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透视
来源:山西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资源依托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我省亟待破解的历史性课题。近年来,长治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探索并取得了骄人成绩,成为我省科学发展的典范。

  深秋时节,省委书记张宝顺来到自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联系点长治。他深入机关学校、厂矿车间、田间地头、社区住户,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称赞长治为山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了一个好头,为山西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和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树立了榜样。

  为了全面介绍长治市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经验和做法,记者近日深入长治市进行了细致的采访。

  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加快产业转型,全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支柱产业的多元化

  在山西的版图上,长治几乎是山西的缩影:占据全省总量1/10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同质同构的经济格局,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这也使得长治同其它市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面对全国竞相发展、中部加快崛起和我省转型、跨越、崛起的机遇,长治市的决策者审时度势。他们着眼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将经济转型放在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大局中筹谋。在区域布局上,他们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筑以“1+5”城市集群经济为主体的经济集群,以城郊结合部为集聚区、以经济园区及企业相当集中区为平台的环城经济带;在产业调整上,用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用规模化壮大优势产业,用标准化推进农村产业;在产业发展上,以大项目带动、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旅游、现代物流、商贸餐饮、社区服务为主的特色服务业不断发育成熟,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主城区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口的占比均超过了70%。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27.8亿元,同比增长38.5%。

  ——新兴产业不断发育壮大。煤化工、新材料、医药、机械装备等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支柱。去年,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9%,高出传统产业增幅6个百分点。正在建设的10大工程5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948亿元,占到当前续建、新建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的66%,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67亿元,相当于目前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77%。

  ——传统产业在循环发展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煤电能源产业链条、新材料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并使长治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新能源基地和电力枢纽。

  ——民营资本成为经济发展新军。目前,全市GDP总量中60%来自民营经济,4.3万家的民营企业中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循环经济园区,长信、潞宝、常平、沁新4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沁源县、潞城市、长治县、壶关县、屯留县、武乡县等县(市)跻身全国经济提速最快的百强县行列。

  ——绿色农业成为全市农业的响亮品牌。以127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优势农产品为支撑,全市建立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5个,覆盖了300万亩耕地、200多个龙头企业、45万农户。30多种绿色农产品打入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0多家超市,11种产品进入国外市场,绿色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2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

  着眼于打造本质安全型城市,全力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安全发展的水平

  这是长治市安全发展的轨迹:

  ——在全国实行了地方煤矿派驻安全检查员制度。目前,全市已派驻安检员1130名。

  ——在全国首家实行了重大事故隐患事前责任追究。

  ——在全国积极探索了煤矿专业化管理,由5家大型煤矿共同发起组建了煤矿专业管理公司,对地方煤矿进行托管,实行专业化管理。

  ——先后分两批从潞安集团选聘了92名工程技术人员,到当地的“双高”矿井中担任总工程师。

  ——实行的领导干部、煤矿业主、矿长跟班下井制度已在全国普遍推行。

  ——在全省试点了安全生产监管执行机制,通过对监管工作业务流程再造,初步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安全生产落实机制。

  由此带来的是许多地方不可企及的指标:

  ——2003年以来,全市杜绝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今年1-9月,全市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44人,同比下降了52%。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今年8月以来,全市安全生产零事故。

  ——2008年,长治市成为了国家安监总局确定的全国惟一的创建“本质安全型城市试点市”。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当地实际,他们确立了民族宗教、安全生产、信访工作三大维稳保安全的重点。

  安全生产是各项生产的重中之重。在推进安全发展中,长治市确立了以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和提高职工健康水平为内容的工作思路,全力提高预警事故能力、防御事故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他们着力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创新机制保障安全。在强化企业安全和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建设的同时,从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以及舆论监督等8个方面建立和落实政府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此外,长治还积极探索大安全、大稳定的创建,他们建立了社会稳定协调指挥中心,开通了书记市长电话,构建了大安全、大稳定的网络和机制的基础。目前,全市以县(市、区)为区域安全稳定中心环节,以企业和单位为建设重心,以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为介入点,逐步形成了大安全、大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从而向本质安全型城市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共建和谐家园

  在长治,人们发现许多的不同:农民工不再住大棚、打通铺,而是住进了可供6人居住的简易房;方便盲人的道路、石坡道、无障碍标识牌随处可见;活跃在市区大街小巷里的环卫清扫、交通协管人员,在政府出资开发的岗位上享有福利、劳保和社保待遇;全市50万中小学生拥有由政府埋单的意外伤害保险……这里到处洋溢着和谐的春风。

  群众不满的,再难也要攻克;群众期盼的,再小也不轻视;群众认可的,再好也不止步。这就是长治市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出的声音。围绕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长治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发展,稳步推进:

  ——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在全省、全国率先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今年全面启动了高中教育免费试点和职业教育全免费,预计五年内基本普及12年义务教育。

  ——建立最低工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

  ——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在全省最早进行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全面提高了城市卫生支援水平和乡村基层医务人员素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城乡。

  ——推进社会保障。对城镇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将农村贫困人口纳入社会低保体系,新建扩建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在全省第一家实现“全民医保”。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06-2007年有2374户城镇低收入家庭搬进了新房,今年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用于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房建设和货币化补贴。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他们在全省率先举行了市民“评议会”“听证会”,在当地媒体公示政府分工、重要事项和年内工作目标,使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他们在全省率先设立集中式政务大厅,开通网上行政审批暨电子政务监察系统,保障公民权益诉求。在这畅达的渠道中,公共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公共权力得到监督约束,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等则连年保持了全省最好的水平。

  为了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要求,他们利用煤炭资源优势,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创建以煤补农的长效机制。2008年以来相继开展了村矿对接,按照一矿一业、一矿一村的思路,全市每年3亿元以煤补农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有200余个省定煤矿帮扶建设的村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

  如今的长治市,经济总量已紧追省城太原成为全省第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跃居全省第一。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之后,他们正阔步向全国文明城市迈进。

  记者 杨天闻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