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2009年重點抓好九個方面工作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今天在京召開。這次會議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後召開的第一次工作會議。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作了題為《應對困難和挑戰,確保平穩較快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的報告。

李毅中部長在報告中提出2009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將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落實中央各項政策措施,立足擴大內需促進工業平穩較快增長

落實重點行業的支持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我部會同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就輕工、紡織、鋼鐵、有色、汽車、石化、船舶、電子、通信等受金融危機衝擊嚴重的9個行業,以及乳制品產業的發展情況向國務院作了彙報。國務院就以上行業陸續出臺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調整進出口稅率;建立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大對有關行業支持力度;擴大信貸規模,尤其是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促進工業產品市場營銷,擴大政府采購範圍;增加重要原材料戰略物資儲備;實施油氣、化肥等工業產品定價機制改革;支持企業兼並重組,鼓勵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等。近日,國務院又明確要求我部牽頭制定拉動汽車消費,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的綜合性政策。這些政策覆蓋面廣、力度大、針對性強,調控作用明顯。工業和信息化繫統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制定具體細則辦法,逐項狠抓落實,將政策轉化為生產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在實施過程中,還要密切跟蹤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統籌研究政策組合,不斷改進完善。

在當前國際市場收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更要堅持對外開放。配合有關部門,綜合運用關稅和貿易政策,擴大擁有核心技術和勞動密集型工業產品的出口,妥善應對貿易摩擦,開拓國際市場。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積極“走出去”,開展跨國並購。

抓好工業新開工項目建設。切實履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職責,按國務院規定權限審批、核準國家規劃內和年度計劃規模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盡快啟動一批後續重要工程,抓緊儲備一批產業鏈長、帶動作用明顯的重點項目,確保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不低於今年。各地要抓住有利時機,繼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嚴把節能、環保、安全等市場準入關,重點支持節能減排、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項目,防止出現低水平重復建設,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項目順風搭車。

抓好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落實通信基礎設施和工業生產力布局重建規劃,完善配套政策。做好中央財政資金支持項目的篩選、審核工作,協調落實災後重建資金,盡快啟動具備條件的項目開工建設。各地要繼續組織好對口支援項目,協調安排重建物資的生產調運,鼓勵東部地區企業以多種形式參與重建。

積極支持“三農”發展,大力開拓農村市場。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力度,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深加工水平,規範生產經營行為,帶動和促進農牧業發展。落實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完善相關標準,督促企業嚴格管理,保障質量安全。加大對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生產的支持,保障農資市場供應。最近,國務院決定將“家電下鄉”在全國推廣,把彩電、電冰箱、手機、洗衣機四類產品納入,還決定將農機具購置補貼從40億元提高到100億元。我們要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實施,選好定點企業,督促企業保障和改進產品質量,搞好售後服務,讓廣大農民得到實惠。

引導企業、行業大力提升自身素質。一批企業之所以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主要是掌握了高技術或本行業的先進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或者產品占有一定市場比例,專業化程度高、產品具有特色,或者在工業園區、科技園區實現了集聚發展。同樣,危機的衝擊也暴露了行業和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與突出問題。要痛定思痛,深刻總結反思,采取針對性措施,切實深化改革、改善管理、夯實基礎、練好內功、降本增效,提高企業自身素質和應變能力。要更加注重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突出研發、品牌和營銷,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拓展市場,依靠全體員工應對危機渡過難關,並為下一輪的發展打好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各地工業管理部門、行業協會都要結合行業和本地實際,加強對行業、企業管理的指導幫助。

(二)把技術改造放在工業發展的突出位置,促進工業內涵式發展

國務院在第37次常務會議通過的解決企業困難、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做了部署,提出中央財政要安排用於工業技術改造貼息的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改項目。實踐證明,技術改造具有技術新、投資省、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的特點。一般來說,企業技改項目自有資金較充足,如果對貸款給予貼息補助,用少量的投入能夠帶動企業和社會大量的投入,拉動效應十分明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技術改造不僅是當前用投資拉動經濟促進增長的有力措施,而且是調整產業產品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技術改造不是低水平的擴張,而是注重質的提高。技術改造以質量品種、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改善裝備、安全生產等為重點,消除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制約。企業是技術進步的主體,也是投資的主體。隻有堅持技術改造,不斷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改造提升,纔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取得行業的領先地位。當前是實施技術改造的最有利時機,應當抓住原材料和設備價格下跌的機會,加快技術改造,為下一個周期的經濟發展打好基礎。近年來,不少省市一直堅持用地方財政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用財政貸款貼息的辦法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中央財政將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工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專項資金主要用貸款貼息的辦法,支持產業政策鼓勵類技改項目。重點支持國計民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產業關聯度高的大企業、大集團和龍頭企業;有基礎、有市場,目前面臨特殊困難的企業;屬於“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等。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制定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擬定技術改造投資指南。對於重點突出、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項目,采取全額貼息,其他需要支持的項目采取半額貼息。要統籌規劃,按照“改造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搞好技改項目的策劃、儲備,建立完善重點項目庫。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建設監理制、招標投標制和竣工驗收等制度。加強審計監督,適時開展專項檢查,確保專款專用。要充分發揮地方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彙聚資源,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技術改造這篇大文章。

(三)大力支持重點產業發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制定實施重點行業振興規劃。按照國務院部署,我部正與國家發改委共同制定鋼鐵、汽車、船舶、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等9個重點產業的振興規劃。規劃圍繞控制總量、淘汰落後、產業集聚、提升技術水平,創新自主品牌、開發高端產品,兼顧較長時間發展需要,優選一批科技攻關和投資項目,力爭短時間有所突破,形成新的增長點,帶動行業發展上臺階。規劃經國務院審核頒布後,各級工業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加強與財政、信貸、土地、環保、投資等方面的協調,抓好一批項目的啟動,落實各項配套政策措施。明年還要完成27個“十一五”專項規劃的中期評估,啟動“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完善汽車、鋼鐵等產業政策。

優化產業組織結構,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制定促進企業兼並重組的指導意見,重點推動鋼鐵、電解鋁、汽車、水泥、紡織、煙草等行業的兼並重組,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先進產能,提高行業集中度。用好淘汰落後獎勵資金,繼續淘汰一批小鋼鐵、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紙等,加快電石、鐵合金、鉛鋅等行業技術升級步伐,修訂鈦、鎂、焦化等行業準入條件,提高進入門檻。加強對已淘汰企業的“後管理”,防止死灰復燃。各地探索了一些經驗,如上大關小、異地改造擴建等,要總結推廣,形成落後生產能力的退出機制。推進鹽業管理體制、核工業體制、煙草行業改革,推進卷煙工業跨省重組,規範卷煙市場秩序,促進煙草行業平穩增長。

加強重點企業監管,全力推進節能減排。工業能耗占全國70%以上,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占37%、87%。在加大工業投資的情況下,工業節能減排壓力很大。要強化年耗能5000噸標煤以上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加強能耗監測和能源審計,推廣高效節能產品。推動有色、化工等行業的循環經濟改造,抓好尾礦等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實施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工程。加強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建立工業環評預審制度,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擴展電子產品污染控制範圍。對照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指標,修訂完善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以及重點行業物耗指標和環境控制指標,指導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落實達標措施。

發展工業服務業,推進服務業與制造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落實鼓勵服務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技術咨詢、現代物流、融資信貸等工業服務業,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軟件外包等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制造企業加快技術進步,改造業務流程,擴展服務外包,開拓市場,改善管理。支持地方對列入鼓勵類的工業服務業,在用水、用電、用氣、用熱等方面與工業同價。加大投入力度,對服務業創新活動提供研發資助。

加快區域布局調整,推進產業集聚。要鼓勵各地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做好工業園區和產業集中區規劃,制定園區建設標準,節約使用土地,集約利用資源,綜合治理污染,規範園區管理。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優勢的工業園區,在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融合方面發揮示範作用。研究制定促進產業轉移、提高產業承接能力的政策措施,鼓勵東部地區制造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

(四)加強運行監測和協調保障,做好預測預警預防和信息引導

加強運行監測分析。加大投入,利用信息化手段,力爭在2009年內建立政府、協會、科研院所、地方、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網絡。繼續發揮好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等在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方面的作用。建立工業行業運行指數體繫,選擇指數企業,確定信息目錄,完善基礎數據庫,適時做好分析、研判、預測和預警、預防。堅持和完善季度、月度分析制度,尤其是把握原材料和產品產銷情況、價格趨勢、進出口數據等敏感信息,及時報送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建議。定期組織新聞信息發布會,引導企業合理組織生產,把握投資方向,增加社會有效供給。

抓好工業經濟運行組織協調。各級工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經濟運行協調職能,及時協調和推動解決工業、通信業運行中的重大問題。加強與能源、鐵路、交通等部門的溝通,幫助解決如能源供給、鐵礦石壓港、大型機械產品運輸等問題。部裡要積極參加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搞好重要生產要素保障。積極開展工業行業電力需求側管理。總結推廣市場對接、銀企對話、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抓緊建立應急管理工作體繫。制定工業應急管理工作指導意見,完善突發事件綜合應急預案。加強重要應急工業品保障能力建設,做好重要工業品進出口協調,抓緊形成重大產業損害應對預案,納入各級政府總體方案,落實到基層和企業。進一步完善通信應急管理體制,加強能力建設,確保通信安全暢通。總結應對雨雪冰凍和地震災害的經驗,建立重要應急工業品企業數據庫,做好醫藥等物資儲備,提升工業、通信業災備應急能力。

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抓工業行業管理不能不抓安全。各地經委等相關部門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在地方政府領導下,自覺承擔起指導行業安全生產管理的職責,抓源頭治理和基礎管理,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對鋼鐵、有色、石化、化工等高危行業重點隱患要心中有數,加強指導和管理,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對食品加工安全工作的指導和監管。重視科技興安,組織安全生產重大科技攻關。強化民爆行業準入管理,推動企業重組整合,提升整體技術水平,預防和減少事故發生。

(五)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突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問題。配合有關部門抓緊完善中小企業擔保體繫,繼續對符合條件的擔保機構給予營業稅減免,協助落實各級財政對擔保機構的資金注入。加快建立國家和省級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擔保業務規模要力爭達到1萬億元。繼續推動金融機構切實落實信貸責任,創新中小企業金融產品,推動擴大試點,支持股權質押、權利和票據質押等形式貸款,支持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擴大短期融資券、集合債發行範圍和規模。推動建立創業板市場,鼓勵各類創業投資基金增加對中小企業投資。

推動中小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在今年51億元的基礎上,力爭擴大中央財政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一批產業集群龍頭骨干企業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支持中小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走“專、精、特、新”和與大企業協作配套路子。實施100個產業集群示範工程,研究建立中小企業產業轉移退出資金。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繫。完善實施規劃,支持建立一批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業基地,鼓勵創辦小企業,積極吸納就業。用好國家政策,繼續加大中小企業培訓工作力度,每年培訓100萬人次。推動提高對中小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政府采購比重,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和“非公經濟36條”,擴大中小企業市場準入範圍。繼續推動企業減負工作。

(六)抓好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裝備發展,推動技術進步和成果轉化

加強重點領域技術攻關,抓好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落實國家鼓勵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支持企業自主研發和聯合攻關,支持跨行業、跨領域的集成創新,大力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原材料領域,重點支持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行業新材料和新產品研發,滿足市場需求。裝備領域,重點支持冶金、石化等先進成套設備,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新能源汽車,新型多用途中型直升機等,突出抓好大型鑄鍛件、高檔軸承等關鍵零部件和制造工藝攻關,加快制定重大裝備產業政策和首臺套應用政策。消費品領域,重點支持高技術功能性差別化纖維、工業用紡織品、高附加值輕工產品、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設備研發。電子信息領域,重點支持軟件、集成電路、新型平板顯示器件、半導體照明器件、下一代網絡等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推動出臺新的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政策。認定一批國家重大裝備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行業重點實驗室,建立重點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支持產業聯盟、專利池等創新形式。擴大和深化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實現再創新。

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在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我部組織實施或參與的有9個,包括“核高基”、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與成套工藝、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大型飛機、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繫統等。專項實施中,要以企業為主體,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整合科技資源,優化組織管理體繫,加強部門、地方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落實責任、加強監管、加快進度,爭取2009年取得實質性進展。

強化標準管理,迅速扭轉工作滯後局面。標準是技術的高端。要根據產業發展和行業管理的急需,完善工業標準化運行機制,做好標準與規劃、產業政策的協同,促進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的銜接。近年來,工業標準標齡過長問題突出。2009年要全面開展標準清理工作,重點清理標齡超過10年的標準。抓緊扭轉標準嚴重滯後於產業發展的局面。加快制訂軌道交通裝備、民用船舶、節能和安全生產等一批重點標準,做好4G標準國際化工作。選擇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定期發布知識產權預警,促進技術創新、標準與知識產權的良性互動。

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和自主品牌建設。質量是生產力水平的綜合反映,是市場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是行業、企業的信譽和生命。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對擴大需求具有重要意義。要把提高產品質量、培育自主品牌作為工作重點,制定提高工業產品質量的指導意見,著力抓規劃、抓標準、抓研發、抓監管,推廣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實施行業重點產品質量工程,改善質量評價指標,加強計量、檢測和試驗能力建設。實施服裝、家電等行業的品牌建設工程,培育國際名牌。

(七)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

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揮信息技術覆蓋面廣、滲透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優勢,找準切入點,圍繞工業產品研發設計、流程控制、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開發等環節,提升自動化、智能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促進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造升級。要結合工業技術改造,繼續實施信息技術應用“倍增計劃”,發展應用電子技術、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為技術改造和兩化融合提供支撐。研究建立工業行業信息化分析統計制度,開展重點行業的信息化評估工作。推動面向企業電子商務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繼續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工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專項行動計劃,選擇一批基礎好的企業和地區,開展融合試點和示範。

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國家信息化頂層設計、規劃指導和協調服務。深化電子政務應用,提高已建重點業務繫統的應用水平,推動繫統間業務協同,推進政府信息共享。繼續開展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和試點工作。總結推廣各地成功經驗,推進農村信息化向縱深開展,加快推進村級信息服務站和信息員隊伍建設,繼續實施“村村通電話”工程。加快發展融合性業務,推進通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

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推進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繫建設,強化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等基礎性工作,實施政府部門互聯網安全接入工程。加強對政府部門、重點行業信息繫統信息安全工作的協調、督促和檢查,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安全應急預案。加強信息安全戰略研究,制訂信息安全服務管理政策,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推廣國產信息安全產品。規範電子認證服務市場秩序。

(八)推進通信業改革和監管,抓好TD–SCDMA發展

通信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移動化、寬帶化、IP化、融合化趨勢日益明顯,傳統話音業務向綜合信息服務轉型步伐加快,市場競爭格局出現新變化。要積極主動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進一步深化電信體制改革,創新業務模式,推廣新技術、新業務,拓展行業應用市場,壯大提升產業鏈,促進轉型發展。2009年,業務總量爭取增長15%左右,業務收入增長6%左右。

以發放3G牌照、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為契機,加快TD發展。目前我國發展3G的條件已經成熟,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將發放3G牌照。各運營企業要根據各自的發展規劃,加快3G網絡建設,明後兩年預計完成3G投資2800億元左右。要抓緊制定出臺並實施電信體制改革配套監管政策,進一步優化競爭格局。目前,TD-SCDMA發展到了最關鍵的時候。政府部門要繼續給予強力支持,逐項落實扶持措施。強化運營業與制造業的互動,發揮產業聯盟作用,推進核心芯片、終端及測試設備產業化,加強增強型技術研發。運營企業要全力做好二期網絡建設,擴大網絡覆蓋,準確市場定位,豐富業務應用,實現大規模商用。

服務社會、服務民生,加強新形勢下的電信監管。針對電信重組後新情況,引導企業進一步規範市場行為,促進公平有序競爭。積極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減少和避免重復建設,進一步規範通信建設市場招投標行為。抓緊出臺扶持增值電信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分類管理,促進規範發展。以市場化為導向,推進電信資費管理方式改革,繼續加強服務質量監管,著力解決互聯網間架構、網絡互通等熱點、難點問題,依法查處和打擊各種侵害用戶權益的違規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完善工作機制和保障體繫,落實企業責任,強化技術手段,淨化網絡環境。進一步提升黨政專用通信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大無線電管理力度,統籌保障各種業務頻譜需求,規範臺站設置與使用,強化無線電監測。

(九)確保完成國重點科研生產任務,推進軍民結合產業發展

確保重點科研生產任務完成。做好重大事項組織協調,加強與部隊用戶的協作配合,及時跟蹤掌握重點武器裝備型號研制進展,確保重點科研試驗任務按計劃完成。推動產學研用結合,加強核心元器件、關鍵材料、軍用動力等關鍵技術攻關,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統籌軍工核心能力建設,加快繫統研發平臺、軍工核心能力基地、關鍵基礎產品研發條件建設,加快傳統工藝、設備和生產線升級改造。加強質量、市場監督管理。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穩妥擴大軍品貿易。提高動態保軍能力和平戰轉換能力。

大力推進軍民結合、寓軍於民。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建立健全國家層面的軍民結合促進機制。研究提出推進軍民結合的發展戰略,做好規劃、政策、標準的銜接,出臺推進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探索軍民結合的市場化途徑,大力支持和配合軍隊裝備采購制度改革,有序開放軍品市場,完善競爭和退出機制,使具備條件的民用單位公平合法參與軍品市場。充分利用軍工技術和能力,發揮軍民兩用科研實驗設施效能,促進資源共享和軍民用高技術雙向轉移。發揮部屬高校的國防特色和科技人纔優勢,繼續加強基礎性、前沿性探索研究,支持高校參與國家基礎研究計劃和科技重大專項。

增強軍工企業活力和發展後勁。軍工集團公司是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力量,眼光要瞄準世界級的大型軍工企業,開展管理、技術和產業發展對標,積極實施重組改造,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整體競爭能力。適應軍民結合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加大軍用技術轉民再開發力度,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努力開拓民品市場,加大工程化開發和工藝技術開發投入,促進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發展壯大,力爭成為帶動產業結構升級的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