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西省晋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康吉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对此我深有体会。结合晋城市农民和农村的实际,我认为要做好新时期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主要应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队伍建设是加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建设的前提。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难以落实的瓶颈问题,首先在于缺少一支群众信赖、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宣传队伍。针对这个问题,近年来,我们实施了农村宣传队伍“十百千”工程。就是从市级机关选聘了13名有一定理论功底的中层领导干部作为报告员带头人,担负重要精神和重大政策的示范性宣讲任务;从县乡公务员中选拔了142名专职骨干报告员,每个乡镇至少配备1名,全部享受副科级待遇,负责本乡镇的政策宣讲工作;从已经退休、居住在农村的老支书、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中选聘了1008名报告员,为他们订阅“三报六刊”,负责本村的政策宣讲。这千名农村报告员组成了一支稳定性强、与农民联系紧、对农村情况熟的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使宣传工作的触角直接延伸到了农民当中。
二、贴近生活是解决宣传思想工作入心入脑的关键。农民群众的思想变化主要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单纯的理论说教,往往会使群众敬而远之。做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把同群众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纳入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范畴。在宣传好中央精神、方针政策的同时,我们把农业实用技术、农民择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文明生活常识以及乡土传统文化、文物保护等农民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宣传工作的内容,大大增强了宣传工作的亲切感、吸引力。农民从过去躲着开大会,变成了现在追着报告员;从过去拿着宣传资料贴墙壁,变成了现在拿着学习材料当宝贝。
三、创新形式是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的基础。在当前环境开放、信息化发达的条件下,只靠口头宣讲难以长期吸引群众。实践中我们感到,农村宣传工作的创新,生命力就在于喜闻乐见。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我的体会,一是坚守传统阵地,黑板报、宣讲会、小喇叭等在农村没有过时,要继续办好。二是用好文化载体,晋城是一个农民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大部分村都有自己的小社团。我们把这些社团作为重要的宣传资源,通过评比汇演,在内容上加以引导;通过设立农村文化发展资金,在经济上予以扶持。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节目一次奖励一到两千元,今年一年就奖励了40多万元,调动了农民社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倡导文明生活的积极性。三是深化文明创建,在晋城农村,创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道德楷模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关心的大事,群众定标准,自己评自己,户户争十星,村村创文明,蔚然成风。这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大吸引了农民的参与热情,已经成为农村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
四、满足文化需求是体现宣传思想工作以人为本的根本。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村的文化建设更为落后。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是优先保证城镇文化形象工程,还是优先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严肃对待的重要问题。为保障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两年来,我们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设立文化低保资金。为贫困村每年演一场戏或一台晚会,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每人补助15元的购书款建设农民图书室;每个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每年补助10元购书款;农民工住地按6500元标准建立流动文化活动室,使全市15万弱势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基本解决了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的问题。另外,财政还拿出1000多万元为2万多户低保家庭配送了电视机,使“村村通”直接通到每家每户。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大大推动了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