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这为中国商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中国商业互联网兴起于1998年,以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上市为标志,我国互联网拉开了商业化的帷幕。我国互联网产业伴随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和网民的快速增长而走向商用,近年更以每年30%的速度稳步增长。预计2008年互联网产业的总规模可望达到824.1亿元,2009年将首次突破千亿。《互联网周刊》创刊十年来,见证了中国商业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回顾激荡的十年,我们可以高度概括一下其发展脉络。
互联网引领中国商业环境发生质的变化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互联网市场化10周年。互联网激荡的十年,是改革开放激荡的三十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的前20年,基本是落后的工业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的结合;改革开放的后10年,由于互联网的加入,变成先进的信息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的结合,这种结合产生了生产方式的质的飞跃,并由此产生新的增长方式。
由此可见,互联网加入之前与之后,改革开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先进生产力的有无。生产方式等于生产力加生产关系,互联网使改革开放产生质的飞跃,从生产关系调整,变成加入生产力变化后的生产方式转变,中国从工业化的增长方式,转向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增长方式。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继从农业化转向工业化之后,又一次文明级的伟大历史跃升。
同是走市场化道路,信息业改革与工业、农业改革的不同在于,它是先进生产力发展与市场化改革的充分结合,十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共同向前推进,把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推进到改革与发展结合的新阶段。当前,在生产关系潜力通过改革开放充分释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由于生产力低下而陷入过冬困境。走出过冬困境的关键,在于为改革注入发展的驱动力,以提升价值链上的位势。正如一位领导指出的,“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商业互联网的成功实践,昭示了以科学发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新前景。
这是互联网对中国商业环境产生的最大的影响。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被钱德勒称为两大“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前者对应传统工业化(品种越少,成本越低),后者对应新型工业化(品种越多,成本越低)。互联网的商业化,推动了企业战略本身向新的增长方式转变。
1、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原动力升级
这主要表现在大型企业信息化中,信息化与业务战略的融合阶段。2008年中央企业信息化的新科状元中远集团,利用网络化实施“变拥有为控制”的散货战略(散货相当于品种多样化,中远集运以此为主要利润来源),将航运模式从大规模、少品种转向小批量、多品种,在完全市场竞争中一举取得对世界第二名的绝对竞争优势,显示了转变增长方式、科学发展的巨大实战威力。国家电网在组网过程中,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企业信息化”的“信息化企业”(相当于动成长企业、灵捷企业、虚拟企业)理念,显示出将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生产方式融入企业战略的明确意识。原动力升级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大型企业从传统工业化的“做大做强”(恐龙),转变为新型工业化的“做大做强做活”(会跳舞的大象)。
2、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原动力升级
民营企业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极大推动了中国商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其中最大、最具共通特点的创新,是形成“平台免费、增值收费”的范围经济模式,通过共享平台,分摊差异化成本,通过增值业务实现品种多样性带来的升值。典型如腾讯、盛大、巨人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