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化促进条例》实施一年成绩斐然
来源:比特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8年12月18日报道 自2007年9月北京市人大通过了《北京信息化促进条例》,并于同年12月1号开始实施,这一年多时间,数字北京成绩斐然。

  北京市信息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洪介绍,根据去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在全国信息化指数种,北京排名第一,李洪表示,十一五以来主要实施了三二一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以及三大计划、两项基础工作和一个专项工程。

  三大计划主要指的是信息惠民计划、信息强政计划、信息兴业计划。在这三大计划的支撑下,数字奥运、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信息化、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在去年一年,各项新政成绩斐然,比如网上办事,北京市1920项行政办事事项中,100%提供了办事指南服务,2900余张业务表格可以在网上提供下载,1100多项实现网上申报、状态查询和结果公示,部分服务项目已延伸到区县、街道乡镇。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12345和首都之窗“政风行风热线”已成为政府与市民互动的重要渠道,政风行风热线开通以来,总点击量超过2.64亿次,日均22万次,总计收到网民来信11万多封,回复率100%。科教文农等部门建设的“数字家园”、“爱农信息驿站”、“农业信息服务站”、“远程教育站点”和“数字影院”等服务设施,将数字化送到百姓家门口;数字北京缴费通可通过网络、电话、自助终端、服务网点四种服务方式代缴通信、宽带、有线电视等40多项费用。

  一边老百姓享受到的切身实惠,一边信息化还成为一名“隐形卫士”,参与到城市应急保障系统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今年新成立的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建成了信息安全测评、应急、电子认证等6项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政府服务领域发放数字证书10万多张,1.2万公务员使用数字证书进行网上办公。有了如此强大的保障体系,奥运举办期间,本市没有发生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实惠,信息化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新的支柱和动力。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0月实现工业增加值415亿元;电信业经济规模总量持续增大,1-8月实现电信业务总量49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23.4%;软件产业1-10月业务收入1376亿元,同比增长29.1%;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1-8月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收入1709亿元,同比增长19.6%;全市电子商务保持了29.1%的年均增速。信息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从事信息化的队伍也逐渐壮大。自《北京市提高全民信息能力行动纲要》出台以来,组织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40多期,培训专业队伍2万人次,“百万家庭上网工程”培训市民30多万人次,培养系统集成项目经理5300多名,建立了6家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

  另外,作为奥运举办城市,北京专门为旅游者量身定做了多项文化信息“套餐”:600多台“数字北京”信息亭,开通13个频道149个栏目,日均浏览量达到66多万人次;首都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北京网利用奥运官方网站、政府网站、信息亭、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渠道,为公众提供全面、权威、丰富的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北京申奥报告提出的“使任何人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多种方式便捷地获取北京市政府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及时的、准确的资讯和服务”的承诺。eBeijing是向世界宣传和展示北京的窗口,日浏览量达到183万次,国外访问者占70%,访问者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北京奥运会就不可能成功举行。在异常复杂的环境下,“数字奥运”实现了网络安全运行和通信畅通,创造了多个历届之最。800兆无线网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成功应用的数字集群网络;有线政务网络成功支撑了城市运行和政务信息服务,其中,视频会议系统不间断运行,7x24 小时畅通可用;首次通过互联网、IPTV、手机等转播赛事,并实现了首次高清晰电视图像的转播。

  未来五年,“数字北京”建设,面临着信息化和工业化、城市化融合新的发展机遇,将紧密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目标,深化 “三二一”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探索信息化与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融合的科学发展道路,着力强化电子政务集约整合和共享协同,提高城市运行和服务信息化水平,着力强化信息化在经济领域的目标统筹和政策集成,促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形成广协同、大共享、深融合、高绩效的发展局面,使信息化成为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抓手和着力点,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