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启动“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
来源:华龙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9月5日上午,北京市科委在怀柔区北房镇正式启动了“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市委副书记强卫出席活动,市农委、市信息办、市科委、市教委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活动。市科委副主任郑吉春主持活动开幕式。 

  农村信息化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利于从观念上改变农民,从知识上提高农民,从手段上武装农民,将为转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的农村信息化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截至到2004年底,光纤宽带已铺设到京郊70%以上的乡镇,郊区农民家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77%,农业专业化网站数量有350多个。在北京市各个政府部门的推动下,现在已经建成了五条涉农“主干信息高速公路”: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农产品市场行情系统、城乡产供销平台系统和乡镇投资信息系统等。这些应用系统在京郊率先推广了农村信息化理念,探索了信息化模式,培育了基层信息化队伍,成为“信息化服务三农”的主要依托。 

  在党的“三农”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郊区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时代。形势的发展,要求农村信息化尽快从系统建设和示范应用阶段,全面转向整合网络、综合服务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需要信息化网络进一步落实到村口镇边,需要信息化服务进一步贴近农村农民,需要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拓展深化。北京市科委启动的“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就是针对这一新需求,而推出的一项重大的服务三农项目。这项工程从网络体系、服务内容、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为在场的广大京郊人民带来了信息化的全新体验。

  “信息助农”工程整合拓展了农村信息网络的概念。据北京网通旗下的恒信熄电信公司CEO张彬先生介绍,许多地方在推进农村信息化时,主要围绕信息通路打转,认为信息化的标志就是网络进户,花大钱搞网络基础设施。而信息助农工程的设计改变了从“建网络、铺摊子”起步的传统做法,采取了“联合运营商,整合新网络”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充分利用电信运营商的资源,得到电信运营商的大力支持,将宽带光纤通到遍布村镇的每个信息化站点上,各个信息化站点再通过短信平台和呼叫中心,利用无线通信网连接到每一个农户。“我们构造了一个天网(无线通信网)+地网(宽带数据网)的无缝整合的农村信息化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我们可以做到宽带联到村、无线联到人,农民朋友可以通过信息站点里的宽带连接世界,我们又可以通过短信平台随时将信息服务送到农民手中”。从张彬先生的这番话看出,这是一个简单、实用的复合网络,运营上有电信级保障、商业上也有想象空间,最重要的是,农民的信息需求有一条随需而行的畅通通道。 

  在应用服务上,“信息助农”工程面向北京“三农”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整合各类资源,推出了四大应用系统,分别冠以“富农信息配送服务”、“助农远程教育服务”、“便农电子支付服务”和“乐农数字文化服务”,以此打造“综合服务三农”的新理念。 

  富农信息配送服务,是整个信息助农工程的重点。这个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依托农民科技协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通过短信平台、呼叫中心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种养殖技术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农产品交易信息等,为“农企+农户”、“农协+农户”的新型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这个系统还将对接已有的“中小企业信息化ASP平台”、“城乡贸易直通车”、“京郊农家乐”等涉农信息系统,为农民定制需要的生产和经营信息,以及推广以网上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服务。 

  助农远程教育服务,旨在在广大郊区建设持续教育的体系,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服务。信息助农工程改变了以往的农民远程教育系统广播式的教学模式,以宽带为基础,实现交互式、个性化的教育。在内容上整合了两套教育课程体系――农业科技教育和农民技能教育。农业科技教育是由北京农科院提供的,将为农民提供一个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电子学堂。农民技能教育由圣约达公司提供,直接面向农民进城就业的需求,教给农民进城打工的基本技能,并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合作,帮助农民通过远程教育获取各种技能证书。 

  便农电子支付服务,是电信代缴费服务向郊区的延伸,为农民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信息助农”工程将城里刚刚兴起的自助缴费机引入到农民家门口,在偏远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流动缴费机上门服务,让农民不再因缴费难而颠簸奔走。现在开通的服务包括手机充值、电话缴费、手机缴费,即将陆续开通的有定购机票、车票、缴纳电费等等。便农电子支付服务的开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助农措施,不仅让农民充分享受了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性,而且将让农民了解和熟悉现代化支付手段,促进农村电子支付环境的形成,孕育电子商务发展的更大契机。 

  乐农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将成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阵地。在这个文化阵地中,精选了IT企业提供的两套服务内容:一套是“华迪数字卫星电影放映系统”,通过数字化传输,让农民可以象城里人一样看到正版的精彩大片,感觉就像是“数字影院进了村”;另一套是“卡丽来个性化影音制作系统”,可以将农民的数码照片制作成DV、影像册、MTV、个性化照片等,让农村的孩子也可以象城里的孩子一样“酷起来”。 

  以“富农”、“助农”、“便农”和“乐农”为主题,集成的四大应用,是信息助农工程的核心。通过这四个应用系统,为京郊农民送来了从生产到经营,从学习到生活的全新信息化服务。大部分服务都是第一次走进乡村,部分服务与城里几乎同步推出,将极大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开辟我国农村信息化的新局面。 

  如此庞大的服务体系如何能够保证运营得好呢?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这个关键环节上,信息助农工程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这个新模式有三个支点――企业作为运营主体、爱农信息驿站作为运营结点、信息员作为运营骨干。北京恒信通公司承担了整合网络、运营服务的职能,公司CEO张彬说:“我们公司给自己的定位是让信息增值,让服务到位,让农民得利,做到了这三条,我们就能不要政府的钱,不收农民的钱,得到该得的钱,让信息助农持续发展下去”。 

  公司制运行宣告了政府补贴式农村信息化模式的结束。而今天正是启用的“爱农信息驿站”则给京郊人民带来新的惊喜。爱农信息驿站是“信息助农工程”的主要服务场所,是4大综合服务的落地结点。根据规划,信息驿站由市科委、郊区县政府、农村基层组织、农民协作组织和农业企业共同建设,每个驿站根据当地经济结构特点,覆盖一村或几村的农户,将在2年内建设300个。启动仪式上,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和怀柔区区长张延昆共同为位于怀柔区北房镇的第一个“爱农信息驿站”揭牌。我们看到,爱农信息驿站都具有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外观设计、统一的软硬件配置和统一的管理规范,已经具备了连锁经营的基本条件。北京市科委下属的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刚先生负责对信息驿站进行规划和建设,他告诉我们:“这次我们要建设的信息驿站同以往的信息点、网络学校不同,信息驿站是我们倡导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理念的最重要的载体,每个信息驿站都会将四大服务一一落到实处,300个信息驿站共同形成一个遍布郊区的多功能信息服务网络,让信息随时能落地,农民随需得实惠。另外,我们的信息驿站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有职业化的信息员队伍。” 

  专职信息员队伍的建设,是信息助农工程运营上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依靠这支职业化信息服务队伍,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就能够逐步做到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并最终实现产业化。现在每个信息驿站配备2个专职信息员,一人是信息驿站管理员,主要负责农民所需信息的管理和发布,负责组织远程教育、提供代缴费服务、播放网络电影等工作;另一是信息业务员,深入到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户,采集和整理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和信息服务的落实。“这些信息员都是我们公司的雇员,我们要提供统一的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员的技术水平,让这些活跃在农民身边的信息员成为农业信息化的普及员和推进员”张彬先生介绍到。 

  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同志在今天的启动仪式上,高度概括了信息助农工程的实质,他说:“信息助农工程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将信息服务寓于企业的赢利模式之中,将单纯的信息传输变为了解市场、贴近专家、城乡一体、和谐生活的综合信息服务。这是科技工作如何进一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致富做好支撑的关键所在,科委将联合各相关单位,有效地组合技术资源为运营提供保障,扎扎实实地为三农服务”。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同志高度肯定了这个工程的意义和作用,认为“这个工程标志着北京农村信息化建设将有一个新的平台和新的开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有了一条新的途径”。今天参加会议的各区县代表、农业企业和科技协作组织代表,都对信息助农工程表示了积极的兴趣,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值得关注、值得参与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