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决策正在越来越多地参考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信息,以及那些通过高效分析处理得来的可量化数据。这是记者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数字中国高层论坛”上获悉的。
“数字中国”是我国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通过获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数字地图,在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方面处理信息的系统工程。自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送上太空后,它就对我国大气、水、废弃物、突发性的环境事件、生态等方面实施有效监测。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的童庆禧院士认为“数字中国”将在数据处理、信息分析、灾情监测、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童庆禧介绍说,在应对汶川大地震和为奥运服务中,“数字中国”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地震发生后,通过信息遥感技术迅速准确地分析了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评估了地震对城镇破坏程度和损失。尤其是清查了整个地区山体滑坡、坍塌以及生态损害状况,发现了唐家山堰塞湖并不断跟踪监测直至排险。空间分析和三维展示功能,为唐家山抢险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辅助。
奥运期间,卫星遥感技术运用到了奥运会中心指挥系统、安保应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场馆消防灭火数字预案和场馆雨水收集等各个系统当中。
据介绍,上世纪末以来,空间卫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卫星对地观测无论从性能和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目前各国对此都予以高度重视,并在运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此次由北京大学和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办的“数字中国高层论坛”,旨在促进涵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数字中国”战略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