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集团军建设现代化信息化战役指挥司令部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时代征程中,战役指挥机关的建设转型无疑是一个重大课题。当前,如何科学指导部队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未来,能否胜任指挥信息化作战——这都是战役指挥机关必须回答的问题、必须拥有的能力。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在建设“高素质高效能”司令部的探索实践中,展现和描绘出战役指挥机关全新的建设模式和发展蓝图。

假如下一场战争来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役指挥机关?

在信息化战争的大门前,矗立着这个不容回避的巨大问号。

伴随着军事训练转变的步伐加快,一场“指挥资格赛”在我军指挥员中悄然展开。3年前,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高效能”司令部为起点,踏上了打造“信息化条件下野战中军帐”的探索实践征程。

3年来,记者追踪采访,记录下他们一路跋涉的足迹。集团军政委高东璐回顾探索实践认为,这3年,是集团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部队全面建设的3年,司令机关的建设转型,正是集团军推进部队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一章 忧患

1、“信息化蓝军”导演的战争,为转型埋下“伏笔”

3年前,一场对抗演习在塞北某演兵场燃起战火。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作为“红军”参战。

这一仗,非同以往。演兵场比以往任何一次演习都安静——一种让人不安的宁静。没有预案,直到临近开战1小时,演习评估小组才给了一个简单的想定。

战局初开,情况就似乎不大对劲。一夜之间,对面的“蓝军”似乎强大了许多倍。幽灵般飘荡起“电磁迷雾”,许多通信手段竟然失灵了;兵种齐全、火力强劲的小型作战群神出鬼没,竟把防御阵地冲得七零八落;精确打击,超视距攻击,电脑黑客攻击……全新的打法让人手忙脚乱!

这是怎么了?导演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战局复盘澄清了真相:对方在上级支持下,秘密整合了一批信息化含量较高的新装备,悄然研究了大量适应新装备的新战法,对这场“信息化打机械化”的演习预谋已久。

大战之后,“中军帐”里气氛凝重。集团军参谋长董泽平用一句古训唤醒大家的忧患:“忧先于事者,不及于忧;事至而忧者,无及于事。”

这场不期而至的遭遇战,打出了他们与信息化时代的差距,也为这个集团军战役指挥机关面向信息化战场的转型建设埋下了深刻的“伏笔”。

2、换脑:一场败仗的“战利品”

常常谈论“狼”,总觉得它还在遥远的山那边。今天,“狼”来了!

在这场“信息化蓝军”导演的战争中,该集团军的对手不仅信息化水平较高,更具备一种全新的指挥思维。

当年的演习讲评,几乎是一份“战役检讨”,清晰记录着他们的觉醒与反思——

“指挥机关把关注重心放在传统的摆兵布阵上,对主动获取、综合分析情报信息不够重视、不够熟练,缺乏信息对抗的招法,没有组织起有效的信息封锁、信息欺骗和信息攻击,更缺乏起码的精确攻击、毁伤评估和精确保障观念……”

“各级指挥员没有综合考虑陆、海、空、天、电等多维战场信息,兵种间的协同、小型作战群的聚指成拳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作战中往往各行其是,形不成合力。通讯、指挥、侦察和情报传递资源十分陈旧,地图、电话等传统手段很难应对现代战场的海量信息……”

问题明摆着,指挥信息化战争的新理念尚未在指挥机构和指挥员心中确立,由此引发了指挥手段落后、指挥机制滞后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换脑,迫在眉睫。集团军参谋长董泽平告诉记者:这场演习的最大“战利品”,就是信息化指挥理念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章 突围

3、地平线远在天边,起跑线就在脚下

硝烟飘散,启示昭然若揭:一支没有计算机和网络的军队,很难有资格打未来战争。

清醒的判断,催促该集团军司令部快马加鞭。3年前,他们迈开了建设“高素质高效能”司令部的脚步,把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化、野战化,选定为首当其冲的突破口。

当时,全军部队信息化建设大潮初起,还没有规范的样板、统一的标准。地平线在天边,起跑线在脚下。该集团军以先行者的智慧和勇气瞩望远方,起早赶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突破——

当年,他们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作战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第一块信息化基石落地生根;

第二年,“三代同堂”的通信装备完成融合嫁接,野战指挥方舱的设计改装告捷,指挥手段信息化、指挥方式野战化初具规模;

第三年,代码指挥自动加密软件研发成功,指挥员之间实现远程垂直指挥……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这个集团军司令部信息化建设理念的逐步成熟——用需要牵引建设,构建起全新的战役级野战指挥信息平台。

4、审时度势奋起直追,自主创新突出重围

陈靖康,一位沉默内敛的计算机工程师。作为集团军司令部的技术室主任,他在“军事需求”和“技术攻关”之间,建起了“高架桥”。

摆在他和战友们面前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建设覆盖集团军到各师旅团司令机关的信息化“大课堂”、“大考场”。

如何搞好顶层设计?他们仔细考量了全军各部队局域网建设的成败得失,毅然选择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

经过一年艰苦攻关,一个崭新的网上训练考核系统,把集团军建制内各级司令机关联成一体:资料信息实现共享,音频视频实时监控,信息化知识考核方便快捷,网络化实案推演随时展开,官兵们为这个系统取名“铸剑”。3年来,“铸剑”3次升级,3次创新突破。

与这支“剑”一同淬火的,是信息化野战指挥控制平台的升级换代。这座由“看得见的方舱”和“看不见的网络”组合在一起的指控平台,融汇了国内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综合集成了16种通信方式,完成了“从有线到无线、从静态到动态、从短程到远程、从语音到数据、从数传到视频”的多重跨越。

在这个新平台上,集团军司令部“中军帐”的侦察感知、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毁伤评估和精确保障诸能力,都完成了新的起跳。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还超前预留了许多标准接口,为未来发展筑好路基……

奋起直追,突出重围,他们跨过了战役指挥机关信息化转型的第一道山梁。

第三章 砺将

5、让学习成为习惯,让创新成为常态

这3年,常常是临下班前10分钟,董泽平参谋长便利用这点时间在“铸剑”系统上组织一次考核。

有了信息化指挥平台,并不意味着有了信息化指挥能力。一时间,指挥员的素质缺项,成为“中军帐”的能力短板。于是,这个集团军司令机关在“铸剑”的同时开始“砺将”。在巩固参谋人员传统“六会”和“六会”新技能的前提下,他们把信息化条件下参谋素质拓展为7种能力:战略思维、出谋划策、组织协调、信息获取、研究创新、检查指导、综合表达,以推动参谋群体素质整体转型为目标,全面展开信息技术知识、联合作战理论学习和指挥技能训练。

一份密密麻麻的司令机关训练计划表,记录着他们急匆匆的脚步:

——参谋人员在职训练如火如荼:熟练驾驭主战装备,掌握炮、装、工、化等各兵种分队运用原则,提高指导部队军事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训练课目,占到训练课时的三分之一;打破专业界限,完成专业互通化训练,从交叉学习到复合任职,实现业务工作一专多能、军兵种知识触类旁通,占到训练内容的一半以上……

——新思维、新技术、新手段训练蓬勃展开:学习卫星遥感图像及航空照片判读、电磁资源使用、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和非战争行动等现代知识;组织指挥信息系统操作,进行战况收集、态势生成、辅助决策、系统评估演练,这些训练全部在网上进行;围绕核心能力,结合集团军担负的作战任务进行课题研究、实案化推演和实域作战对抗演练,这些演练全部在生疏地域展开……

——“文韬武略”式的综合素质训练风生水起:刀光剑影之外,书香弥漫,从中外战史到诸子百家,从国际战略到人文读本,经典新著,每月一书,每书一评,在登台演讲、评析辩论中,锤炼逻辑思维、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在博览群书中提升人格修养、提升指挥素养……

学习,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创新,逐步成为一种常态。

6、个人迈出一小步,部队迈出一大步

这3年,该集团军司令机关一直坚持开展的两个野战课目,让记者印象深刻,启示颇多。

——塞北荒凉的黄羊滩,参谋人员利用各种电台车、接力车、卫星车等现有装备,实地构建噪声环境、自扰互扰电磁环境、强电磁干扰环境,训练野战通信和电磁频谱管理技能,利用战场电视侦察战役前端态势信息,利用无人侦察机获取战役纵深情报信息,标绘敌情要图和战场态势要图。这一训练课题,难点之多数不胜数,但破解一个,能力跃升一分。

——从2006年开始,一个指挥人员齐备、指挥要素齐全的野战“中军帐”,沿集团军多个作战方向摩托化开进,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展开实战化演练。从通信机要、综合计划、后勤保障,到情报侦察、气象测绘、火力协调、作战评估,都在实战考察检验之列。这样的训练方式,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但实施一次,就有一分实实在在的收获。

信息化条件下,指挥员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渐渐地,答案水落石出。

去年秋天,北京军区在这个集团军召开“信息化条件下司令机关训练研究观摩现场会”,与会者梳理该集团军的实践轨迹,作出了睿智的解读——

“信息化战争往往是战略级筹划、战术级行动,帷幄之地刀光剑影,参谋人员必须学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远看近,为把握战局出好主意、大主意。”

“未来战场,参谋人员当以精确判断、精确定位、精确计算,取代概略式、经验式、粗放式的决策思维,以精确的定量分析辅助首长决策……”

这一年,北京军区组织的百名参谋比武中,这个集团军一举夺回9个单项课目中的6枚金牌,10名全能参谋里的6个冠军。

第四章 问路

7、给训练转变一个支点,学会“在训练中练习打仗”

训练转变,转什么?怎么转?是考验司令机关指导训练转变能力的试金石。

对此,这个集团军司令部认识清醒:训练转变,对于基层部队来说,就是要把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实战需要的各种技能训细、训实、训到位,实现训练场与未来战场的对接。

经过一年的研究探索,司令部对集团军建制内战斗力要素进行了全面梳理,自上而下逐层设计,由下而上逐级集成,把所有要素整合为10个主战专业、千余个战斗岗位,指导部队开展实战化岗位大练兵。

——从将军到士兵,从传统兵种到雷达、电磁、卫星、无人侦察机等新增岗位,所有课目在信息化实战背景下连贯实施、对抗作业,把部队逼到训与战的“临界点”上摔打磨炼。

——将复杂电磁环境、多维立体侦察、卫星过顶监视、远程精确打击等信息化战争特征全部搬上训练场,营造出逼真的信息化战场环境,让指战员们熟悉未来作战环境,摸清信息化作战路数,在实战氛围中经风雨、想招法、练本领。

——从操场化、程式化走向应用化、战场化,从单要素、单岗位走向集成化、实战化,一系列高强度、高难度、高险度训练课目,连接起通向未来战场的战斗力链条。

“回归战位,发展战位,创新战位。”训练专家观摩这场练兵活动认为,这个集团军真正找准了训练转变的“支点”:将来怎么打仗,今天训练就如何转变,要学会“在训练中练习打仗”!

8、给指挥谋略一个信息化空间,学会“在实验中学习战争”

信息化作战,能否指挥?如何指挥?是新型战役指挥机关建设得失成败的参照系。

去年深秋,这个集团军组织军师旅三级指挥机构,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网络化作战推演,“中军帐”被搬上了实战检验大舞台。

推演,通过各级指挥员面前的计算机终端,在网上异地同步、多点同时展开作业。“中军帐”里的每一次定量分析、方案生成和指令下达,都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模拟论证,参演部队所有作战要素和火力对抗都运用数据模块模拟仿真,先进的评估系统对作战效能进行同步评估。

网上挥师:他们的作战方案数据库和作战指挥综合数据库,在一次次作战行动中经受着战火考验。数据资料能否快速检索,文书作业能否快捷生成,作战计算是否准确高效,文电传输是否及时保密,演练给出了最真实的分数。

阵前论剑:他们的一体化野战指挥平台和各级指挥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了近似实战的检验。司、政、后、装平行展开,各种作战要素整体联动等战役训练新的组训模式得到论证。

实时评估:他们的作战预测、演习评估和模拟对抗等系统,对不同类别的作战方案和保障计划进行定量评估,对不同时段的决策指挥进行辅助优选,对不同情况下的作战态势进行模拟仿真,指挥员边打仗边学习,方案是否科学,决策是否准确,一目了然。

实战是战斗力水平的终极裁判。在这场推演中,他们对战役指挥机关谋略训练训什么、怎么训,有了明晰的答案。

第五章 试锋

9、现代化的指挥员指挥现代化的战争

近几年,这个集团军多次参加大型对抗性、检验性演习,日臻成熟的指挥谋略,先进实用的指控平台,展现出“静态可视化、动态数字化”的运筹帷幄全新图景。

——千里演兵地域,复杂电磁环境瞬息万变,神秘莫测。然而,在他们的指控平台上,从战场感知到火控系统等一系列指挥要素互联互通,“敌”我态势一目了然。卫星、网络、短信、短波通信等10多种联通手段,在“中军帐”与作战部队之间架设起四通八达的信息通道,传输距离和抗干扰能力,都非昔日可比。

——部队机动中,野战指挥方舱纵横驰骋,野战“中军帐”在无形的网络空间中超越延伸。一个个电脑荧屏上,地面、空中、海上敌情图,卫星过境、电磁频谱、气象水文态势图,仿佛对战场进行着“数字化现场直播”。指挥员迅速判读情报,依托作战信息数据库和军事地理多媒体系统,制定作战和保障方案。

今天,这是我们能目睹的带有明显信息化特征的实战化演练。明天,这也许就是我们面对的下一场战争。

10、两场战役同时打响

塞北深秋,塞风瑟瑟。该集团军一个摩步师和一个装甲师正在这里严阵以待,准备迎战一场新的网上对抗和实兵对抗演习。

战火未起,演习对手的一个装甲师各种侦察分队和电磁干扰分队已经悄然前出,或打探虚实,或布疑阵、设迷局,火药味越来越浓。

在网络空间,某摩步师对手组建的“网络蓝军”已经箭在弦上。网上对垒,黑客搏杀,一场网上搏杀马上就要刀兵相见。大战当前,集团军司令部迅速调兵遣将,在网上战场和演兵阵地同时开设两座野战“中军帐”,从容应战。

“啪!啪!”两枚红色信号弹升起在黎明的天空,演习打响。

——走进指挥实兵对抗演习的“中军帐”,荧屏闪烁间,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网上正在召开远程作战会议,指挥员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参谋人员点击鼠标、敲击键盘,运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分析敌情、我情、地形、气象等作战要素,迅速在网上标绘情况图,拟制作战文书,转瞬之间,一道道作战命令通过网络飞向战场前沿和纵深。

——在指挥网上砺兵的“中军帐”里,键盘声响,好似马蹄声碎;网络无声,却深藏波诡云谲。无形战场上,千军万马在纵横驰骋……

同时指挥两场带有明显信息化特征的实兵对抗和网上对抗,两座野战“中军帐”里,指挥员们成竹在胸,指挥若定。

尾声

军人没有和平年代,天边的狼烟点燃之前,下一场战争的指挥资格赛早已硝烟弥漫,军事斗争准备的演兵场上,下一场战争的预实践早已烽火连天。

3年风雨兼程,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光芒,映亮了“中军帐”里那一双双警惕的眼睛,点燃了指挥网上那一簇簇不熄的烽火。

3年来,集团军参谋长董泽平笔记本电脑的屏保字幕一直是这样两句古诗:“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集团军司令部的同志们这样解读——

时不我待谋发展,夙兴夜寐谋打赢;日积月累谋创新,不等不靠谋跨越。

心声如炬。这是他们走向未来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