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向全国城市中心城区前列迈进
来源:辽一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沈阳市和平区在这场改革的大潮中只是沧海一粟,却也认真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一斑以窥全豹,和平区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印证了整个改革的历史。以收入的稳步增长为基础,和平区的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城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一个和谐发展的城区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中不断展现它全新的面貌,大踏步地向全国城市中心城区前列迈进。

  30年改革路程:跃居东北第一经济大区

  和平区财政收入增长100倍。1978年的和平财政年收入不过两千多万,到了1988年,财政收入实现7,305万元,比1978年翻了一番还多。1998年财政收入达到3.8亿元,是1988年的5.3倍。到2007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了18.2亿元,提前三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08年前3个季度财政收入就已近20亿元。
  早在1997年,和平区的财政收入近3个亿,就位居东北各城区首位,成为“东北财政第一区”。和平区从此开始进入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快车道,1997年至2007年,和平区财政收入连续十年超额完成年度预算,在沈阳市18个县区中,财政收入始终位居首位,综合经济实力和中心城区地位明显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78美元,接近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区中心城区中也名列前茅,在首届辽宁省县区生活质量排行榜评比中获得城区第一名。
  特别是最近五年,和平区的财政收入增长迅猛,财源基础不断加固。逐步建立起稳定有效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进一步优化区域税源结构,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财力水平。与此同时,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投入。
  改天换地的城市建设。1978年的和平区,到处是低矮的房屋和狭窄的街道,城市绿化和文化娱乐设施无从谈起,那时的年基本建设支出只有几十万元,城市维护费不超过10万元,都是市级专项拨款。到1988年,神州大地在改革的春风中逐渐苏醒,许多基本建设项目纷纷动工。此时,和平区的城市建设主要是区属企业、商业网点的修建改造。到1998年,和平区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层出迭起,城区改造和绿化美化开始提上政府工作日程。2002年,大规模的城市开发改造项目纷纷启动,在和平区的主要街路太原街、中华路、西塔街、和平大街,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大项目纷纷启动,百米高楼拔地而起。同时,城市建设的工程也陆续开始,仅2003年至2007年五年中,和平区区财政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3.5亿元,打造了天蓝、树绿、水清、路宽、夜靓的城市新环境。投资1.45亿元建成了浑河胜利大桥,投资2.3亿元的建成了三好桥。打通了胜利南大街,拓宽了胜利大街、南京街、市府大路、十三纬路、北二马路等交通主干线,全线改造了和平大街,对区管街路进行了全面翻修。建成了沈水湾、罗士圈等6个大型主题公园和56块精品绿地,改造了八一公园、中山公园和鲁迅儿童公园。共栽植数木35.8万株,新增绿地87.3万平方米,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2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5.7%。对浑河及南运河水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新增水域面积43万平方米。积极支持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城区工作,拆除烟囱558根、锅炉房355座,联片供暖327万平方米。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了太原街等重点地区的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取缔了占道市场,开展了住宅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对青年大街、和平大街等重点街路以及广场、公园实施了高标准景观灯饰亮化。和平区以崭新的城区面貌迎接八方来客,也吸引了大量境内外投资者的目光。
  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发展社会事业一直是和平区投入的重点。仅2003年至2007年,和平区累计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率先在全省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免受杂费、信息费和课本费,设立了全省第一所农民工子弟中、小学。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实现了塑胶操场和网络教学全覆盖,完成了134中学新校区、中韩国际学校一期等工程建设。通过构建园区式、集团化的管理模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重点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平区被确定为省级“双高普九”合格单位。建立了全省首家惠民医院及惠民医疗服务体系,新建和完善了5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以“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480种常用药品实现了“零差价”,惠民医疗和药品让利千万元,受益群众超过20万人。在全区所有街道建设了国民体质监测站。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示范区。投入资金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区。从2003年开始,年年举办“韩国周”、“皇寺庙会”、“邻居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皇寺庙会已与北京城隍庙会、南京夫子庙会等“四大庙会”齐名,成为全国著名文化旅游品牌,皇寺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锡伯族家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区。
  为了推进和谐城区建设,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区财政投入大量资金,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全国首创区、街、社区三级“扶贫超市”,并率先实施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近五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4亿元、临时救济金1.16亿元,实现了临时救助制向普惠制转变。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1.6万个,安置失业人员19万人次。拆迁了罗士圈、北市、胜利大街等棚户区和危旧房1.3万户、44.6万平方米,建设政府补贴房和回迁安置房18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了1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新建了全国首家残疾人康复医院和残疾人就业基地,和平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建设了星级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了空巢老人服务中心和82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和平区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特别是2007年,投入8000万元,用于社区用房、环境整治等“六大工程”建设,社区用房平均面积位于全省前列,办公经费和社区工作者待遇全市最高。被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红十字会社区服务先进区。建设了由电子政务、视频监控、百姓数字化服务体系三部分组成的“数字和平”,在全区重点街路和居民小区安装视频监控千余个,增强了市民安全感。

  “一岛四区一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和平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领先,和平区有汇合全市诸多优势资源的“都心”,和平区居民有一种生活质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优越感……从太原街到长白岛,从古老街区到现代化写字楼,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体现出对于品质的追求。和平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围绕“一岛四区一街”发展布局,全力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建设,以加快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打造以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科技研发服务业五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业态结构优化的经济格局,逐步将和平区建成辐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为沈阳做大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高起步打开“六大空间”格局。和平区以产业规划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先进理念,从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始,坚持国际化标准,实现了高起点开局。注重加强战略研究,充分挖掘各个区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制定了“一岛四区一街”六大空间的发展规划。各个空间根据功能定位推进项目建设,成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全市现代服务业的竞相发展中形成了几大制高点。
  【长白岛】以建设生态型现代商住区为目标,将成为沈阳市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高端定位决定了只有知识型产业、高端商务办公及总部经济才能在这里登陆,钻石宝地的价值得到彰显。目前,国内外知名的远洋、中海、深航翡翠城、万科、格林豪森、新加坡城等地产和总部企业项目正加速建设中。
  【金廊和平段】将依托世茂五里河广场、华润万象城、新世界会展中心、世纪华丰文化广场等新建在建楼宇,集聚发展现代传媒、管理咨询、网络科技、休闲娱乐等产业,打造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高度聚集的核心走廊。
  【太原街商贸区】大力推进传统商贸业态改造升级,建设沈阳现代商贸服务业的新窗口。在完成“一街变方城”的拓展后,将结合地铁建设继续拓展地下空间,发展垂直经济,将用三到五年时间完成地下商业街改造,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太原街。
  【西塔地区】将建设21世纪新都市主义生活居住示范区和具有民族风情的商贸区。将结合西塔城改造,引进日韩知名商厦和精品名品连锁店,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和异国风情的旅游休闲商贸区。
  【北市地区】将围绕民俗文化演艺、古玩及工艺品交易、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具有关东风情的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
  【和平大街】正在大力建设沈阳金融街,吸引国内外金融总部入驻。经过三到五年的发展建设,沈阳金融街要成为立足东北、面向东北亚的“金融外包产业服务基地”,成为沈阳市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核心示范区。
  高端战略成就服务业制高点。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的现代化,而高端服务业又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和平区立足于资源比较优势,确立了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高端战略,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来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依托服务业基础较好、服务资源集中的优势,和平区抓住新一轮国际高端服务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把培育高端服务业作为和平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大力培育高端服务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代商贸服务业总量和能级逐年提高。和平区现有3家五星级酒店,占全市的一半,在建的有世茂五里河等超五星级酒店5家;营业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大型零售企业19家,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居于全市首位;预计到2012年,现代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将达到30%以上。
  金融保险服务业的集聚态势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驻区金融机构目前达到265家,其中包括香港汇丰银行在内的银行机构162家,证券公司24家,保险机构55家,投资、信贷、期货等其他机构61家,银行存、贷余额居沈阳市首位,金融服务业增加值接近全市五分之一份额。今年10月份,和平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召开了“金融外包服务交易会”,加速进军国际金融业务离岸外包市场,努力打造东北金融外包基地。
  商务中介服务业发展势头明显。区内现有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到1328户,其中包括仲量联行、戴德梁行等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法律服务、会计评估、广告策划、经济咨询等行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下一步还将加强与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设计、管理、咨询、评估、法律、会计等高端专业服务,打造东北商务中介服务聚集区。
  科研信息服务业加速向高端化发展。和平区已建成中铝、和平国际等10个科技孵化器,总面积达15.12万平方米,孵化企业530余家,科研信息研发机构960家。提供产权交易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创新创业接力中心,被评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交易试点单位。在此基础上,和平区将联合东北大学建设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冶金硅谷”,打造东北亚冶金行业总部研发基地。预计到2012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突破300亿元。
  高品位打造城市“新都心” 。由中华路连缀起来的太原街——南京街——和平大街一带,多年以来,一直是沈阳市经济发达、街市繁华、人烟鼎盛的心脏地带,堪称体现城市经济文化活跃程度的“都心”。
  随着产业的升级和城市的扩张,和平区在继续保持原有“都心”恒久吸引力的同时,正在积极地为沈阳打造更高品位的“新都心”而贡献力量。据经济学专家描述,沈阳的“新都心”正在形成当中,它从金廊银带的交接地带,向西经过三好街,到达长白岛地区,这里不仅有商贸物流、宾馆酒店、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有浑河沿岸的体育休闲生态景观带,还将成为沈阳文艺活动最为活跃的艺术中心,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城市空间。
  为了保证这个“新都心”的高品位,和平区对金廊和长白岛等地区的空间及项目,都进行了精心的规划设计,并特别注重其中的文化内涵。长白岛的滨水文化产业带、浑河休闲娱乐文化产业带、运河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带、金廊文化传媒核心走廊等等,都是和平区从文化角度把握经济发展的神来之笔。和平区文化创意服务业也实现迅速发展,目前全区文化创意企业已达903家,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今后还将加大对文化产业领军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努力打造辐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文化娱乐中心、出版发行中心、传媒制作中心、广告会展中心、动漫设计创意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让居民生活得更美好,让顶级业态和企业前来发展事业,在和平区打造的城市巅峰上,呈现的是一幅统筹兼顾、相得益彰的美景。

  七大黄金地:绘就现代服务业美景蓝图

  和平区将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以七大黄金地块为重点来招商引资。太原街、南市场、北市场、西塔街……再过几年,这些地方将建设得更加时尚,更加有品位,它们的未来已经跃然纸上并呼之欲出。
  【太原街】步行街增加到多条。太原街地区不再局限于现在单一的商业步行街,而是拓展为八大开发区域,每个区域设计了不同的开发主题。其中,站前交通枢纽区形成浓缩沈阳历史、文化、特色的沈阳特色商业街区;胜利大街产业品展区将建设成为沈阳重要的产业展示和贸易窗口
  【北市场】重现七条古色老街。北市场改造规划为“二区七街”。二区有皇寺文化特色产业区,借助太平寺、实胜寺,兴建仿古建筑步行街,百年特色餐饮文化也将在此地复兴。启动玉器城,引入岫岩玉、阜新玛瑙等经营业户;民俗文化产业区,将打造“北市传说”大型文化建筑群,采用老东北特有的建筑风格。复原老北市大戏院,挖掘二人传、相声、评剧等民间艺术形式。 
  【南市场】“八卦新城”保留老式格局。南市场地区核心区为八卦街,东至南四经街,南至十二纬路,西至南五经街,北至十一纬路。新规划将按八卦的方位布局,兴建八卦新城项目,将形成楼与楼有通道,巷与巷可畅通,四通八达的现代中式建筑群。八卦新城内将建设八大商业片区,每个片区都根据八卦方位而命名。在八大片区中,还将有八条各具特色的商业街相连通。
  【西塔】建成中国的“小首尔” 。目前,西塔地区现有韩商投资企业127家,占该地区较有规模商家总数的70%,庆会楼、百帝园、金博曼、罗奈桑斯等一大批餐饮、娱乐、房地产、商务酒店等纷纷落户沈阳西塔地区。西塔地区已经形成沈阳市朝鲜族的经济、文化中心,曾被海内外宾客喻为北方“小首尔”。 西塔地区未来规划建设,将突出朝鲜族美食、娱乐、时尚、民俗、艺术、文化特色,通过开发现代朝鲜族风情商住区、韩式民俗文化区等特色产业区,建设韩品时尚文化步行街、韩国风情酒吧街、传统韩式建筑景观街等特色商业街,全面提升该区域的产业规模和业态水平。
  【西滨河路】鲁园美景媲美“烟雨江南”。该片区位于和平区南湖公园、鲁迅儿童公园和鲁迅公园三大公园水域沿线。该区域将水、绿、园、路、街景五个功能融为一体,形成清水常流,绿树成荫,景点相连,繁花似锦的原生态绿色景观长廊。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与沈阳市城市水系改造工程统筹考虑和规划,使人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到苏杭之美景、水乡之美食。
  【沈水湾】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区。该片区位于和平区南五马路以南,宁波路以西地区,属于大浑河湾范畴沈水湾地区位于和平区老城区南端。历史上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就坐落其间。该地区未来规划分4个重要地段,沿河开发文体产业,临街拟开发金融总部大厦或五星级写字楼,兼开发餐饮美食一条街;开发中式楼盘和古典园林。
  【金廊五里河】IT和动漫产业的摇篮。五里河商贸区拥有“东北硅谷”之誉的三好街,它规划建设有卓越IT产业博览中心,位于三好街与永安北路交会处,将引进国内外软件研发企业百余家,聚集大量IT产业人才。该地区将建有商务酒店、商场、写字楼、花园住宅等综合性项目;科技孵化创业中心位于三好街西侧,比邻中科院和东北大学,拟建高科技孵化器。

  未来五年——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和平区的今天是辉煌的,未来的和平区将会续写辉煌。和平区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择优发展、错位发展的原则,加速推进“一岛四区一街”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服务业总体水平,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加大城市现代化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文化管理水平,拓展和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继续扎实有效地推进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进步,实现经济社会进入全国城市中心城区前列目标,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区域总部企业达到200户。
  社会事业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教育内涵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建成两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体系更加完善,群众文体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5‰以下。
  城市功能提升到新水平。重点地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基本完成。全区道路完好率达到9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2%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节能减排全面达标,建成国家级生态城区。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保障水平和救助标准保持全市领先,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到2012年达到3.5万元。

  如果城区是一个城市活力的象征,那么超速发展的和平区,就像一颗20岁的心脏,以机械的力量脉动整个城市的发展,传递着沈阳这座现代都市的活力,和平区人将开凿启运之脉,插腾飞之翼,提前向多元城市发展进行华丽的转型;冲刺“全国城市中心城区前列”、建成小康社会,尽现沈阳这座日益走向国际化都市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