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0亿元,打造宁夏起飞引擎
来源:宁夏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我区经济增长呈现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70%以上。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无疑是驱动我区经济发展车轮快速运转的最强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抢占发展先机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腾飞,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看到差距的中部地区奋力赶超,崛起的势头初现端倪;内蒙古等周边省区快马加鞭,加速追赶。热望经济腾飞的宁夏人感受到了空前的焦灼:在新世纪前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国翻两番,宁夏要翻三番,GDP年均增长率必须保持在10%以上。


    对比、反思中形成了共识。宁夏,要想实现小康梦想,要想争得经济权利圈中的话语权,就必须选择平台,起跳跨越。 


    必须把工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发挥资源优势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驱动经济发展车轮的战略首选。


    “十五”期间,我区一大批项目纷纷上马。包括城乡电网二期改造工程,羊场湾煤矿,国道主干线丹东至拉萨、青岛至银川公路宁夏境内段和西部大通道银川至武汉公路桃山口至固原段建设……5年来,全区安排重点建设项目65个,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96亿元。这些重大工程,以其恢宏的气势,驰骋南北,纵横东西,形成我区经济未来的骨架。                            


    ———全区交通事业以完成投资160亿元的大手笔,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尤其是2003、2004两年共完成投资63.1亿元,相当于“九五”投资的总和。筑路大军栉风沐雨,人间彩虹精描细绘。目前,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万公里,比“九五”末增加24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0公里,增加617公里;公路平均密度从2000年的16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19.6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均拥有高速公路里程900米,居西部首位。二级以上公路所占比例、公路通达率等主要指标居西部地区前列。公路交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的繁荣和发展。“十五”末,全区汽车保有量是“九五”的2.1倍;客运量达6700万人次,比“九五”增加1448万人次;货运量达5600万吨,比“九五”增加1069万吨;交通资产大幅增长,累计达235.56亿元。 


    ———全区电力装机大幅度增长,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05年底,全区统调电力装机总容量达500万千瓦,比2000年新增装机271万千瓦,增长率为118.72%;年发电量达到286亿千瓦时。全区人均占有装机0.85千瓦,人均占有电量达到4767千瓦时。“十五”期间,全区新开工建设石嘴山第二发电厂、中宁电厂扩建工程、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等大型电源项目,开工建设规模达到489万千瓦,其中建成石嘴山第二发电厂1~4号机组132万千瓦、马莲台电厂1号机组33万千瓦、沙坡头水电站1~4号机组12万千瓦。宁东煤电基地电源点建设的规划、前期工作稳步向前推进。清洁能源发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风电机组从无到有,已达到11万千瓦;天然气热电站建设开始起步。


    ———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煤炭产量大幅度增加。原煤产量由2000年的1581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600万吨。按照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发展战略,自治区将原太西、宁煤、亘元、灵州四家国有煤炭企业合并组建为宁夏煤业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其生产能力占全区的88.5%,基本形成以宁夏煤业集团为主,市县乡镇煤矿为补充的煤炭生产及开发建设格局。全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实现利税93225万元,比“九五”期间扭亏增盈18072万元。矿井开发建设速度加快,煤炭深加工实现良好开端。年产25万吨煤基甲醇、21万吨煤基二甲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年产32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年产52万吨煤基烯烃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快速推进,为提高煤炭附加值、延长煤炭产业链打下了坚实基础。


    ———水利建设捷报频传。先后建成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主体工程、农村饮水解困一期和二期工程等,加固改造了一批病险水库。    
    
    和谐是发展最主要的元素。九曲黄河造就的“塞上江南”,一直是宁夏人的骄傲。然而,当“区位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环境也是竞争力”的观念渐入人心,当“创造优美环境”、“释放环境魅力”的口号变成行动时,一个更加靓丽文明、活力四射的宁夏走到世人面前。
    
    金秋的凤城,微波荡漾的艾依河畔和大小西湖旁,草木摇曳,各露风姿。贺兰山东麓林网交错,花草埋幽径,蝶影现枝头。今年,银川市城市植树31万株,种植低矮木本、草坪、露地花卉40万平方米,启动南环高速公路绿化工程。实施贺兰山路等14条道路配套绿化工程,展摆花卉100万盆。启动建设银西生态防护林工程,计划实施造林3.53万亩。农村林业重点在两县三区一市实施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村庄绿化、黄河护岸林、护沙治沙、生态经济林等林业工程,造林10.56万亩,植树1000万株。“大银川” 环水绕绿的美景,只是宁夏“十五”期间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5年间,我区电信业务总量保持平均30%以上高速增长,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分别达20.6线/百人和27.3部/百人,居西部地区前列。全区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0万台,互联网用户达到32.1万户,比2000年增加28.6万户,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等稳步推进。


    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2%,比2000年提高9.1个百分点。全区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日处理污水能力65.5万吨。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11座,日处理垃圾能力3020吨。新增日供水能力近30万吨,新增供热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改善环境已带来了“磁场效应”,激发着我区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2005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10亿美元,其中出口7亿美元,年均增长16.4%。“十五”期间预计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比“九五”增长46.8%。其中借用国外贷款1.9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亿美元。与东部省区特别是福建、山东等省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