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的重任,缩小城乡信息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针对广大农民急需致富的现状,河南移动开封分公司加大农村销售渠道建设,打造精品网络,信号基本覆盖到自然村,以无线接入方式解决村村通电话问题。2003年以来,他们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手机村”、“手机镇”建设,先后建成33个“手机村”、1个“手机镇”,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同时,“手机村”、“手机镇”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信息化带动效应,促进了周边村镇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手机直补”的惠民工程在开封农村采访,记者从农民朋友那里又听说了一个新名词——“手机直补”。河南移动开封分公司为了让农民买得起手机、用得起手机,联合了部分国产手机厂家,集中定购了一批物美价廉的品牌手机,投放农村市场,并推出了适合农民使用的资费套餐。在此基础上,再补贴用户一定数量的信息致富手机话费,同时给予使用“农信通”服务的用户话费补贴,及时获得享受到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等等。这种品牌手机一投放市场,就受到农民朋友的追捧。仅今年上半年,移动手机普及率已提高了1.5个百分点。目前,开封市农村用户比例由原来的25%上升到54%。
用上手机后,广大农民的视野拓宽了。尉氏县十八里镇的许多农民利用当地生猪饲养的优势做起了生猪购销生意,也使该镇原有畜牧饲养、鱼鸭混养等特色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并衍生出生猪饲养、购销一条龙,鸭蛋加工、外销规模化等致富新产业。该县张市镇东万村是个远近闻名的“手机村”,每户村民都有手机,他们通过手机将粮棉油购销、木板购销等特色产业由小做大,生意做到全国各地。
“倒蛋大王”的成功样本 1994年,尉氏县十八里镇农民张芳以1万元起家从事鸭蛋外销。当初由于缺乏先进的通信工具,业务联系非常不便,蛋品销路有限。前几年,张芳夫妻二人购买了一部“全球通”手机,畅通的信息沟通使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目前张芳的丈夫潘革胜弟兄四家就有10部“全球通”手机,就连她70多岁的母亲也配上了手机,他们家每天的鸭蛋销售量最高达10吨以上,年纯收入近15万元,坐在家里就把鸭蛋销到各地。丰厚的利润带动了该镇及周边200余户养鸭户,形成了庞大的“倒蛋部队”,销售网络上千人,既解决安置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又促进了当地养鸭产业的发展。
张芳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如果离开手机,寸步难行,是信息帮助她走上了致富路。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在开封农村,像张芳这样通过信息致富的农户已经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信息富民工程推向纵深 年初以来,河南移动开封分公司在开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市相关局委组织开展了“信息富民工程”,进一步细化服务“三农”的内容,制定了12项具体措施,深入开展农村信息化工作。
他们积极推行便民服务,信息服务到村。在全区89个乡镇全部建成了营业厅,同时加快农村电子服务体系建设,推出空中充值等服务,解决农民缴费难问题,并为每个乡镇配备信息员,建立服务点和信息服务栏,指导农民有效地筛选信息。
他们还为农民提供了“农信通”致富平台。除可以向农户提供大众化的农业市场信息外,还可以向涉农机构提供信息管理和发布平台,为农民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不仅为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科技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涉农部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有效依据。截至6月份,已有两万多户农民使用“农信通”。预计到年底,20万农村用户可望体验“农信通”服务。
富民工程的关键是提升农民素质。从去年年底起,他们通过文艺下乡、教育下乡、科技下乡等方式,向农村提供数万册图书,组织了5场农民喜爱的大型文艺演出,邀请农业专家到90个乡镇上门讲课,并将在农村义务放映500余场电影。
人们欣喜地看到,农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方式,而且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全市综合实力的提高。去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381元,同比增长16.3%。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9.3亿元,同比增长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