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管机构名称变化看信息产业发展走势
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席大伟

伴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也随着制度建设的逐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监管体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1949年成立的邮电部到1998年成立的信息产业部,再从信息产业部到2008年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适应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经济发展新思路。未来,尤其是在工业化完成以后,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将越来越多的和生活、文化等紧密结合。人们不禁要问,信息产业未来走势是什么?

电信业监管部门的三次变革

从邮电部到信产部再到工信部,我国电信监管经历了三次变革,每一次旧部门的移除和新部门的成立代表了新的成绩,也预示着一个新的起点的开始。1949年11月,新中国邮电部成立,新中国也有了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国家机构。12月10日至28日,邮电部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邮政名称为“中国人民邮政”。从1978年到1998年,电信部门一直都归属邮电部监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了更好地监督管理,1998年,在原来的邮电部和电子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长吴基传成为第一任信产部部长。

信息产业部成立以后,我国信息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粗放型的工业化道路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国情,“以信息技术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成了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大部制改革。2008年6月29,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成立,取代了原来的发改委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

时代进步的变革力量

电信管理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相关,也和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紧密相关。

上世界七八十年代,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因此,邮政和电信一起管理符合通讯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信件和电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制度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企分开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改革手段,1998年的邮政和电信的“分家”就在这种背景下发生。1999年2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国电信重组方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相继成立,中国联通也得到了国家的进一步扶植,中国电信行业的格局初定。

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信息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00年,江泽民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上提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思路;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因此,把电信业纳入工业化体系,是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也是制度建设的必然。

信息产业凸显三大趋势

工业化完成之后,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与民生相关的领域,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满足着人们对个性化、多元化的通信需求,因此,未来的电信管理将更多的民生结合。

同时,从技术发展的规律来看,融合性的信息技术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将越来越呈现三网融合的趋势。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日益融合的发展趋势,设立多产业融合性的管制机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电信发达国家的管制设置来看,未来的电信管制方式和目的也将发生变化。比如,美国FCC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两次调整自身的管制原则和功能,管制的重点从过去的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转向保护消费者、信息透明、维护电信市场秩序等方面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未来的电信监管将更多的倾向民生领域和融合技术和需求方面,管制的重点也将更多倾向消费市场和维护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