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构建世界最先进的潜艇救援能力
来源:cgw 更新时间:2012-04-15

  上月底,世界海军潜艇事故率最高的俄罗斯海军新型潜艇-“猎豹号”核潜艇在试航时造成近20人死亡,再加上2005年8月的俄罗斯海军的AS-28型救援潜艇水下遇险被英国救援潜艇成功救出,以及在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域参加军事演习时失事沉没,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难,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海军潜艇部队出现的第三次最重大的潜艇事故。


这些潜艇事故血得教训,加上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在2003年5月出现的361型常规潜艇造成的70人全部遇难的切身体会,使得中国海军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海军潜艇救援能力的提升,这从以下中国海军的新举措中可以看出来:
  据央视新闻2008年12月6日报道,我海军潜艇学院,日前成功完成了全军首次水下30米快速上浮脱险训练,这次训练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潜艇逃生方法,艇员通过潜艇的闸套快速出水,仅需16秒就能逃生。这次训练标志着我军潜艇救生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潜艇的快速漂浮脱险装置,从1987年开始论证,经历了方案、施工设计评审以及陆上单项、总体联调试验,于1994年通过课题研究鉴定,并安装在新型潜艇上。通过十几年来的使用证明,快漂装置理论正确,设计比较成功,建造质量良好,使用方便快捷。其中快漂筒采用模块设计,由快漂筒模块、辅助水气系统模块、可折板结构功能模块以及其他零部件组成。快速上浮脱险法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潜艇单人自动脱险方法,具有加压速度快、水下暴露时间短、脱险深度大及操作简单等特点,是艇员进行水下自救脱险的一种先进方法。我军潜艇虽已安装了这种脱险装置,但由于训练存在较大风险,目前尚未普遍采用。为把该训练课目尽早推广到部队,今年7月,海军潜艇学院派专家赴英国皇家海军潜艇学校艇员脱险训练中心,接受了快漂脱险技术培训。回国后,他们科学制定《30米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实施方案》和《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医务保障方案》,并严格执行《潜艇艇员脱险训练课目操作规范》。
  而在2008年9月份,就有很多媒体爆料称:中国海军将从英国引进世界最先进的LR-7型救援潜艇应用于中国海军潜艇救援舰队。“LR7拥有同类产品中最顶级的性能,它是在中国海军的紧密合作下研发成功的。”斯林斯比公司总经理凯文·泰勒说。据了解,在为期3周的测试中,该艇将实施一次模拟救援,并开展领航员培训。在此之后,厂方还将为其加装一些附属设备,再移交给中国海军使用。有分析指出,相比国内现有的设备,LR7型深潜救生艇的优势在于小巧灵活,能通过铁路或空运迅速抵达事故现场,这对于分秒必争的水下救援而言至关重要。该艇的加盟,将令中国海军的潜艇救援体系获得有益补充,为中国潜艇部队走向远洋提供更完善的保障。
  2008年7月下旬,南海舰队某基地以“失事”潜艇为假想背景,在波涛汹涌的南海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实兵实装海上潜艇救援演练。这次持续6天5夜、跨越2000多海里的实兵演练,彻底摆脱以往训练中在沿海固定海域、近距离、无风浪、无障碍物等特定条件下的训练模式,对未来战争中潜艇作战可能出现的故障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海上救护探索,整个过程变化莫测。他们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果断决策,正确判断每一种情况,下达每一个口令,演练了猎潜艇舷靠漂泊状态潜艇、对靠驱护舰进行补给和人员换乘等内容。在海上大风大浪情况下,为受援潜艇供水、供气、供电,作业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潜艇摇摆不定,稍有不甚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保持母船与潜艇之间的安全阵位,参演官兵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演练过程充满浓厚的实战气息。此次演练是对防救船部队实施潜艇应急援救的一次全面检验,在大风大浪中高难度、大强度、长时间水下作业,夜间对漂泊状态潜艇进行补给和伤员换乘,战时长距离援救实际应用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2006年9月16日,海军北海舰队组织航空兵、猎潜艇、救生船、拖船等多种兵力,在黄海海域进行实战背景下协同援救“失事”潜艇演练。过去,我国潜艇海上脱险救生主要采用传统的自救方式。“失事”潜艇艇员的逃生,大都是通过爬鱼雷发射管或“快漂”的方法进行自救。这种方法在浅水区比较适用,但如果水深超过一定限度,成功率就非常低。为适应现代海战要求,北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接收移动式救生钟这一新装备后,就及时提出了加大训练力度,使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的工作思路。本次演练采用的是“干救”救援法。据介绍,救生钟尽管是一种较早实施集体救援脱险的专用装备,但自1939年美国首次使用该装置,将33名艇员从72米水深的“斯克瓦鲁斯鱼”号失事潜艇成功救出后,世界上就再也没有第二个国家实际使用过这种方法。然而,使用救生钟救援因其成功率高而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尤其是在未来信息化战争空前残酷激烈的情况下,就更显得举足轻重了。由于救生钟在我国是首次实际使用,所有参演官兵尽管先前已经过22次作业布场、36次现场对接训练,但此时此刻他们依然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有的甚至表现出种种顾虑。救生船上,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分别在高压氧舱、担架、船潜水梯入口等处就位待命,航空兵舰载直升机的驾驶员们也早早进入驾驶室,做好随时进行救助的准备。据此次救援演练海上指挥员、北海舰队苏士亮司令员介绍,移动式救生钟对潜艇救援演练的成功,不但提高了战时救援工作的安全系数,而且丰富了救援工作手段,使海军的海上援救实战能力实现了新突破。
  其实中国海军潜艇救援能力本来就不落后,据香港《文汇报》载文指出,中国海军上世纪70年代就装备了专用的潜艇救援舰;80年代以后,又建成了配有侧扫描声纳、水下电视、超声波探伤等先进设备的海洋救捞船。同时,还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设有水下救难演练室,先后有数万人次在这里接受过脱险训练,成功率达百分之百。在专业救生设备的研发上,中国海军亦收获颇丰。《文汇报》同时披露,国产第一代深潜救生艇早在1986年就已试验成功。该艇拥有水下摄影系统和机械手,由大型打捞船携带,可在200米深度工作。近年来,多种型号的潜水机器人也陆续进入现役,显著增强了中国海军在高危环境下实施搜救的能力。
  我国陆续发展了数型潜艇救援舰艇,它们是:“芝罘”号远洋救捞船,装有起重能力为350吨的大型全回转起重机。这样的大型浮动起重机在我国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除此之外,“芝罘”号还装备了减压舱、饱和潜水设备、深潜救生艇、水下电视、水下摄影、水下超声探伤、磁粉探伤设备以及侧扫描成像声纳等先进设备。“芝罘”号允许在3米浪高,3节海流和8级大风情况下进行海上救助打捞作业和水下救捞,其主要作业方式有:浮筒打捞、起重打捞、拖绞难船和潜水救难等。该船是我国目前海难救捞能力最大的装备,是我国海洋救捞装备跨入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
  “沪东”级潜艇救生船,该级两艘都是在沪东造船厂建造,该级船有两个首锚和两个尾锚,用于深潜救援时的水上精确定位;两台五吨吊杆机和尾部门式起重机,用于吊放潜艇救生钟和其他救援设备。前几年我国从欧洲某国引进了移动式深潜救生钟,就与该级舰配合完成了水下救援演习任务。
  “勘察”级深潜器母船,该级船由中国船舶设计院设计,于20世纪80年代初共建造两艘,各载有一艘法国进口的SM-358-S深潜救生艇和SM-360-S深潜救生艇,这两型深潜器可以执行三百米深度的水下观察、救生作业。该级船自服役以来多次参加海上救难任务,使用实际证明,其稳定性好,适航性和操纵性优越,不仅能把深潜器载运到作业海域进行吊放、回收,还能对下潜救生的深潜器进行联络指挥,并提供必要的后期保障。船上还配备有支援饱和潜水的必须设备和减压舱,可向失事获救潜艇船员提供相应的救助。
  “大江”级潜艇救援舰,这是我国海军排水量最大、设备最齐备的潜艇救援舰艇。首舰一九七六年服役,共有五艘在役。其主要使命包括:救援失事潜艇与遇难的水面舰艇、深水救生和科研保障,配备有两部高频声纳、救生潜艇、潜水救生钟、减压舱、压缩空气系统和氦氮氧系统。该级舰也配备有长距离通讯设备和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作为科学考察船使用。在执行潜艇援救任务方面,对于在一定水深下由于故障而失去动力的潜艇,该舰可以以深潜救援艇、救生钟营救失事潜艇人员;可向失事潜艇提供高压空气,以排出潜艇的压载水使其上浮;必要时,还能打捞失事潜艇。自服役以来,该级舰多次参加了包括南极科学考察、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在内的重大科研、军事和救助行动。
  “大江”级还首次配备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新型深潜救生艇,该艇于1986年进行首次海试。这型深潜救生艇长15米,排水量35吨,最大下潜深度600米,可容纳4名艇员。每次对口救生人数为22人;在水下220米内可以开舱湿救6名人员。因艇上新设备了电视声成像声纳、定位声纳以及机械手等设备,所以它还能兼顾海洋调查和海底勘探等任务。该艇还装有水下摄像机、高频主动声纳和一个机械手。目前我国正在研制更为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以应用于最新国产深潜救生艇,它可以通过动力装置保持多个方向的定位,在海深流急、海水混浊、艇位不正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与目标对接,也就是说,在失事潜艇呈较大倾斜角度的情况下,也能迅速与其对接实施救援。
  中国是目前拥有深海救援能力的9个国家之一,其救生方式现在呈以深潜救生艇为主吊放式救生钟并用的格局。今后的发展趋势看来会向能适应各种深潜救难模式的深潜救生艇方向发展,这从中国不断改良自己的深潜救生艇的性能和不断发展和引进更新性能的深潜救援艇就可以体现出来,因为,俄罗斯海军的“库尔斯克”号的教训太深刻了。
  在接收了一定数量的俄罗斯基洛级潜水艇之后,中国海军又在1997年将改良后的深海救援潜水艇投入使用。并且举行过对基洛级潜水艇的深海救难训练,都取得了成功。
  海上救援能力强弱是体现一个国家海军后勤保障能力如何的重要标志,也是促成海军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世界各海军潜艇大国都极为重视对深潜救生技术的研究和装备建设。中国在自行研制和改进本国产的深潜救援舰艇技术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深潜救援技术和装备,无疑是加快自身深潜救援能力提高的重要举措。我们希望海军在LR7型深潜救援艇引进后,不但要积极训练使之早日具备救援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尽快提高自己的深潜救援方法和理念。可以确信,随着LR7型深潜救援艇的成功加盟中国海军,中国海军的现代化深潜救生能力将会实现大步迈进。   (cgw316于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