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窗口”擦亮
——宁都县政协开展行政服务效能专题民主监督纪实
○彭灏 蔡勇明 特约记者廖毅
一系列旨在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刚化”收费标准的文件相继出台;一整套内外相连、上下延伸的网络服务平台组建完成;全县所有审批服务即将进入面积2000多平方米、功能齐全的行政服务中心……
短短半年时间,宁都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如此之快,效果如此之好,得益于县政协开展的一次大规模行政服务效能专题民主监督活动。
一
“党政关注、百姓关心、各方关切、政协可为,这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就是基层政协民主监督选择的课题。”宁都县政协主席刘光文说。
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探索,宁都县2002年3月组建综合办证服务中心,2004年4月调整为行政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运行6年来,对于方便群众、提高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服务中心”成了“收费中心”。多个部门集中到一个场所办公,在这里仅仅是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不是审批权限、审批内容的有机结合。审批环节没有减少,涉及多个部门的项目在中心不能全部办结,可以办理的只是一些收费项目。
“一站式服务”成了“多一站麻烦”。有的部门明进暗不进,小进大不进,群众办事多头跑;进入委托窗口的部门和单位,很多也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主体项目仍需返回原部门审批,使设置窗口成了多余的一个环节。
“委托窗口”成了“收发室”。有的部门对委托窗口授权不到位,窗口不能及时处置审批办证过程中的问题,办事群众来回跑,服务窗口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收发室”和“挂号台”。
一件政府想要办的好事怎么成了百姓的烦心事?在确定2008年政协工作计划时,行政服务效能问题进入主席会议视线。
当时,进入中心具有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单位19个,涉及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审批项目为64个,只占应进驻的单位和事项的45%和23.4%,2008年的一次全县行政服务效能抽样调查结果,群众满意率仅为44%。
行政服务效能,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发展的环境,社会的和谐。2008年初,宁都县政协向县委提交了《关于开展行政服务效能专题民主监督的请示》,县委常委会高度重视,专题研究,认为这个课题“选得好、选得准”,批复同意实施。
二
把握好参与监督主体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增强民主监督的群众基础,使政协民主监督更趋向民意,符合民愿。这是确保民主监督质量,赢得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认可的关键,也是民主监督的生命力所在。
宁都县政协这次民主监督活动直接涉及全县42个部门和单位,共有273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事项,牵涉到千家万户,千丝万缕。
这是宁都县政协成立以来的首次专题民主监督,整个活动由政协主席会议领导,政协主席负总责,其他政协领导分别带领一个监督调研组,抽调直接参加调研的政协委员54名,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并向其他委员寄发了征求意见函和调查问卷,使全体委员参与到整个民主监督活动中。
上门视察、听取汇报、随机抽样、各类座谈、走访群众、问卷调查、明察暗访……整个视察调研活动贯穿了大众便于参与、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方式。
6个调研组分别对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单位逐一上门视察,当面听取情况介绍,现场察看工作流程、对照查阅档案资料。对那些行政服务项目较多、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视察前先请经常与这些部门打交道的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私业主、外来投资客商和群众代表等,分别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或许通过数据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这次民主监督活动的历程:
视察调研历时3个多月,召开各类座谈会22场共265人次,发放问卷调查表800份,暗访联系、接触当事人61位;调研组共查阅了38个部门、单位的273项事项资料,抽取调查样本5503份,通过归纳、梳理、反馈,调研组共向这38个部门、单位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283条。
在此基础上,县政协整理归纳形成了《关于县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情况报告的调研报告》报县委、县政府。
三
把政协的民主监督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实践中去,服务大局,破解难题,促进发展是政协民主监督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基层政协的民主监督才更具生命力。
7月上旬,行政服务中心效能情况的调研报告初步形成后,评议意见如何反馈,在政协委员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开始不少委员提出,调研报告事实清楚,应该以评选最差服务单位并向社会公开的方式,扩大政协民主监督的社会影响,体现监督的权威。
监督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后采取的是专题民主监督意见反馈会形式,会上,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面对面听取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委员们面对面咨询议政。随后,县政府又专门召开了政协专题民主监督意见整改情况通报会,窗口单位、部门根据政协的意见建议,提出了整改措施,县委、县政府领导列出了加快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时间表。
首期投资7600万元的江西金润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宁都县工业园,9月底,第一条年产1500多吨色拉油的生产线投产。从项目落户到开工建设,其中的验资确认、证照申领、组织机构代码等各项手续,由县行政服务中心全程代理办结。该公司总经理曾五秀感慨地说:“这里的办事效率一点不比沿海城市低。”
她感受到的只是宁都县行政服务中心在县政协专题民主监督后悄然变化的一个方面。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个“窗口”慢慢变亮了——
原来的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场所不到400平方米,客观上限制了一些部门、单位和项目进驻。根据县政协提出的建议,县政府调剂出一个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并完善了网络信息化工程建设,一些需要省市审批项目部门的自动化办公网络延伸到中心,可以实现网上申报、受理、审批办结。
县政府再次对各部门、单位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服务全面清理,要求“应进必进”,并采纳政协建议,对少数暂不具备集中进驻条件的窗口单位,设立专业办事大厅,纳入中心统一协调、考核、监督。
设立“驻中心首席代表”,不少部门审批事项复杂,一个事项需要几个科室盖章,要找几个领导签字,政协意见反馈后,各个部门能简化的环节尽量减少,不少部门采纳政协的建议,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并充分授权“驻中心首席代表”,整建制进驻中心。对联合办理事项,落实了“一家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制度,避免了群众“多头跑”现象。
全县统一“刚化”各项收费标准,县政府全面清理涉及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以及公共服务的收费项目,对收费项目及其标准量化、细化,减少人为的自由裁量权,审批行为更加规范、公正、廉洁和高效。
春华秋实,“窗口”擦亮了,委员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