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络公开日”侧记
来源:中国经济网 更新时间:2008-12-20

  本网记者张毅 “我们也很喜欢上网。互联网对政府和市民的沟通是非常有利的。”12月18日下午三点,作为“西安市网络公开日”的首期嘉宾,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和西安市长陈宝根与西安广大网友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真诚交流。无论网友的建议有多微小,意见有多尖锐,孙清云和陈宝根都一一认真回应并做耐心解答。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网络公开日,使我们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种方式制度化、规范化,以后我们的交流和沟通会更便捷,我借这个机会想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也愿意回答网民朋友提出的问题。”孙清云首先向网友们发出真诚的声音。市长陈宝根也坦率地表示:“为了把西安明年的事做的更好,希望你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大家说真话。”

    网友“蚂蚁的声音”拍出了第一板砖:“北郊地区现在发展很快,但是却缺少重点中小学,请问什么时间才能多起来?”

    “这是我们城北市民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孙清云回答,目前北郊的教育资源是不够的,下一步政府将加强规划,准备把西安高级中学也迁到北郊。同时,还将对现有的中小学进行改造,提升教育质量,扩大校舍规模。孙清云诚恳地说:“在北郊生活的广大市民不要再担心孩子找不到好学校,上不了好学校,受不到好教育,这个请大家放心。”

    名叫“眼花缭乱”的网友接着针对如何缓解城市占道经营者和执法者之间的冲突提出建议—设立集中的小摊区或地摊一条街。陈宝根对此建议表示欣赏,他说,我对这个问题做过比较长时间的思考,相关部门也进行了调研。我们会通过加强管理,把这个工作安排好。“请各位网友放心,到明年夏天,在西安市的一些地方,周末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地摊一条街的景象。”

    网友“散落一地”说,城市交通发展应兼顾自行车族的出行,规划好自行车道。孙清云回答“一要提高全体市民的交通意识,二是要提高交通的科学管理水平。”他表示,要在加强科学管理方面下工夫,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加上市民交通意识的提高,城市的交通秩序会越来越好,大家的出行会更加方便。

    网友“大昆虫”提出,现在城中村改造点多面宽,在规划上要注重保留历史和文化元素,陈宝根与网友探讨起来:“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按照城市规划来建设,不论是拆还是迁、建,都是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城中村在建成之后,要跟当地的环境,特别是跟当地的文化环境相一致。”

    政府管理、遗址保护、路名设置、拉土车治理……网友的问题涵盖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一个半小时的交流时间里,孙清云和陈宝根认真仔细地回答了一些网友具有代表性的提问。

    “互联网对政府和市民的沟通是非常有利的,西安这几年的变化也有网民的功劳。”孙清云和陈宝根说,“我们也很喜欢上网。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络,看市民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据悉,仅去年和今年,孙清云和陈宝根就对西安网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过245次批示。市级领导网上恢复网友意见上千条。

    当天下午,孙清云和陈宝根还见到了一位经常在网上给政府提意见和建议的网络“老朋友”—“老船长”。2006年7月30日,“老船长”针对西安一些路段的不合理限速现象发贴呼吁,希望市领导关注改进。短短四天后,经过调研,市委书记孙清云通过西安电子政务网对此事公开作出批示;8月中旬整改意见出台,有关部门正式答复市民:城市内二环以内不合理限速将全部取消。此次特意从北京赶回西安的“老船长”格外兴奋,直面父母官,“老船长”激动地说:“一个善于倾听民意的政府一定是有生命力的政府。”说话间,他又拿出了专门为此次对话准备好的两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