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优化结构年”工作为主线,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为目标,以构建统一公共资源配置平台和完善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体制创新和职能转变步伐,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行政审批工作
1.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和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的原则,今年,我们会同市监察局、市法制办、市财政局、市物价局组成清理工作组,对市政府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第六次集中清理。在此基础上,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若干意见》(沈政发〔2008〕21号)文件,赋予“一市三县”,即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取消“货车通行证”、“罚没许可证”等8项市级审批事项;同时将政府各部门保留的110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及车辆、驾照、农机、出入境管理四个分中心,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处室审核、一个领导批准、一个公章办结”的标准审批流程规范办理。
新一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后,我市行政审批工作逐步纳入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通过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赋予了基层部门更大的经济发展自主权,不仅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为企业办事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改善了我市经济发展环境。
2.审批工作不断创新。今年,全市审批系统从工作实效出发,联系自身工作实际,探索实践出许多值得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我们对既不需要政府投资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立项项目,改审批制为备案制,确需保留审批权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领域,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审批外,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前置性要件和环节,做到能后置的不再前置,能精简的不再保留,能合并的不再单设,尽可能去掉审批工作中的一切繁杂环节。同时,我们还探索先进的审批方式和方法,在企业登记注册类审批中推行“一审一核”制,最大限度减少登记注册的审批层级;在基本建设项目审批中逐步推行“一审一验”制,使现场勘验环节最大限度减少;在涉企收费过程中,逐步推行“一费制”,切实减轻申请人负担,使收费工作全面规范。
3.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加强。为加快审批平台建设步伐,构建现代化审批网络平台,我们与信息中心合作开发二期审批软件系统,在网络办公、协同办公、信息共享、网上传递等前沿业务功能实现了市级服务中心与16个区县级服务中心网络资源共享。另外,今年3月,我们与市消防局、信息中心共同研究利用互联网视频对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进行远程会审,这种做法在国内尚属首创。今后,外埠设计单位只要登录互联网,向沈阳市消防局申请网上会审事宜后,便可进入沈阳行政审批门户网站视频会审系统网页,直接与沈阳市消防设计审核人员采取网上在线、可视等方式进行设计方案的探讨和研究,待修改完图纸、消防设计审核合格后,一次性下达消防审核意见书,再也不用往返奔波了。
4.审批效率保持高效。为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企业,我们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审批效率。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已受理各类审批事项82830项,日均受理392.6项;办结82818项,日均办结392.5项,办结率达100%,即办率达到94%。VIP室通过设立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特事特办等途径,确保重大项目审批在服务中心顺利、快速通过。截止到目前共接待来访咨询829次,为重大投资项目企业提供全程无偿代理服务129个,其中外资项目56个,建设类项目68个,商业类项目38个,工业项目类23个,预计投资总额500多亿元人民币,外资100多亿美元。另外,受理地铁1号线工程已完成90%以上,受理地铁2号线行政审批事项70件,办结70件,办结率100%。其中城市道路占用、挖掘25件,城市排水接设8件,绿地占用、树木砍伐移植28件,城市建筑垃圾残土排放9件。
5.审批中心功能不断拓展。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要求,同时借鉴国内有关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的先进经验,我们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同址建立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将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建筑工程招投标、药品及医疗器械采购、产权交易等项活动全部纳入统一平台,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我市有关行政监管部门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实行统一进场、规范交易、专业管理,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确保各项交易和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的管理方式、交易事项和运行规则,推进我市公共资源体制改革发展。
6.审批工作监管到位。今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行政审批系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决策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监督,针对一些部门擅自停办审批业务、随意变更审批程序、厅外审批及厅外收费等影响政府形象和我市投资环境的违规行为,采取走访申请人、摸底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发现违规操作情况,严格按规定追究责任。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市文化局、水利局在日常审批工作中存在厅外审批和厅外收费的违规问题,我们会同监察部门立即向其下达了整改建议和整改通知书,对其进行查处。两个部门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专题召开会议,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具体有效的整改措施,避免了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二)政务公开工作
1.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全市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抓政务公开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目前,沈阳市已建立了市、区(县)、乡(镇)的三级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队伍,为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为了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的长效化,建立了政务公开考核办法、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新闻发布、社会评议、举报调查、责任追究、监督保障、发布协调、年度报告、走进社区活动共12项工作制度,并将这些制度编制成《沈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汇编》,向全市各部门下发,保障了工作规范运行。
3.载体建设进一步增强
一是建立一个中心。在市档案馆和图书馆成立了“沈阳市人民政府信息查阅中心”,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了全市87个政府部门印发的2万余卷现行文件和14万余卷的备查档案和政策法规资料,供群众查阅。全市16个区、县(市)也建立了区属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同时,在全市各部门设立了210个政务信息查询室和110余个电子触摸屏和30余个电子显示屏,公众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随时进行政务信息查阅、索取。
二是开通一个热线。在全国率先开设了“114公民政务咨询热线”,将我市2252个单位的4123部电话,通过“热线”进行无缝转接,使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政府各部门信息。目前,累计受理群众咨询投诉电话近150万人次,咨询回复率达96.7%,投诉办结率达到92.8%,群众满意率为91.3%,被广大市民群众誉为“政府的总机”。
三是开通一个网站。建立了“中国沈阳政务公开信息网”,将全市各区、县(市)、市直机关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共93个政府部门编制的各类政务信息43万余条,在网上主动进行公开,实现了政务信息公开“一网通”;同时,为了完善网站服务功能,在网站首页增加了《沈阳市志》、《大事记》和《法律知识5000问》等导航窗口,使群众查阅信息更方便。
四是创办一个“连心桥”。在沈阳广播电台创办了《连心桥政务公开热线》节目,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出半小时,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走进直播间现场接听和解答群众问题。目前,节目已累计制作了283期,有43个部门参加了直播,现场接听群众电话近2700个,群众参与热情极高。
五是设立一个专栏。在沈阳日报设立了《政务公开专栏》,通过“民生连线”、“难心事帮您办”、“民意直通车”等栏目,介绍政府部门最新动态,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征集百姓对热点问题的建议和意见。截至目前,累计开办了37期,市直24个部门92个处室负责人,解答了涉及医保、养老、人事、公积金、房产、户证等21类1240余个问题。
六是开办了一个视频节目。开办了“阳光行动”网络视频节目,包括“局长访谈”、“审批讲座”、“百家社区讲堂”等栏目,向社会公众介绍政府部门职能、主要业务、审批事项、社区发展等情况。截至目前,累计播出131期,其中局长访谈60期、审批讲座42期、百家社区讲堂29期,点击总量超5000万次。
4.舆论宣传有声有色
一是科学编制信息目录和指南,强化信息源标准化建设。我市以“四清理四公开”专项工作为基础,按照《条例》要求,规范编制了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将政府各部门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全部纳入目录和指南,并通过沈阳市政务公开网站等载体全面向社会公布,为广大社会公众查询和申请政府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形成了信息最全、最准确、最快捷、最权威的政府信息源,方便了群众查询、使用和办事。
二是加强政务公开宣传,推动全社会对政务公开信息的利用和监督。结合辽宁省“5.15政务公开日”,开展了大型政策咨询、新闻发布、局长公开电话等活动,宣传政府政策法规,发布政府各类信息,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两年来的“政务公开日”活动,共受理群众咨询问题20余万件,为市民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为方便群众办事,编辑完成了《百姓办事通》,将政府和百姓日常生活信息融为一体,为市民提供办事指南。同时,为广泛宣传政务公开网站和其它政务公开载体建设,使群众广泛知晓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方便群众查询政府信息,印制了政务公开宣传海报,向全市各社区和窗口单位发放。我市还在报纸、报刊、网络、电视、电台等国家和省、市主流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政务信息6700余条,通过这些宣传和报道,使市民的政务公开意识不断增强。中央电视台在2008年8月15日的新闻联播节目中,以“辽宁首例个人要求政府公开信息申请得到答复”为题,报道了我市自《条例》颁布以来,受理了第一份以个人名义要求政府部门公开有关房屋建设等方面问题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申请人在规定的15个工作日内,收到了市建委、市房产局等部门的答复。申请人对答复结果表示满意,此事也受到新闻媒体和市民的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目前,我市累计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12份,群众依申请公开意识不断增强。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我市为做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召开了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聘请有关专家讲解《条例》内容,增强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宗旨,加强本部门服务群众的意识。我市还召开了全市社区干部大会,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中国沈阳政务公开信息网为平台,使社区干部能够掌握查询政府信息的方法,为市民提供服务。同时,我市公安系统、城建系统、地税系统、皇姑区、东陵区、沈北新区等部门也分别举行了政务公开培训会议共15次,极大地提高了这些部门和地区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对政务公开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5.政务公开内容进一步深化
一是针对群众需求,在街道和社区设立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和信息查询窗口。皇姑区黄河街道成立了黄河街道服务中心,把与居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管理、失业人员管理与再就业、低保与临时救助、社会保险、计划生育等7大类26个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使群众进一道门就能办完所要办理的所有事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同时,市政务公开办为把沈阳市的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还在全市879个社区设立了政务信息查询窗口,并配备专职信息员,负责为社区居民查询政府信息提供服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查询到所有想要了解的政府信息,真正实现了信息公开全覆盖。
二是针对群众困难,开展了“政务公开,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系列活动。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加强政府部门和百姓之间的互动交流,组织市区两级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走进社区、农村、企业,与百姓和工商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现场解答和办理问题。目前,走进社区、农村、企业活动已举办了四期,共有34个部门参加现场咨询活动,当场解答和办理群众问题92件,事后督办落实问题14件,全部予以解决,群众对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的形式和态度,以及办理结果感到十分满意,这项活动已形成了市里每月组织一次,各区、县(市)每半月组织一次的制度,受到群众好评。
三是针对工作特点,广泛开展政务公开各项创新活动。我市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深化本部门服务型政府建设,结合单位实际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为民服务新举措。我市推广了法库县孟家乡党员代办制经验做法,乡村干部甘当群众代理人,以为民服务全程代办为工作重点,积极为群众代理各种事项,不但为群众节省了办事时间,而且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实惠。到目前法库县19个乡镇都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村级代理点244个,乡镇代理员176名,村级代理员1108名。运行三个多月来,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办事及咨询6358人次,受理6208件,办结5879件,其中,即办的达到100%办结。乡村代理机构送服务上门共3659件。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6.强化监督和考核评议
今年,我市已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到全市工作目标绩效考评中,明确考评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增加考核刚性,以此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在全市有效推进。我们开发了政务公开目标绩效考评软件,对全市各部门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网上实时动态考评。采取了部门自评,主管部门最终审评和民主测评等多种考评办法,对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综合评定,并实行月考核、季通报的方式,强化了动态考核,形成了硬性指标与动态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1.健全组织,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今年,我们先后成立了机关党委、工会和共青团机关委员会,健全了服务中心的各级组织。根据党员变化情况,对28个党支部进行了改选和组建,同时将驻厅183名党员的组织关系全部转入机关党委;召开了各审批办党支部书记会议,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工会干部进行了表彰;在“七一”前,经过各党支部认真培养考核,我们发展了9名新党员,使中心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2.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今年,我们在建立系统学习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制定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举办了6期十七大精神学习班,全中心有200多人参加了学习。二是强化业务知识学习。我们请市行政学院教授来给大家讲授如何提高行政能力建设水平的方法;请市委党校教授来讲授如何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的技巧;请民航礼仪专家来讲授文明礼仪服务的艺术;为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写作水平,我们还要请有关专家为我们讲解机关公文的写作要领。
3. 强化干部管理,提高队伍建设水平。一是全员考核。为每人建立考核档案,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和“思想状况、性格特点、主要特长、创新精神和家庭情况”五个方面内容。二是全程跟踪。由各处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干部进行跟踪考察,及时表扬先进,对存在不足的方面予以纠正;中心领导与人事主管部门广泛听取意见,随时掌握干部的思想状况。三是全面衡量。衡量每名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否与拟晋升的岗位相一致,是否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否在新的职位上创造一种和谐的、健康的、快乐的工作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