出“規律法式”

  人類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治國理政以及自然生態進化規律的認識、把握和尊重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逐步加深和日臻完善的過程,對四大規律主題內容的提煉、歸納、概括和總結同樣需要一種堅持探索、不斷修正、傳承開拓和豐富完善的艱辛努力與科學態度。由資源主導的傳統經濟增長到技術進步推動的現代經濟增長,再到以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與管理創新及節能降耗為主導的經濟科學發展,在這三個世紀的經濟增長與發展方式的持續不斷轉變過程中,科學發展觀集中體現的是人類理性與規律法式的增強。所謂“規律法式”是指對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聯系及其內涵,在發現和歸納規律時不能更改、更不能曲改﹔不能改變,更不能擅變﹔不能創造,更不能偽造的自然法定意識。科學發展觀是在新形勢、新階段和新環境下系統認識和客觀概括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與重大戰略思想,其規律的主體內容與精神實質也不外乎包括:什麼是發展的本來面貌?如何發展?實現發展目標的路徑依賴是什麼?發展的終極目的是什麼?發展為了誰?

  首先,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本身是指事物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演化進步過程,它與側重於數量規模擴張的增長不同,主要是指效益、質量和結構優化方面。從較長的時間段來看,發展既是實現最終目標的手段,同時也具有階段性目標的特征。在當代中國,離開了發展,一切都無從談起﹔離開了發展,一切表層與深層問題都不能解決﹔離開了發展一切事業都會衰敗。發展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逐步有效地解決具有階段性特征的一系列問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其理論體系,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決定性的戰略意義。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的那樣,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離開了發展這個主題就沒有意義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同時又要兼顧社會、文化和政治建設,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科學發展,實現各方面事業有機統 一、社會各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要同時順利地推進上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與和平發展,必須更好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好省多快地健康發展。

  其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依次遞進而又互為條件的關系。沒有全面發展就談不上協調,沒有協調,發展就難以為繼,就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有鑒於此,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自然生態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與此同時,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結構和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第三,科學發展觀在發展的根本方法上要求發展必須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各方面重大關系,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與此同時,還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要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學會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事關全局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中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以及涉及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通過發展著力推進,重點突破。隻有在發展的根本方法上堅持統籌兼顧,才能確保我國的科學發展事業和由此推動的和諧社會與現代化建設長期沿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軌道不斷向前推進。

  最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或者說核心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進一步把發展的本質和目的歸結到人,把發展的目標和利益落實到人,讓發展的成果惠及人。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目標。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核心觀和目的觀,應該說是我們黨的新一代領導集體在汲取中國古代“民貴君輕,民為邦本”思想和近代歐洲人文主義思想營養,繼承馬克思主義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自由人聯合體”的人本觀以及毛澤東、鄧小平的“人是第一可寶貴”和“人為社會靈魂”的人民主體精髓的基礎上加以歸納總結而提出來的,是對四大規律認識和把握的新境界、新升華和新發展。無論是建設、發展和執政,還是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如果不是為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則建設發展不僅違反了其內在規律,執政也失去了人心民意,失去了群眾基礎,而且自然環境也難以承載,甚至會反過來報復人類。

  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條件體現出“規律范式”

  任何事物的發展從其自身的內在規律而言都離不開一定的條件、一定的環境和一定的外因。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其內在的規律范式出發同樣離不開一定的制度環境、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和政黨執政環境。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環境和基本條件與之配合配套,那麼,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不僅成為紙上談兵,鏡花水月,而且也從根本上違反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范式。所謂“規律范式”是指事物按其內在規律發展所賴以維系、依托的外部環境,不僅應具有客觀實在性和優良完備性及穩定可靠性,而且這些基本的環境條件還應同時並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並按一定的客觀標准加以培育、構造和完善的地域空間要求。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所需具備基本環境條件的構建,則集中體現了這一規律范式。

  第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有良好高效完備的制度安排。隻有堅定不移地堅持深化體制改革,大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毫不動搖地確立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毫不動搖地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以開放引入競爭,引入先進理念,方能為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落實創造和培育出合理、優良、高效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環境,構建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優良的制度安排從降低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和信息傳遞成本的角度,往往發揮十分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優良的制度是首要的生產力。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當代中國,傳統體制機制的束縛,封建文化習俗的阻礙以及官權本位的影響往往成為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巨大阻力,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制度性障礙,必須加以清除、改變和放棄。

  第二,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需要有和諧的社會環境。社會和諧與科學發展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和諧社會作為環境基礎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在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要把堅持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著力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科學發展觀的有效貫徹落實提供良好的和諧社會環境。

  第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有穩妥有序民主的政治環境與之相配合。在當代中國,傳統與現代、轉型與增長、改革與開放、發展與穩定、效率與公平等諸方面的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正日益加深融合,利益主體、思維主體、行為主體正在日趨多樣化、多元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階段性特征日益凸現,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層出不窮,這必然對我們的執政能力、執政水平、執政藝術提出嚴峻挑戰。在這樣復雜多變、多樣化的環境中,要深入有效永續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必須要有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穩定有序的政治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改革開放事業順利進行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可以說,“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有機構成、有機統一、有機配合,缺一不可的內在定勢,科學地決定它必然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不懈的基本路線,這也是我們黨從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所經歷的挫折與轉折、失望與希望、回旋與凱旋、彷徨與輝煌和失敗與成功的長期實踐、艱辛探索、舉一反三的高度總結。

  第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還需要有堅實的政黨基礎和良好的政黨制度安排。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轉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要實現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沒有一個科學執政且強有力的政黨來領導是不可想像的,所以,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求我們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實現依法治黨和黨依法執政。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不僅領導開辟了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而且正在引領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科學發展之路,偉大的科學發展事業自然更靠黨來領導並組織實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用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提高黨領導和駕馭發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高度,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轉變發展理念,改進執政方式,自覺用科學發展觀引導治國理政的各項工作。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導中國發展進步,更好地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要在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中,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與此同時,還要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科學決策的精神,切實改進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理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使黨的領導工作和黨的制度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加有利於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建設走向科學發展之路。

  綜上所述,科學發展觀的形成過程、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貫徹落實的基本條件所分別體現出的規律模式、規律法式和規律范式,集中折射出我們黨對社會發展、經濟建設、政黨執政和自然生態等四大規律的新認識、新覺悟和新境界,充分說明了我們黨按規律辦事的規律意識和法則哲學在日益提升。這種規律意識和法則哲學必將在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有效落實和永續推進的偉大實踐中放射出更加輝煌燦爛的真理光芒。(本文作者: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司司長)中央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網站——《學習與實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