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化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这些原本城里人才能同时享受到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的服务,如今正通过农村信息化的实施,逐步走入了寻常村民家中,并让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信息产业办公室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文建国、吴忠市同心县副县长沙莉、吴忠市同心县新华村党支部书记、信息员、经纪人马占文等来自地方的干部群众代表共同探讨———
    “大山挡不住信息,网络连接着未来”,农村信息化让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沙莉:同心县属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核心区,属于山区县,也是革命老区。我们同心县有36万多人口,年财政收入不足4000万元,人均收入很低,农民年收入2213元。在信息化没有到我们那儿以前,我们那里山大沟深,有些地方连电视都看不到。
    从去年开始,我们作为自治区农村信息化的试点县,现在已经在全县建成了131个新农村信息化服务站。这些站的建成,对我们山区的老百姓是一个大事,更是一件喜事。我们那里长期封闭在山里的老百姓,现在可以通过IPTV(网络电视)跟世界连接起来。这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农民们说:“大山挡不住信息,网络连接着未来。”我觉得这个话说得非常好。
    马占文: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村从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搬了出来。这些年,村里以种苹果为主,还有一部分种土豆、玉米。现在家家户户院子里面还建起了牛棚养牛。信息网没通的时候,我们没什么事情做,最多看个电视新闻,只能收3个台。
    信息网络进村太受欢迎了。我们村配了电脑、打印机、29英寸大电视、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就连电脑上也装了摄像头。
    种植的玉米、果树出现问题了,打什么药?果树树叶黄了怎么办?这些都能上网请教专家,用网络联系三农呼叫中心,专家通过视频跟我们解释,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我感觉,这个“信息网”太好了,确实是富民工程。
    我们村还利用信息网络搞劳务输出,我本人就是劳务输出经纪人。通过上网寻找用工信息,帮助村民联系,最近通过信息网络找到的工作每天工资能有40多元钱。网上的信息源源不断,内容十分全:这个企业用女工还是男工、什么条件,通过网上看公司的资质、经济实力怎么样等等,这些我们足不出村就都知道了。
    杨学山:当初确立宁夏为农村信息化试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宁夏集中全区的力量整合资源,利用统一的平台。我们认为,宁夏以村为基础提供服务的发展思路是符合规律、符合区情的,而且该区在农村信息化上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二是自治区的领导全力支持推进农村信息化,这也是能否做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试点确定后,我们组织最好的专家到现场去调研,然后在北京会商,最后确定了实施方案。
    “宁夏模式”解决了农村信息化中存在的难题,使得该项工程得以快速推进。其中,让农民用得上是关键问题。
    杨学山:宁夏经验主要是三条,或者说农村信息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三个,就是“用得上、花钱少、可持续”。宁夏在推进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从上往下看,全国涉农网站有18000至20000个,专门的农业网站有6000个左右,提供了门类齐全、海量的涉农信息和服务。但从下往上看,农民不知道网上有那么多有用的信息和服务,知道了也不会使用,一个天然的屏障拦在那儿,等于没有。所以首先一定要解决农民用得上的问题。
    农民用得上,宁夏的经验有两条。第一条,村村都有信息服务站,都有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计算机上带摄像头,还有电视机、打印机,2000多个行政村一个不落。
    另外,每个行政村有信息员。没有信息员,设备放在那儿也不行,农民不知道怎么用。我曾在一个回民的清真寺看到,阿訇就是信息员,他的号召力很强,在整个村里面广泛宣传,大家就用起来了。
    建设村信息服务站和一个村设一个信息员,这两点就把网络和农民结合起来了,解决了网上信息和服务与农民结合的问题,这是第一个经验。
    马占文:我也是村里的信息员。县上刚建起信息站,就组织我们各村信息员进行了几次培训。第一次培训了3天,第二次培训了1周,加起来10天时间,我们就初步掌握了。
    一开始,大伙都不知道怎么开机、关机,Word是什么都不懂,IPTV、宽带网、信息网的一些代号名称就更不知道了。通过学习,大伙儿慢慢就能熟练操作了。靠自己多练、多接触,有时候,我们晚上都在那儿操作,也不觉得累,上瘾了。因为大伙儿有感受,有信息确实太好了。
    农村信息化应注重用较少的投资实现最好的效果和最大的产出
    文建国:从去年开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自治区财政拿出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该项建设,一部分用于资源中心平台的建设;另外一部分用于信息服务站设备购置。
    我们的投资方案并不是说直接拨钱买设备,而是先建后补。先按照我们的标准建服务站,建好以后我们验收,验收过了我们才把钱拨过去,避免标准不统一或设备不到位。
    从整个投资构成来看,设备不是大头,大头在网络进村这块,也就是“最后一公里”的光缆铺设。中国电信宁夏分公司投资了2亿元来建设,宁夏有2362个行政村,75%是以光纤铺设的方式实现了宽带接入。有一部分村子在山里,我们用新的无线宽带技术,或者通过450兆传统的无线方式解决,还用上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的卫星接收系统。
    杨学山:花钱少,效果好,这是宁夏的第二个经验。搞农村信息化,政府的财力有限,既要少投入,又要有好效果,宁夏是怎么实现的呢?
    首先,不是按行政层级,即自治区、市、县、乡、村一级一级建平台、建系统,买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这种方式建设费用大,运行维护费用高,而且越往下技术能力、信息搜集和服务能力越弱,这是很显然的。刚才小马说的专家服务,不是到乡镇、到县,而是直接连到自治区的服务平台,自治区组织300多名专家,有在线值班的,有在家里的,无论是在线值班还是家里,通过自治区统一的呼叫中心,针对问题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网络服务。自治区建设统一的平台,省了钱,效果还好,这是花钱少的第一个原因。
    政府花钱少的第二个方面,是政府、企业共同承担、多方出力。自治区的2000万元主要用于平台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奖励地方。建的时候钱从哪儿来,网络及自治区平台的主要设备是由宁夏电信承担,各个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资金由相关的部门,还有宁夏的一些大企业对口落实。
    宁夏农村信息网实现了三网融合,整合了各类信息资源,可以收看60套电视节目,还可以回溯三天观看。有4500多小时影视节目、文化信息资源、宁夏数字图书馆资源、中组部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资源、教育部的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这样加起来是海量的数据,达到近40个TB。
    文建国:宁夏电信投资2个亿,现在一个站上一年能有988块钱的收入,按投资回报率,2000多个站要100年收回投资,显然不划算,但是宁夏电信决定要投资。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做出这个决策以后,宁夏电信做决策也是很难的,投资巨大,回报周期又这么慢,但是他们有长远的眼光,看到了未来的潜在市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宣传,有些种养殖大户会选择单独入户,用户一多,市场就起来了,电信的回收就高了。我了解到,最近在宁夏一个县名叫马场村的村里,有100户主动要求加入这个信息网络。我们现在准备做这方面的工作,通过电信运营商,还有政府引导,再往深做一下,农民入户率会越来越高。如果说入户普及了,我们信息服务站的使命也就完成了,电信运营商潜在的市场也就挖掘出来了。
    杨学山:这个问题我和宁夏电信公司的老总也探讨过,按目前的收费,投资周期太长,他为什么投,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电信必须拓展农村市场。固网,城市基本上已经饱和了,拓展农村市场,仅有固定电话这种方式还不行,必须有新的服务,这是电信确定的发展战略。
    第二,按照国家确定的“村村通电话”工程,电信是主要责任者之一。建设农村信息网,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又提高了服务水平,对培育和发展市场有战略意义。
    第三,农村收入提高以后,电话就会多起来,使用的农户就会多起来,投入的回报就会逐步加快。正如小文刚才说的,有一个村已经有100户要用了,市场就这样培育开发出来了。
    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应着力探索农村信息化长效机制的建立
    杨学山:“宁夏模式”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经验。农村信息化,持续发展是个大问题。村的服务站建了,怎么维持下去,信息员怎么安下心?要有回报,要有收入,宁夏想了很多办法,从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两个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信息员,自治区整合了各种可用的政策和财政资源。各级财政通过支农的方式给部分信息员一定补助,还利用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当信息员。
    我曾经去过的一个村,有一位女信息员,一个月合起来有1000多块钱收入。她既担当村信息服务员,负责收集发布信息、计算机上网、电视电影播放等日常工作,还利用8台电脑,培训本村农民,由此变成了老师。
    同时,有条件的地方鼓励信息员创业。信息员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同时,在提供一些有商业利益的专门服务时能够有提成,自己创业当经纪人,比如劳务输出经纪人、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假设需要10吨的农产品,原来一家一户承担不了,不能把单子接下来。信息员变成经纪人后,把各家分散的供给能力聚集起来,就能把生意做成,并从中拿一定的收入。
    可持续发展的第二点,要在信息服务站提供更多的服务。实际上,村子里需要的服务还是挺多的,流动人口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治安等等很多基层服务,这些服务原来是各个部门分头去做的,整合到这个平台上,又省事又省钱,又准确又方便。把对农村的服务整合到信息服务站,有利于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把财政支持农村公共服务的资金用好,还能调动起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就已经有了。
    沙莉:从我们县来讲,现在急需解决的就是建设一支稳定、过硬的信息员队伍,这是我们政府要做的事情。刚才杨副部长也提到,我们的信息员队伍不稳定,他们的工资很低,300块钱左右,不安心这个工作,一有什么更好的工作就走了。怎么能够把薪水提起来,怎么通过各种优惠的政策把他留在这儿,还存在许多问题。
    另外,一些信息员的技术不过硬。像我们小马操作上很熟练,但是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很麻烦,电脑遇到病毒以后,还要请人来修,所以信息员的队伍建设非常非常重要。对我们县上来讲,现在网络平台区上给我们搭建好了,站点县上建起来了,怎么管好、用好,把这个信息员队伍稳定下来,这是我们最大的任务。
    马占文:县长也说到了,我们这个信息员队伍还有待加强培训管理。电脑中了病毒,请人弄一次得50块钱,我们县上懂技术的人也不多,这一块是个薄弱环节,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我们农村信息员的培训,我们也愿意继续学习。一站式服务直接连接到区上,确实好,可是信息员如果不愿意干了,走了,肯定会影响效果。
    文建国:我也说说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这个事。这个网络大量担负的是公益信息服务,比如说文化信息共享以及政策宣传等等,就必须要由财政支付。另外一部分,我们想通过市场化运作,市场和公益结合起来,使信息服务站长效发展。
    去年的时候,平罗县有140多个村,共建了284个站,把所有信息服务站的设备作为资产成立一个公司,既是信息中心,又管理信息服务,还把物流加进来了,实行农资的配送。比如说农资公司卖化肥、小麦种子,跟信息员联系,信息员帮着农资公司卖出去,然后有所回报。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把大市场和小生产联合起来。客商到地方上来找县里的电子商务股份公司,公司把大订单分享出去,村上有多少产量,由信息员报给这个电子商务公司。每年有三四十万元补贴给信息服务站信息员的费用,然后根据他的表现,比如根据收集上来的信息多少给补贴,这样可以提高信息员的工资待遇,这样信息站就容易长期维持下去。
    单个的信息服务站发展还是有点困难,我们想以县为单位把信息站捆绑起来,对长效机制的建设还是有好处的,我们的探索初步来讲还是可行的。
    杨学山:农村信息化还可以为解决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一些其它问题做出贡献。如农民的组织化问题,农户通过网络、电子商务、经纪人—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等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第二是提高市场化的程度。一个村和一家农户,作为市场主体太散、太小,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组织化的问题、市场化的问题,这些都是农业发展里面很关键的问题,通过农村信息服务站和村信息员,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杨学山:宁夏的经验还有一条是十分重要的,就是宁夏从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分管的副主席,一个决策、一个声音,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在那么短的时间,建设好覆盖全区的农村信息网是办不到的。
    沙莉:刚才杨副部长也说了,在推进过程当中需要我们县来做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县委书记牵头开展农村信息化这项工作。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农民进行了教育和引导,乡镇干部也来配合这方面的工作。信息网络站点建起来以后,政府也要投入,我们已经先把今年资费从财政拿出来,保证这项工作的实施。
    杨学山:现在,各地农村信息化也下了很大功夫,有很多鲜活的、有效的经验。
    一是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为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和“卖难”问题,全国许多省区市都建立了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变化,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这是许多地方在农村信息化方面优先选择的突破点。浙江还推出了农民信箱工程,通过农民信箱,政府部门对不同产业的农户进行分类,收集相关资料并精选加工,提供有针对性的供求信息服务。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民信箱达成交易额14.9亿元,减少产品营销支出6341万元,挽回各类农业经济损失15.8亿元。
    二是连接市场、企业(经纪人)和农户(大户),千方百计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在帮助农民连接市场、企业(经纪人)和农户(大户)等农产品销售链的重点环节方面,信息化手段也被证明大有可为。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各地开办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专门网站,如山东省的“寿光蔬菜网”、“烟台苹果网”、安徽省的“芜湖名特优新农产品门户集群”、河北省的“安平中国丝网网”等。这类网站针对性强,特色突出,具有品牌效应,对产销双方的聚集明显,能大大提高交易成功率,降低销售成本。
    三是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具体困难。各地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入整合各层次、各方面的农业科技和人员资源,更加及时准确地为农民解决农业科技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样创造了很多经验。如海南省、陕西省的农业科技服务“110”,吉林省、山东省开通的“12316”新农村热线,福建省的农业“155”等。这些热线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精准农业。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精准农业发展,提升农业效益,是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必须面对的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力推广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植保、精准田管、精准收割等六大精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集约农业的有效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向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优质生态型、节约型农业方向发展。
    沙莉:目前,我们县的131个农村信息化服务站都在良好运行当中,老百姓非常欢迎。当然因为我们是贫困县,也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说信息员队伍建设、资金短缺等。
    杨学山:的确,农村信息化推广还有一些困难要解决。一是农民的信息技术能力相对弱,像小马刚才说的,原来不懂,计算机开关都不知道,名词都没听说过;二是三网融合在体制、政策上有障碍,尤其是涉农部门信息和服务整合还不够;三是可持续发展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农村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推进农村信息化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职责之一,我们正在进一步调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马占文:我对信息网络的体会比较深,刚刚起步的这几个月下来,已经增收3000块钱左右了,这个甜头确实尝到了,确实好。真心希望信息化这个事情能够得到更好地推广,让广大农民朋友富裕起来。
    杨学山:推广宁夏农村信息化经验,工业和信息化部准备先选择4—5个省份先行推广,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明确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村信息员的政策,加大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力度,探索政府支持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再用3年左右时间,全国的农村信息化就可以上一个大台阶。(  李力 亢舒 胡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