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卡普兰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诺顿在总结了数十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记分卡这一划时代的战略管理、战略部署工具,有效地解决了“如何将战略做实”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因此,平衡记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有价值的十项管理工具之一”。目前世界500强中的80%企业在应用。
平衡记分卡介绍到中国以后,已经成为了新管理神话。受到了经济界、管理学界、企业界的热烈欢迎。国内许多著名企业已在尝试实施。然而,正当国内外相当多的企业掀起学习热潮的时候,前不久,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卡普兰教授却断言:尽管世界500强企业有80%以上都在使用平衡记分卡,一半以上都是用错的。
由此,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中国企业对平衡记分开应用的情况究竟怎么样?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做出回答!
应用:要走出低俗化的误区
卡普兰教授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如果说世界500强企业使用平衡记分卡,一半以上都是用错的,我看中国企业用错了的可能要超过80%。当前,国内平衡记分卡应用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出现了低俗化倾向。表现在:学术研究中的浮躁化;恶意操作的商业化;咨询中的随意化和软件生产的模式化。
一、漠视核心和本质,把平衡记分卡当成了统计工具
《哈佛商业评论》指出: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战略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重要过。但是,许多企业还在重复着这样的经历:费尽心力制定出来的战略,长期得不到有效实施,变成案头的一堆废纸。平衡记分卡的推广和应用有效地超越了这个难题。
但是,当前在我国应用平衡记分卡的实践中,相当多的咨询企业,把平衡记分卡“既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又是一种战略部署工具”的概念偷换为:“平衡记分卡仅只是一种绩效考核工具”。引领了一些企业拿“平衡记分卡”当成人事管理中的一种统计表使。当成了“在现代管理理念”的美名下,打分挑勾的工具。更有甚者,居然把平衡记分卡当成了“记载考勤,区分奖金”的统计表了。完全背离了“平衡记分卡”的核心和本质。
二、 案例互抄,缺少理解后的开掘
相当多的咨询公司也看中了这块肥肉。以至没有来得急认真的研究和理解平衡记分卡的特点和实质。没有或没有完全读懂平衡记分卡的理论模型和平衡原理,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平衡记分卡是“75年来最有价值的十项管理工具之一”,就急急忙忙的摆开了咨询的战场。
他们带着种种桂冠,冠冕堂皇的站在讲台上;或是重复着错误的说教;或是仅仅将平衡记分卡用来做为KPI的分类工具;或是把平衡记分卡当成关于因果的一系列并不成熟的设想;或是。。。。。。
笔者从网上调阅了100篇这些大师们论述平衡记分卡的文章和论述。吃惊的发现:92%的都是一个模子的模仿秀。一篇文章错,则全错。其基本案例大都是可口可乐(瑞典)公司的。就连某EMBA的管理大师的文章,居然也是从《中国企业家网》抄的。
这种低俗化倾向令人愤慨,又令人可笑。有意思的是:某些戴着种种桂冠的学者,咨询大腕就是这样,张着海口,“在无数真诚的学习者面前”用一种无知的说教去套走金钱!由张三选文抬轿,李四出面办班敛钱的有之。公然选文,要走出平衡记分卡的“战略高阁”的有之。这就完全背离了平衡记分卡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公然拿着不是当真经,去骗人。
所有这些推波助澜,使平衡记分卡应用中的低俗化倾向越发严重了。
三、软件模式化助长了低俗化的蔓延
当前,平衡记分卡的火爆,使得有关平衡记分卡的软件纷纷出笼。但是,在低俗化思想指导下生产出的软件,不仅结构简单,功能平平。而且,大多没有抓住平衡记分卡的核心和本质。把漠视平衡记分卡基本原理的东西,模式化了。这就在低俗化的路上走得更远了。因此,众多软件中经过国际平衡记分卡协会认可的软件几乎没有。这种简单化、低俗化的软件,更加助长了低俗化的蔓延。
这期间,一些有深度、有应用实践的管理者、研究者已经大胆的向这种现象提出了挑战。平衡记分卡在采购中的应用《见深圳人力资源管理网》和在电信中的应用等文章已明确指出:“中国有一些企业已在使用平衡计分卡,但与平衡计分卡的初衷有一些背离”。上海人才公司柳春鸣同志则更加明确的提出:显然,战略思考是BSC的根本。另一篇文章则更一针见血的指出: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很多都是用错的”这一现实。呼吁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这些声音,被鼓噪的热潮给淹没了。
眼下,当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卡普兰教授已经断言:在使用平衡记分卡,“一半以上都是用错的”情况下,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警觉和深思吗?!
抓住本质:新管理“神话”才会发光
什么是平衡记分卡?这是研究平衡记分卡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平衡记分卡是一个划时代的战略管理和战略部署工具;它不仅提出了一项企业战略,而且在该战略的开发和实施中,能有效的调动和调整各种管理要素,通过积极的平衡创造一种增量保障能力。以保障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应当指出:平衡记分卡重在平衡。平衡记分卡所指的平衡,是一种综合的平衡;动态的平衡,战略的平衡,增量的平衡。这个本质和核心很多人没有理解、没有抓住。
事实上,平衡记分卡的特点恰恰在于: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在寻求该项战略提出的各种因果关系的落实和实证。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它在调整该项战略开发和实施中的不适应性;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它在调动该项战略开发和实施中的各种管理要素,通过积极的平衡,创造一种增量保障能力,以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它通过战略实施中各种管理要素平衡中的问题,能动的、适时的、反馈给战略设计者,以便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因此,我们才说平衡记分卡有效地解决了“把战略做实的世界性难题”。
对于上述问题,中国企业确实少有深刻理解。许多企业只是依样画葫芦,无非是将企业的衡量指标分成四类而已。或者说,仅仅将平衡记分卡用来做为KPI的分类工具。完全没有把握住其平衡原理和平衡关系。其实,平衡记分卡正是通过财务、客户、流程、学习与创新等四个维度的平衡关系,以及失衡的状况、来对企业进行问题追踪和进行战略调整的。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又到新的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企业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开拓,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这正是这个新管理神话的光环之所在。
可能有人会问:平衡记分卡毕竟是洋化过来的东西,中国的企业无论从成长模式和市场环境都同国外有着很多的区别,这是否影响到平衡记分卡的实施呢?
我觉得不会影响。为什么呢?
因为,平衡记分卡是一种有普遍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可操作性的战略工具。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中国企业的成长模式和市场环境尽管和国外不完全一样。但是,平衡记分卡是通过财务、客户、流程、学习与创新等四个维度来综合衡量和调整企业运营状况的原则却是共通的,对中外企业都是适用的。
正如平衡记分卡的发明者卡普兰和诺顿所指出的:“平衡记分卡的四个方面应用于广泛类别的公司和产业,都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见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特别是,最近一两年,平衡记分卡在我国的电信、石油、项目管理等行业和领域已经进行了扩展性应用,都取得了成功。这一切,已经充分的显示了平衡记分卡的理论光环和实践威力。
平衡记分卡的基本原则主要从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创新这四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运营情况和管理成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些企业不知道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怎样进行实战设计,不明白应选择哪一块做为重点,造成盲目的照搬照用。以致,很多企业热情很高,收效不大。在这种反差面前,对新管理“神话”逐渐的失去了信心。
其实,管理大师卡普兰早已经明确的指出在应用实践中,平衡记分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特点却是我们必须切记,必须把握的: “这四个方面应该被看作样板,而不是紧身衣。没有任何数学定理规定这四个方面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我们尚未看到哪家公司所采用的少于这四个方面。但是一个或更多的额外方面可能是必要的,具体情况取决于行业状况和经营单位的战略。”
这里,即指出了平衡记分卡应用的广泛性、又指出了其应用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特别是:由于平衡记分卡具有战略意图具体化,战略设计明示化、战略思想可操作化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广大的中小企业应用。
根据一些企业应用平衡记分卡的经验,企业在应用中一定要紧紧抓住五个环节:也可以叫做五要:就是:
要深刻理解平衡记分卡的内涵和本质;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设计好战略;要搞好战略展开图,抓好关键控制点;要培训好骨干;要注意进行扩展型应用。
前不久,我在天津市财经大学主持MBA答辩时,就有一个同学把平衡记分卡应用到信息化项目管理中,效果非常好!希望大家也能积极的进行这种扩展应用的探索。
当前,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平衡记分卡应用出现了低俗化的问题,是不是采用的企业都陷入了低俗化?
我觉得不能这样讲,也不能这样看。
企业在应用中出现的“不知选择哪一块作为重点”和“盲目的照搬照用”的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必然遇到,或者说必然经过的一个过程。平衡记分卡的“如此大的震撼力”;其“最有价值的地方”,是需要中国企业经过一段学习、消化、探索、实践的过程才能“取到真经”的。它不是一块糖,我们放到嘴里就可以觉得甜;也不是一个炮,一点,就可以听到响。一个75年来最有价值的战略管理学中的精髓,我们不下一点力气,不负出一点代价,不经过一段实践和探索就掌握和学会了,那是不可能的。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抓着要领,联系实际不断进行企业四项管理要素之间由平衡到不平衡,又到新的平衡的创新发展,就一定能极大的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就一定能感受到国外“75年来最有价值的管理学成果”的“最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