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面对互联网泡沫的破灭,“IT两会”应运而生; 2008年,尽管出现席卷多行业的金融危机,“IT两会”却仍然再现了高朋满座的盛况,甚至比往年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别说只是参与了7次IT两会的我,连10次都参与满了的老前辈都感到十分惊奇。
就像人们在灾难到来之际忽然发现亲情真的很重要一样,在行业危机面前,企业家们更愿意坐在一起,互相打打气,取取经,寻找更多合作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寻找信心。
有的动物在冬天可以冬眠,比如北极熊; 还有的动物甚至可以把一生中的多数时间都用来睡觉,比如一些特殊种类的青蛙、蛇等。然而,企业永远不能冬眠。在竞争激烈、淘汰机制日益健全的市场中,一旦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再想找回昔日风光,比登天还难。
在过去30年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全行业危机。家电行业、矿石行业、DVD行业、汽车行业、银行业、啤酒行业,直到最近的奶粉行业,在每一次危机到来时,我们都能听到“真的要全行业灭亡”的论调。
然而,直到现在,从古时候的三百六十行到如今的千行万业,都很难找出一个死亡殆尽的行业。京剧也曾经面临全面危机,大名角卖烧饼的卖烧饼,卖西瓜的卖西瓜,相声名家侯宝林的一个段子中就曾经说过这些故事。在当代,传统艺术更是面临着多方面的危机。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即使没有梅兰芳,京剧依然可以重新找到青春,凭借的不是观众的一时取舍,而是其自身长久的魅力。这恰恰验证了一个道理,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
从某个角度上说,危机跟艺术有某种共同之处。一些艺术人士经常冒出类似“大师已死”之类的话。然而,艺术的形式不仅被保留下来了,而且更被发扬光大。从另一种角度看,危机也很像时尚,过几年就会来一次。时尚话语中这叫“复古”,其实这里面蕴涵着自然规律,那就是万事万物都有高潮低谷,都有一个不断矫正的过程。
每次危机到来,显著的结果就是暴露出一些不良的东西,淘汰掉一些不好的公司、文化以及资本。如果永远上升,那就会持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真正的好公司就不能够被市场认识,最有价值的业务与方向就不会被发现,真正想持续经营的公司就不会冒头,人才也不会显现。
多年来,“IT两会”已经成为中国IT产业的一个现象,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志性事件。而IT两会的内涵,已经摒弃了传统商业会议的“做秀”色彩,成为各界人士共商成长之道的一次谈心。各级政府信息化主管、传统IT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CIO、数百家媒体、为数众多的市场观察家们汇聚一堂,在一个特别的时刻探讨产业前景,互相收获信心。
曾经有很多次,“IT两会”也曾面临危机,更听到过无数种关于办不下去的说法,但事实证明,参会嘉宾们绝大多数能够发现这个会议的价值,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还能有比听到这个更欣慰的吗?
明年就是“IT两会”1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珍惜的时刻。那我们这就说好了,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