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计划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的一次创新实践,它的实施促进了科技与经济要素在发展中互动,在创新中结合,在创业中集聚,为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技术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成功道路。12月16日,在纪念国家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暨全国火炬计划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总结了各地实施火炬计划取得的宝贵经验。
深圳高新区:坚持自主创新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被确定为首批“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以来,深圳高新区营造产业、人文、自然“三态合一”的创新创业环境,试点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圳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高产出高效益,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新兴产业特色鲜明;培育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本土创新型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名牌战略成绩斐然;开放包容,凝炼出富有特色的深圳高新区创新文化。
深圳高新区根据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确定的建设原则和目标,结合园区实际,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创建之路;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统领,走内生式创建之路,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富有深圳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深圳高新区注重在企业层面促进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企业和高技术大公司发展;在产业层面构建产业联盟和建设专业园;在机制层面推进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无锡高新区: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
无锡高新区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历史机遇,实现了由开发之初的农业村镇向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超常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策源地和国际化的重要窗口。
无锡高新区总结建立以来的经验时,提到五个“高”:一是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无锡高新区大力推进由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及科技企业产业化基地组成的孵化、毕业、产业化的科技企业三级培育体系。
二是高水平引进培育创新主体。无锡高新区以深化拓展“7+1”政产学研联盟为重点,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园区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设立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分校和科技园。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和检测中心,累计达到150家;大力推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依靠产学研结合,累计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个。
三是高层次定位高新技术产业导向。无锡高新区重点发展光伏、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三大重点产业集群。
四是高起点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最近5年,无锡高新区管委会及各园区管理机构科技总投入每年达20亿元以上,围绕服务产业集群建立了各类中介平台和中介网络。
五是高品位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无锡高新区倡议并由无锡市政府建立了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归国创业的530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高新区创业的配套政策,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
目前无锡高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经济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杨凌农业示范区:努力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示范高地
作为国家高新区中惟一以发展农业为特色的园区,杨凌农业示范区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优势产业等方面的成就日益显著。
目前,杨凌农业示范区初步创建了多元化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模式,形成了以示范带动为核心的功能特色,每年科技示范推广产生的效益达到60亿元左右。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杨凌农业示范区发展的立区之本。近年来,该区积极建立吸引和集聚农业科技资源、科研成果的机制,吸引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产业化资源和人才集聚,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初步实现了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形成以农业科技为主体的创新特色。同时,园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以农为主的产业特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火炬”照亮孵化之路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软件及航空航天等优势学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已逐渐发展成为以信息产业和军转民等技术领域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北航科技园密云分园也正逐渐成为本部研发企业新产品、新项目,特别是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航空航天特色项目的产学研基地。
2000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一直着力构建和完善富有特色的科技服务创新体系,重点实施公共技术服务原创型战略、高标准服务环境建设战略、技术与管理标准化战略、综合性技术资源集成战略、中小型企业孵化与成长立体化服务战略、园区软件出口产业培育战略,不断强化大学科技园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转化高新科技成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也使园区承载的社会与经济价值随着创新活动的增多而同步放大。
北航科技园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依托,以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企业孵化载体,以技术转移中心为纽带,以北京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为平台,形成科技企业专业孵化体系,把形成创新集群作为目标,充分将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和技术转移中心的功能融合,三位一体,实现真正的产学研相结合。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坚持走自主创新的软件产业化之路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进软件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国家火炬计划北京软件产业基地走过了13个春秋。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摆在首位,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集成科技创新资源,营造局部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培育了一大批软件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化道路,为我国软件产业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回首北京软件产业基地13年的发展道路,经历了“探索—发展—开拓—创新”几个阶段。现在,该基地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的“先锋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试验田”。
国家火炬计划北京软件产业基地作为我国软件产业化工作的落脚点和落实国家软件产业政策的重要载体,13年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我国软件产业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不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软件产业化发展道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组织各具特色的软件科技和产业化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该基地通过建设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大研发投入等手段,提升软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完整的国产基础软件产品体系,在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造业信息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组织机制创新方面,通过引导和扶持产业联盟建设,建立“以用带研”的创新链和“以大带小”的产业链,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实现向软件产业创新集群的升级。
其次,凝聚软件科技和产业资源,形成软件产业化发展的“基地式”模式。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充分依托地方政府,依托国家高新区在产业政策、基础设施、产业服务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成起来,形成聚集优势,有效地促进了软件科技和产业化资源在一个小的区域内得到优化组合和合理流动,进而促进局部优化环境的形成。这种“基地式”发展模式对于促进软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努力探索软件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道路。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企业物理上的集聚。另外,各地软件产业基地通过成立软件产业联盟加深了企业间在产业链环节上的相互依存联系,并依托产业联盟,发展形成了软件产业集群。通过集群的产业聚合作用,有效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骨干企业并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软件产业化的规模经济效应。
火炬计划20年来的探索和创新实践有力地证明: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已成为引领我国软件产业化发展的一面旗帜和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