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积极实施“文化强县”战略
来源:霍山县委宣传部 更新时间:2008-12-13

  前不久,在合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赏石节上,霍山淠河玉首次挤进“名流”,并获得了2个重要奖项,淠河玉文化的再次升温,推动着这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像淠河玉文化一样,霍山的文艺创作、文博事业、群众文化、传统工艺等文化事业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繁荣。  

  近年来,霍山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盛世兴文,霍山正在向外亮出底蕴深厚、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文化牌。

  在保护中开发

  今年5月16日,霍山隆重举行了孔子像揭幕仪式暨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庆典活动,整修一新的文庙精彩亮相、盛装迎宾。为进一步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霍山多方筹集资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完成了前大殿古建筑油漆、大成殿孔子像群安座工程,启动了东藏经阁文物展厅新建,崇圣祠、台明、院落修复和绿化等,着力恢复其本来面貌和功能。以此为平台作,积极开展好“一个祭典(祭孔大典)、两个展示(文物文化和诵经文化)、三个互助(尊师重道仪式、民俗文艺表演和书画工艺美术品展销)”活动,与南岳山风景区一起共同争创3A级风景名胜区,大力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大融合。

  霍山坚持“古、红、绿”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启动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了大别山红色中心纪念园、西镇暴动纪念馆等重点工程11项。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编纂出版《霍山县民间文学艺术丛书》11册,省级非遗名录——《霍山黄芽传统制作工艺》、市级名录——《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及习俗》和《四弦书》正在晋级申报之中。霍山民歌、霍山庐剧、民间故事、民间器乐、连响舞、龙舞、狮舞、花鼓等12个项目,已列入全县首批“非遗”名录。

  在建设中培育

  霍山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力度,一批批优秀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以来,投资近百万元的霍山文庙改造工程已全面实施,投资200多万元的狮山中学玉玺楼复建工程已全面启动,投资2000多万元的多功能影剧院、县图书馆达标改造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为抓好县图书馆二级馆达标建设,政府积极采购,全县干部职工积极捐赠,藏书量达到5.5万册。另外,广电产业建设成就显著,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广电中心大楼和电子政务中心,广播电视覆盖率超过90%,并自2007年7月1日开始实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县级数字电视信号。

  霍山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演艺业、广告业、娱乐业、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和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发展提速,淠河玉文化、新型数字文化业、网络文化传播业积极成长,推动全县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

  在继承中创新

  霍山县于2006年恢复成立了“文联”,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霍山特色的创作队伍,一批弘扬主旋律、内容新、品位高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大别山区风光好、《山里妹子》分别荣获省文化厅、省音协举办的“徽歌皖韵新民歌征集”三等奖和优秀奖,《当官谣》、《报答》、《淮北大平原》歌曲分别获全市文艺创作一、二等奖,在“中国首届大别山民歌会”上,多位歌手进入决赛,成功举办了市二运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第七届霍山黄芽茶文化节、第三届茶王赛文艺进京演出活动和“迎奥运”霍山书画展、霍山县首届少儿书画公开赛等。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霍山积极实施农村电影“2131”及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和农村科教放映工程,深入开展“走进新农村”文艺下乡活动,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同时,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机关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全面发展,丰富活跃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保障中发展

  霍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领导责任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创建先进乡镇和文明村镇的综合考评,并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县委、县政府决定在2009年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近期正在集中开展调研,即将出台《关于加强文化建设若干意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若干优惠政策》,建立县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为规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县政府在全省县区中率先出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选拨调剂好紧缺性人才,培养引进好经营性人才,逐步建立一支精业务、善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文化人才队伍,更好地推动文化强县战略的实施。(杨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