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国电视新媒体发展空间的拓展
来源:网易 更新时间:2012-04-15

 孙凤毅

——以中央电视台新媒体发展为例的创新模式研究

摘 要: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与作为媒体的信息服务功能,是网络经济与传媒产业实现对接的最佳选择。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的新媒体既负有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又有盈利的需要。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央电视台如何将传统媒体中的平台优势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中获得延续与突破,唯一能做的就是创新。经过十多年探索与实践,中央台在新媒体发展创新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要转变:以图文为主向以视频为主的转变;从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转变;从PC单终端向PC、手机、IP电视、车载电视多终端转变;从探索性经营向大规模正规经营转变;从覆盖国内为主向覆盖全球转变。中央电视台新媒体正在成为中央电视台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有力臂膀。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媒体为研究样本,从网络资源整合、多终端传播联盟和经营战略空间拓展三个层面对其新媒体发展创新模式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 新媒体 创新模式


以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业务,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它正在改变着媒体的格局,也转变着我们对于传媒的认识。新媒体是相对于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包括网络宽频、数字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在内的新的传播形态。在新媒体传播时代,在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演变的革命性转折点上,电视媒体如何把握市场需求现状与趋势,如何突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脱胎换骨的改造,形成新一代的优势媒体。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视机构,中央电视台具有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如何充分发挥央视既有品牌优势,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推动央视品牌资源和内容资源向网络平台、手机电视平台延伸,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效融合和延伸互动?如何顺利地实现有效链接,实现电视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双赢以及多赢的局面?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媒体发展为研究样本,分析其在新媒体发展方面的创新模式,旨在为我国新媒体稳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新媒体发展为中央电视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互联网向大众传播领域的渗透,网络媒体应运而生。网络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所受的版面、频段、时间的限制,实现了真正全天候的开放和运转。勿庸置疑,网络媒体以其自身的综合性传播、数字化技术、超时空传播,成为媒介进化史上新的里程碑。网络媒体的覆盖面和增长速度超过了在它之前的任何媒体。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12.3%,比2006年同期9.4%的互联网普及率提高了接近3个百分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正逐步广泛化,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互联网,并从互联网世界获益。中国宽带用户也达到1.22亿,占网民总人数的75.3%,宽带技术和应用的日趋成熟带来了宽带用户的增长,必将引发网络视音频服务的迅猛发展。在移动多媒体方面,截止到2007年5月,中国手机用户超过4.874亿居世界第一,是紧随其后的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巨大的用户数直接带动了移动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业务正以锐不可挡之势,给广播影视行业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处于中国电视行业领头羊位置的中央电视台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为中央电视台发展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将为CCTV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预测,全球互联网广告收入在2008年将达到164亿元美元,将超过广播电台。2009年,网络广告将占据全球广告支出4950亿美元的10个百分点。[2]作为国内实力最为雄厚的电视机构,CCTV拥有丰富的视频资源,强大的节目制作能力、便捷的传播渠道,以及得天独厚的政府政策条件,发展新媒体业务,可以为CCTV带来网络广告、无线增值、视频点播等创收模式,改变目前其主要依赖电视广告收入的现状。一旦CCTV的新媒体业务研发成功并投入运营,将大大提升其创收能力,扩展其收入来源,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击风险能力。

2、新媒体将拓展CCTV的服务领域和功能。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服务功能的拓展,将从根本上改变广播电视的面貌。CCTV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拓展其服务领域,增加其服务功能。新媒体业务可以帮助CCTV将目前的业务从传统的电视领域拓展到电子政务、文化教育、交通旅游、医疗保健、就业指导、生活资讯、电视购物、股市行情、短信彩信、电子邮件等各种资讯服务。英国BBC对网络电视的研究发现,由于改善了服务功能,网络电视使受众更多地收看了广播电视节目,延长了高峰收视时段,提高了观众的忠实度。[3]

3、新媒体为CCTV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电脑、手机以及其它移动终端都能够随时收看CCTV的电视节目。新媒体将传播载体从广播、电视扩大到电脑、手机,将传播渠道从无线、有线网扩大到卫星、互联网,并呈现与广播电视有很大不同的传播方式,如,手机电视能够随身携带、移动接收,IP电视能够双向互动、自由点播,网络广播能够留住声音、任意下载等等。这些技术变革,让消费者摆脱按固定节目表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自己喜爱的节目内容,实现了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价值趋向去选择收看的节目的梦想,改变了受众的行为模式和收听习惯,更好地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这为CCTV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4、新媒体为CCTV的内容资源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CCTV的优势在于拥有海量的内容资源和强大的节目制作能力。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使CCTV固有的节目资源优势找到了新的传播平台,而且还可以根据这一新平台的传播特性,创造更加符合用户需要的节目内容,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不会削弱CCTV的传统优势,还进一步加强和发挥这种优势,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二)新媒体给中央电视台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分流部分电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互联网的发展,分流了电视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根据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的调查统计,中国网民以年轻网民居多,截至到2007年7月,中国1.62亿网民中,25岁以下比例已经超出半数(51.2%),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达到了70.6%,18~24岁网民不仅在网民年龄构成中占据最大的比例,这一年龄段人群的互联网普及率也最高,目前普及率超过4成(43.4%),即中国每10个位于这一年龄段的人中,就有4个人是网民。年轻一代对于资讯越来越倚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而对电视的依赖则逐步减弱。

2、新媒体对CCTV传统管理机制和运营方式提出了挑战。新媒体是技术的产物,但它带来的变革远远超出了技术的范畴,涉及到了广播影视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盈利方式、管理方式、体制机制等各个层面。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广泛的参与主体对CCTV的新媒体业务的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网站没有一家是传统媒体自己创办并发展起来的。目前,众多国际传媒集团纷纷通过资本并购的方式来快速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些对中央电视台都是全新的课题。

二、中央电视台新媒体业务探索及实践

二十个世纪九十年代,正当中国电视如日中天地发展之时,互联网应运而生。中央电视台则是在整个电视领域率先成立了电视台网站(央视国际),开始了电视媒体的优势向新媒体的拓展。在媒体数字化转型和融合过程中,中央电视台开始了新媒体创新之路,正在逐步建构起以图文为基础,以视频为核心,以互动为特色的多终端立体化网络新媒体形态,走上了由单纯的电视传播向以电视为核心的台网联动、网络联盟、多媒体、多终端立体化传播发展的道路。

(一)创新运营机制模式,有效整合网络资源。

1996年,中央电视台国际互联网站(CCTV.com)诞生,是我国最早发布中文信息的网络媒体之一。2000年,CCTV.COM成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被授予新闻登载、报道、评论的媒体资质。央视国际网络(CCTV.com)中英文域名确立,并将网站正式列入总编室序列,明确为节目宣传部门,实行的是事业单位运营模式。

当央视国际网络(CCTV.com)作为总编室所属的部门推进其事业发展和宣传功能的过程中,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所属的一个以网络为依托但从事经营的网站——中视网络(iCCTV.cn)于2002年8月22日成立并在运转之中,确立为市场化的公司运营模式。央视国际(CCTV.com)作为官方网站,负责窄带网络视频和图文信息的传播;中视网络(iCCTV.cn)作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子公司,负责宽带视频传播。央视国际网络有很好的品牌和平台但无经营权,中视网络是企业类型的有限责任公司,有经营权但无知名的品牌和平台。两个单位在中央电视台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于2004年初开始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利用CCTV.com的平台经营网络广告和开展其他的经营活动。由于终究是两个单位,又分属事业和产业的不同体系,有着不同的任务,要发挥不同的功能,于是便出现争资源的矛盾而且矛盾愈演愈烈。而矛盾产生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中央电视台网络资源的分散使用,这种分散使用源于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矛盾。只有通过网络资源的整合才能使事业和产业协调一致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共同的网络平台上实现最大化。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下属部门(企业)还存在着中国电视网(www.tv.cn)、中国网络电视(www.oktv.com.cn)、动感央视(www.mycctv.com.cn)和电视剧网(www.sootv.com)四家性质不同的网站,这些网站的业务与上述两家有重叠,不但分散了有限的网络资源,而且不利于各自的经营业务的发展。因为同是运作央视的网络资源,网站之间的经营业务互有交叉,摩擦时有发生,亟待资源整合。

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完成“央视国际”(www.cctv.com)和“央视网络电视”(www.icctv.cn)两家机构的合并,两家机构整合后的新机构采取企业化的运营方式,保留事业单位牌子。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对外呼号为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实行公司化运作,一个机构,两个牌子。“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两块牌子分别是“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统一使用“央视国际”(www.cctv.com)品牌。新机构的日常宣传业务由台编委会和总编室调控和具体指导,经营业务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负责。明确新“央视国际”网站的定位是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视听、互动特色的综合性网络媒体。对新机构的新增现金投入为1.3亿元人民币,作为资本金成立新公司。为确保新央视国际网站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将新央视国际网站的广告经营业务与台广告部负责经营的电视广告业务捆绑销售,利益分成。只有新“央视国际”拥有中央电视台所有节目网络传播的独家代理权和承办权。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活动及大型节目(如:两会报道、春节晚会、歌手大赛、中秋晚会、3.15晚会、节假日特别节目、年度人物评选等)的网络推广宣传,独家授予新央视国际。这中央电视台在购买重大活动的节目版权时同时为央视国际购买网络使用版权,在对外签定节目版权合同时,明确央视国际拥有网络版权。新机构是中央电视台一个重要的节目宣传中心,也是打造未来中央电视台新媒体业务的新平台。

资源整合后的新央视国际定位为:以央视为依托,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视听、互动特色的综合性网络媒体,采取公司化的架构、企业化的运营模式,统一使用“央视国际网络”(CCTV.com) 品牌。这为央视国际未来更灵活的运作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网络资源整合结束了央视国际网络运营和经营相分离的历史。也正是在这一年,央视国际通过网络广告、频道合作、活动合作、资源置换等合作经营活动,经营收入超过1个亿。CCTV.com全球网站排名从整合前的183位上升到83位,进入全球网站排名百强之列;采用新技术向全球推送电视和网络节目,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此,央视国际解决了运营资质、市场机制上的发展瓶颈,为网络新媒体的探索和实践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二)创新内容传播模式,通过确立“台网联动+网络联盟”战略,实现跨媒体整合传播与营销

正如“国家品牌”对“企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一样,CCTV品牌对CCTV.com品牌也至关重要。基于CCTV品牌影响,CCTV.com充分利用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确立台网联动与网络联盟的传播战略。台网联动是内联,网络联盟是外合。通过这两个渠道,央视国际对内整合中央电视台的优质、海量的资源,对外整合商业门户网站及相关技术平台,利用外部的传播手段和优势,充分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扩大中央电视台新媒体业务的影响力。

1、台网联动。台网联动是将传统媒体优势包括品牌资源、节目资源和营销资源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把优质的电视节目资源和广告资源延伸到网络平台,在一个新的传播平台上创建新的媒体形态和品牌。央视国际在实施台网联动时,以CCTV大型活动为龙头,在方案、队伍、平台以及广告等方面实施全方位联动。即在台网联动中,做到了既有电视报道方案,也有网络互动方案;既有电视队伍前后方布阵,也有网络队伍前后方搭台;电视制作队伍和网络制作队伍密切配合;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捆绑销售等。

譬如, 2007年中国最大的电视活动——春节联欢晚会的网络互动中创造了中国网民收看视频的最高纪录。除夕8点至12点半的4个半小时的晚会直播中,共有1390万用户通过www.cctv.com网站收看晚会视频,最高同时在线观看用户数达140万。通过手机观看晚会的海内外用户数也达到216万。200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场举世瞩目的主题报道中,央视国际与中央电视台一起共同作为独立的媒体,进入人民大会堂现场开展报道。这是央视国际进入国家级网络媒体第一阵营的重要标志。央视国际(CCTV.com)联合中国七家P2P流媒体分发平台共同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 “嫦娥奔月”——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发射的全球网络直播。其中,10月22日10点到12点,新常委记者见面会直播2小时内有911万人次在线观看,最高同时在线观看177万人。在十七大期间,中央电视台的手机电视总访问量达到1207万次,视频无线网站331万次。


目前,央视国际台网联动的战略模式,主要是以中央电视台大型活动为龙头,使媒体报道从电视平台延伸到PC、手机、IP电视等终端,扩大CCTV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央视国际正在建设CCTV的名栏目社区、主持人社区、电视剧社区、纪录片社区等,将深挖CCTV优质资源,以社区的形式聚集用户、拓展品牌。通过社区化战略让电视全方位互动起来。通过探索名牌节目与网络社区一体化的新的传播模式和发展模式,推进电视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的纵深发展,既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延伸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又借助电视媒体的强势来拉伸网络媒体的影响。即通过探索节目的台网联动模式,赋予电视节目新的生命力,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同时赋予网络媒体丰富的内容。电视和网络优势互补、电视和网络的互动传播可以为节目带来最佳的传播方式,其中,电视节目是核心,是互动拓展的原动力,电视媒体是节目传播的主要通道,网络媒体是节目进行互动的舞台,也是节目向深度和广度传播的前提和保障。电视节目借助更多的传播手段和传播通路才能获得更多的受众,同时也可以建立一个多媒体整合的立体化的传播平台。与传统媒体融合,网络媒体也会有更大的活力,最终的结果是实现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双赢的局面。

2、网络联盟。央视国际(CCTV.com)通过纵向联合电视、横向联合互联网站、手机等媒体,实现立体交互的网络联盟,拓展中央电视台优质电视资源更广泛的传播空间,占领互联网传播的市场。央视国际(CCTV.com)先后与新浪、搜狐、腾讯、TOM,网易、百度等知名商业网站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建立联盟关系,并在一系列的重大报道中组建项目联盟。此外,央视国际还已经与53家国内电视台互联网站达成协议,进行网络视频的合作,共享优质视频节目资源,通过网络视频广告分销的经营模式实现共赢。

网络联盟理念在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和世界杯报道项目中得到实践。在2007年春节晚会、中共十七大、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等重要活动的网络报道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网络联盟已经成为央视国际重要的运营模式,不仅拓展了中央电视台在网络平台的品牌,而且树立了中央电视台在新的媒体领域的龙头地位。2007年春节晚会网络直播时,与53家电视台网站合作推出春晚视频联盟,与新浪网合作的春晚大拜年。此外,还与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合作,如搜狐、TOM、网易、腾讯及百度等合作,开通“互动”春晚。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创下的中国网络视频访问最高纪录也是基于P2P流媒体分发平台联盟。在无线互联网领域,央视国际联合了搜狐、万蝶、3G 门户等20家无线联盟网站,利用手机直播中共十七大。通过联盟的力量,央视国际让用户全面、及时获得“十七大”重大新闻视频资讯,形成强大的手机报道宣传合力,首度开创无线媒体领域的联盟合作模式,形成规模合作范例,整合优势资源,全方位打造以视频为核心、以央视手机网为主体、以手机用户为纽带的强大联盟宣传平台。

总之,在台网联动和网络联盟的基础上,央视国际实现了新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之间的整合。利用获得的开展以PC、手机、IP电视为接受终端的自办点播、自办频道、集成运营九项业务的经营许可权中的集成运营资质,央视国际建立了广泛的视频联盟,已经与全国53家电视台互联网站达成了优势视频资源共享和广告分销协议,与国内外机构的视频集成供应、视频分享、视频广告分销的联盟阵营正在建设和壮大中。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媒体传播、多元受众群、多合作渠道的时代,内容为王、合作共赢、跨媒体联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通过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充分互动,得以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效融合和延伸互动,从而更为有效地覆盖多元化的受众群,在报道规模上得到更大的突破。而网络联盟中蕴含的合作共赢的运营理念,也使得央视国际拥有了更多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为下一步实施更高层次的网络传播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渠道发展模式,拓展跨媒体经营新空间。

融合多媒体的优势,实现节目内容在多种新媒体形态下的传播增值,则是央视国际实践新媒体创新的又一重要策略。目前,央视国际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营包括手机电视、无线WAP在内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建设手机流媒体电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开展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包括直播、轮播、点播下载在内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以及手机短信、图铃、IVR、视频分享社区等移动增值服务,形成产品线齐全的移动多媒体业务。通过集成运营资质,中央电视台布局起新媒体发展割据:以电视为核心业务的多媒体产业经营格局,积极发展直播卫星数字地面广播、网络媒体、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产业,形成多终端的传播新割据,开拓新的跨媒体传播空间。

1、适时推出手机电视新业务。与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合作开通手机电视。CCTV手机电视于2006年4月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设立。CCTV手机电视由三个平台构成:中国移动平台,性质是接入运营商平台提供服务,资费由运营商代收费;中国联通平台,性质同中国移动,资费也由运营商代收费;CCTV手机电视,性质是自有手机电视平台,方便之处在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用户均可登陆。CCTV手机电视为用户提供包括手机电视、短信、彩信、WAP、IVR等在内的全方位的新媒体服务。手机流媒体电视、手机WAP门户、互联网无线门户三种传播方式并举。

 

 


2、稳步推进IPTV业务发展。2006年4月,央视国际获得开展以PC、手机、IPTV为接收终端的自办点播、自办频道、集成运营九项业务的经营许可权。截至目前为止,按照国家广电总局以城市为单位开展业务的要求,央视国际已经选定吉林长春、内蒙古包头、北京、江苏南京四个城市陆续开通。此外,央视国际制定了IPTV节目从策划、购买、制作到播出的全流程规范,对节目素材进行统一编目、保管,累计转码量达6000小时,提出对现在EPG界面的整改要求,完成了2007年春晚、“3•15”晚会、“五一”晚会、广博会、“十一”晚会、“十七大”等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保证长春IP电视测试系统的稳定运行。

3、推进车载移动电视平台建设。2007年9月初,央视国际成立车载移动电视业务部,与巴士在线合作车载电视项目。作为全国最具规模的车载移动传媒节目集成平台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的建设将开拓移动多媒体的宣传报道领域,打开新媒体行业新局面。目前,中央电视台与巴士在线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车载移动传媒业务,呼号为“CCTV-移动传媒”业务开通。CCTV车载移动传媒,开办以视听节目下载、转播为主的车载移动传媒业务,并建立全国性的移动视听节目集成平台。用户可以收看中央电视台以及其它依法集成社会各界机构制作、提供的各类视听作品,包括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文体娱乐类视听节目。在扩大CCTV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同时,大力提高终端在市场的认知度。

现如今,除了网络电视平台,央视国际承担着中央电视台抢占新传播阵地的重任,包括手机终端、车载终端、IP传输的电视机终端等等。央视国际正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积极推进这些新业务的开展。通过集成运营资质,以自办+合作+资本运作的方式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品牌,使得消费者不论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电信固网、无线移动网络接入,还是使用PC、手持终端、电视机,也不论其是在线还是离线,都可以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新媒体网络视听平台享受到丰富的视频内容和统一的用户体验。多媒体传播渠道终端的采用,不仅大大丰富了中央电视台传播内容的报道形式,还通过及时介入的广告经营,实现了节目内容在新媒体形态下的传播增值。这些新的媒体业务都是以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为主体,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营,为未来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新媒体创新发展,提升了中央电视台品牌内涵

央视国际在新媒体领域的拓展,一方面为公司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抓住了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赋予中央电视台以新的概念,使CCTV节目的接受终端由电视延伸到电脑、手机以及车载移动电视等,推动中央电视台走上了多媒体集成的道路,扩大了中央电视台的影响范围,改变了中央电视台仅仅只是电视媒体的品牌形象,赋予央视品牌以新的内涵。目前,CCTV的新媒体业务已经走上了预定的轨道,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推动了中央电视台向多媒体综合集成的道路前进的步伐。总之,中央电视台新媒体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网络新媒体传播策略,借助新技术研发网络新媒体的新内容、新功能、新服务,逐步建立包括网络、手机、IPTV 终端等在内的、覆盖面更广的新媒体服务平台。网络时代给予了电视媒体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CCTV通过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成功融合,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获得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活力,新媒体业务的开发和发展增强了CCTV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央视国际网络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正在进行着历史性的重要转变:以图文为主向以视频为主的转变;从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转变;从PC单终端向PC、手机、IP电视、车载电视多终端转变;从探索性经营向大规模正规经营转变;从覆盖国内为主向覆盖全球转变。央视国际网络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正在成为中央电视台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有力臂膀。


--------------------------------------------------------------------------------


[1] 引自CNNIC于2007年6月发布的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

[2] 根据尼尔森于2007年11月1日发布的消息中的数据,“CHINA ONLINE ADVERTISING ON A HEALTHY PULSE,ONLINE DISPLAY ADVERTISING EXPECTED TO HIT RMB 10 BILLION BY END 2007”。

[3] 引自朱虹于2006年8月24日在BIRTV2006 第二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新媒体对广播影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