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亨/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顺利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才能使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同时,它也是我国统计改革与统计建设的法宝。
一、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改革开放要顺利进行,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
第一次是在1978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当时的背景是,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那时要摆脱困境,打开局面,党中央需要制定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以及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当时在《光明日报》上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树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信念,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第二次是在90年代初。当时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这场大讨论的实质是,在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之后,需要进一步明确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是什么?邓小平同志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讲话,明确地指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才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真正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有了是非得失的标准。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是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至十七大前。当时的背景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迎接参与经济全球化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认识、迎接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含义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是核心,其实质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三次思想大解放具有三个显著的重要标志。
一是三次思想大解放都在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作出了关键抉择,是中国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二是三次思想大解放是与时代发展相同步的,是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三次解放思想集中体现了党心和民意,因而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凝聚了整个国家的巨大能量。
三是三次思想大解放,都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由此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具体表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先发展,社会稳定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今年以来,我们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地让“神七”飞上了天。忧事使我们在前进中意志更加坚定,喜事使我们的事业更加兴旺。
(三)改革开放要顺利地进行下去,只有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十七大号召我们“要加倍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中央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也是中国统计改革与统计建设的一大法宝。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计的方向。
二是明确了中国统计的基本任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把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三大功能在“统计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实现统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实施依法统计。
三是全国统一的统计标准、统计调查、统计公布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完善。
四是全国统计系统培养了大批各级高素质统计人才,统计队伍是经得起考验的队伍。统计干部有“三苦”,学习上艰苦,工作上辛苦,生活上清苦。但“三苦”并没有磨灭统计队伍献身统计事业的精神。
五是我国统计改革、建设、服务都有了新的成就。
统计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支持和肯定,认为统计是政府的形象。统计是经济的晴雨表作用越来越明显,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统计的地位显著提高,中国统计与国际接轨,被国际官方统计同行所肯定。这些都是全国统计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下所取得的成果。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计还需长期、艰苦开创。特别是当前面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推动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
(一) 在统计思想方面,需要进行变革。
统计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思维在不断变化等等,客观的变化要求认识客观的工具及操作者不断变革来适应。要求统计人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各方面来适应。要变、要变好,关键在于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要把学习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的内容之一。
统计是为党政领导、社会各界群众服务的,统计就要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要求,以不同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此,要继续解放思想,办好开放式统计。
(二)在统计指标体系方面,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全面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建设”的全貌,为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发展服务。
当前薄弱环节有以下几点:
(1)反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统计指标还不够完善。综合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制约的指标体系还不够配套。
(2)反映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指标体系还不够配套,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速度、规模数量上。
(3)在反映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再生产过程中,分配统计是薄弱环节,还不能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国家、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能准确地细分不同居民之间群体利益关系,更不能反映再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4)需要加紧研究建立反映和谐社会的统计指标体系。
(5)需要努力做好领导政绩考核、对公务员的群众满意度的调查。
(三)在调查方法方面,要对现行的全面统计、重点统计、抽样调查、典型调查进行科学评估,加以正确应用。其次对统计数据,在微观上在原始数据上搞清楚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数据的关系,把好原始数据质量关。在宏观上搞清楚宏观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与影响度,提高宏观数据的可靠性。最后要以客观性为基础来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
(四)研究改进统计体制与机制。
(1)统计法还不适应强化统计监督职能的需要,要从立法、执法上同时改进。
(2)各地调查队与统计局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3)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与专业统计部门之间尚未建立强有力的统一协调配套的体系,目前还存在一强一弱的局面。
(4)统计系统的责任、任务与待遇、条件之间尚没有很好配套。目前统计事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5)需要为各级统计机构配备复合式的领导班子,使之富有专业知识与具有强有力的执政能力,以推动统计改革和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