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甘肃 更新时间:2012-04-14


 
区长 孟小金 
  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2月28日在平凉市崆峒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委副书记、区长孟小金在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08年,全区大事多、难事多、成效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并紧紧依靠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区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为目标,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实干苦干,努力克服5·12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全力组织实施“116”年度工作计划,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快、效益好、群众受益多的良好态势。

  一、项目带动力度明显加大,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高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用项目牵动发展,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实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4.5亿元,增长340.3%。10大过亿元项目完成投资37.9亿元,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大力争取国省投资项目,全年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3.2亿元,增长77.8%,已争取到位第四季度新增中央投资5669万元。在重点项目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0.76亿元,增长27.59%,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突出招大招强招名牌,亚洲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海螺集团落户我区,全年签约各类项目21项,签约总额87亿元,落实到位资金21.9亿元,增长215%。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积极扶持做大龙头企业,做强主导产业,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687户、民营企业73户,新增从业人员3549人,上交税金5978万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6.6亿元,增长12.4%,占GDP的比重达到44.32%。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0.02亿元,增长12.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50美元,增长15.5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1.62∶43.25∶45.13调整到11.64∶44.51∶43.85,经济结构更趋合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5700万元,非税收入完成2470万元。财政各类支出完成10.4亿元,增长21.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12亿元,增长29.2%。

  二、工业结构升级取得新进展,新型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

  全力培育工业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增加值16.95亿元,增长17.43%,其中区属2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5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实现利税9865.2万元,分别增长29%、29.7%和19.4%。5户外贸出口企业完成出口创汇321万美元,实现外贸销售8600万元。新型建材业加快发展。继淘汰太统水泥公司落后产能后,一次性关闭了区内134孔土立石灰窑,结束了峡门沟延续百年的传统石灰生产工艺。日产1万吨平凉海螺干法水泥和年产4×30万吨新型节能环保石灰生产线开工建设,实现了“关窑不关产业”和群众收入稳步提高的双赢目的,新型建材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份额逐步提高,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突破。园区开发力度加大。完成总体规划编制,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实施了东西路延伸和园区绿化美化工程,新入驻项目6个,引进了中高档陶瓷装饰砖生产线和世博伟业家居城2个投资过亿元项目。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2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分别增长11%和12%。节能减排扎实开展。大力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天数达到330天。全面建设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区,福利制革、宝马纸业等辖区27户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49项,完成投资3.41亿元。“三废”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全区万元GDP能耗、电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5.08%、5.01%和5.09%,化学需氧量削减1888.4吨,二氧化硫减排1633.6吨。

  三、强农惠农措施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

  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总投资6600万元的泾水北调工程完成水源和主供水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安国、西阳、寨河等乡4.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5379.1万元,建成通乡油路53公里、通村等级路121.8公里,硬化通村道路30.6公里,新建客运乡站3个,开通城乡公交线路5条,累计达到17条。完成造林3.25万亩,新修梯田1.8万亩,流域治理38平方公里,建成沼气示范户2500户。新村建设及旧村改造不断拓展。投资6940.7万元,在全区建成新村示范点20个,小康屋示范户720户,完成“三清五改”示范村19个、示范户2000户。经过三年努力,建成马莲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集中开展312沿线村庄环境整治,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12个乡镇集中连片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8万多亩,科技示范作用明显。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8.02万吨。农业增加值完成6.99亿元,增长8%。扶贫开发不断加大。重点实施了白土、腾堡、石家沟、西山4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1450万元,建成农户住宅120户、牛棚373座,修建村庄道路16公里,贫困乡村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发放粮食直补等惠农资金1.43亿元,农民人均达到446元,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开展部门帮建和对口帮扶,基本解决温饱1800人,稳定解决温饱4700人,全区贫困人口下降2.3个百分点。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实用技能培训,全年输转农村劳动力8.8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126元。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大力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四十里铺、草峰、崆峒、白庙、大寨5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8974万元,新建商贸设施、居住小区19340平方米,新铺排水管道2600米,硬化路面17.12万平方米,崆峒文化一条街建成沿街店面50户。“农家乐”餐饮业快速发展,成为小城镇的又一特色。

  四、中心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市面貌持续改善

  建管并重,着力构建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功能有了较大提升。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70项,完成投资13.16亿元,增长29.6%。一批重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管道燃气工程新入户1万户,污水管网配套工程铺设污水收集管网83公里,崆峒大道西段及玄武路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南山生态公园基本建成。新建柳湖农民公寓楼9幢5万平方米,阳光花园等10个住宅小区竣工3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投资2416万元改建城区便民道路38条8922米,建成10座便民水厕,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50座,进一步解决了背街小巷群众出行难、入厕难问题。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以举办全国“乡洽会”为契机,实施中心城市美化、亮化和绿化工程,城区主干道两侧建筑物实现了装饰美化和灯饰亮化,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2%,省级园林城市创建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实现中心城市环卫清扫保洁全覆盖,解决了一些背街小巷、居民小区长期存在的市容环境问题。城市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局,街道办事处组建了市容管理分队和环卫小组,在重点地段集中开展10余次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取缔乱摆摊点、店外店1000多家,城市交通和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新成立了广成路社区,建成社区服务中心3个、警务室10个。积极开展“十优社区”创建活动,新民路社区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先进社区,宝塔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特色产业规模积极扩张,发展优势持续突显

  深入推进四大特色产业开发,努力打造区域经济新优势。商贸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投资8610万元,建成南门综合市场、虹光路宠物市场等一批商贸设施。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农家店138户,“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新民花园超市、新湖超市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振兴老字号工程”试点企业经营进一步规范。新世纪商厦及购物广场、世纪金鼎、平凉商城等商贸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稳步提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6.16亿元,增长14.35%。旅游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全力做大旅游产业,实施了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崆峒武术学校、香山混元阁等6大项目,完成投资9712万元。充分发挥崆峒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效应,加大市场推介力度,成功举办了“魅力崆峒·和谐平凉”大型歌舞专场晚会,崆峒山风光片在央视播出,深入挖掘崆峒文化内涵,组建了崆峒山艺术团,编印了崆峒旅游观光图和旅游画册,开发了崆峒剑、平凉皮影、陇东荷包等一批旅游纪念品。旅游业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3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3亿元。肉牛产业发展体系日趋完善。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牛工程,新建了大潘、白坡2个千头牛场和三友、锦旺、强盛、早庄4个百头牛场,新增10头以上养牛大户215户,肉牛饲养量达到33.7万头、出栏19.1万头、屠宰17.2万头,分别增长11.3%、11.7%和7.5%。新植紫花苜蓿1.86万亩,种植粮饲兼用玉米18.2万亩。成功举办了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场会,我区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得到省市充分肯定。果菜品质逐步提升。大力发展优果精菜基地,果园建设取得突破,新植果树经济林1.12万亩,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5300亩。设施蔬菜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史家沟高效农业示范园果树套种航天辣椒2000亩、马铃薯1500亩,八里—新李设施菜种植示范点新建日光温室50座、拱棚100座,油坊、土桥等10个菜点建成示范面积1.51万亩。全区种植蔬菜16.84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8.3万亩。

  六、发展成果广泛惠及群众,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和谐崆峒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投资6602.4万元,实施各类社会事业项目22项,建成了平凉五中迁建、七中综合实验楼、区中心敬老院、市三院住院楼等一批重点工程。社会事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建成万安门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宝塔等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马莲等10个村卫生服务室,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有效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3‰。科技、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创建全省科普示范区,推广各类实用技术22项,建成白水、上杨2个乡镇文化站、67个农家书屋和65处农民体育活动场所,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入户5100户。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民生工作不断加强,筹资2.6亿元,全面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区政府承诺的10件利民实事。落实贫困学生救助金制度,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266.65万元、“两免一补”资金2163万元,受益学生达11.2万人次。化解中小学“普九”义务教育债务5923万元,妥善安置了1322名太统水泥公司职工。提高了城乡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资金5680.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9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全年分别报销住院费2099.1万元和513.4万元。建成民馨家园和上寺台廉租房2万平方米。消除“零就业”家庭1424户,新增就业59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3%。多渠道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98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70元,分别增长10%和10.04%。社会和谐安定局面进一步稳固。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重特大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2%。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认真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受理政府热线和群众来信来访824件。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妥善处置了“问题奶粉”事件。稳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宗教和顺局面。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议案1件、市区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26件。国土、工商、统计、审计、物价、司法等各项工作全面加强,双拥共建、爱国卫生、地方志、老龄、残疾人、档案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全区所有乡镇都不同程度遭受了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5.56亿元。灾情发生后,全区上下迅速反应,积极应对,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在灾后重建中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实施了城乡居民住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恢复、城区基础设施恢复、教育卫生设施恢复、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五大重建工程。共计投入救灾及灾后重建资金2.4亿元,建成灾后重建示范点11处,一期集中安置群众525户,共计安置受灾群众19217户86476人;恢复重建学校160所,新建和维修校舍3.33万平方米;重建及维修加固医疗机构设施1.66万平方米,重建和维修水塔、蓄水池28座。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得到了省市充分肯定。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区项目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一年,是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的一年,是民生工作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所有纳税人,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大。二是民营经济层次低,工业骨干企业少,现代服务业比重小。三是全民创业氛围不够浓,就业再就业压力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四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城市拆迁、土地征用、社会保障等引起的上访问题依然比较集中,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民生保障的任务艰巨。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环境还需改善,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有待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当好排头兵、工作创一流”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区二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紧紧抓住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机遇,继续突出项目建设和改善民生两大主题,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强力推进商贸、旅游、肉牛、果菜四大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全力组织实施“116”年度工作计划(建设10大过亿元项目,措办10件利民实事,做好6项重点工作),加快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建设步伐,实现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新跨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8%。

  我们在制定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时,充分考虑了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全区发展现状。明年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集中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扩大对民生保障工程的投入,尤其是继续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基础,吸引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日趋成熟,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强劲。特别是我区紧抓前期项目建设,谋划布点的能源建材、环境治理、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和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符合国家投资导向。今后两年预计每年可以争取到新增国家投资2亿元以上,将是我区实现投资大幅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新的一年里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工作推进中,我们将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力促经济增长。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投资总量的扩大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积极促进就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改善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活跃城乡消费,提升商贸中心吞吐能力,为扩大消费创造更好的条件。

  力促结构调整。坚持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规模化,持之以恒地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因势利导促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调整升级,提高竞争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高耗能项目准入门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力促观念创新。树立争先意识和创新意识,拼搏进取,敢为人先。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以及为群众谋福祉的民生项目建设,做好中长期规划,多做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工作。

  力促民生改善。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大部分财力投向民生、投向基层、投向社会公共事业。加大对贫困乡村和少数民族集聚区的扶持,努力改变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相对滞后的局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顺应求富裕、求公正、求平安的愿望,构建和谐崆峒。

  力促扩大开放。完善政策导向,优化政府服务,改善发展环境,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战略合作。牢固树立区域经济分工协作意识,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深程度上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贯彻上述总体要求,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设十大过亿元项目

  积极主动做好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工作,保证十大过亿元项目顺利实施。⑴总投资15亿元的平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日产1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建成一期。⑵规划建设总投资10.6亿元的“三城”工程,世博伟业家居城建成一期,陇东建材城、陇东汽配城争取开工。⑶总投资6.95亿元的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300万平方米。⑷总投资3.68亿元的平凉世纪花园建成主体工程。⑸总投资2.2亿元的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全面建成。⑹投资1.3亿元,新建柳湖农民公寓9幢6万平方米,续建完成5幢3万平方米,累计达到14万平方米。⑺总投资1.2亿元的北滨河路工程全面建成。⑻总投资1.2亿元的中高档陶瓷装饰砖项目建成年产300万平方米生产线1条。⑼总投资1.2亿元的宝马纸业碱回收项目及污水处理工程建成营运。⑽总投资1.2亿元的年产4×30万吨节能环保石灰生产线建成投产。

  (二)措办十件利民实事

  顺民意,解民忧,精心办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10件实事。⑴投资6120万元,解决北部塬区7乡镇59村8万人、川区3乡镇9村2万人和南部山区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⑵实施窑洞和地坑庄搬迁及危旧民居改造一期工程,完成3000户。⑶开工改造6处棚户区,建成3处435万平方米,直接动迁和受益群众852户3248人。⑷投资5500万元,建成乡村油路100公里。⑸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中医研究中心及老年公寓,建成东川中心敬老院。⑹总投资3000万元的东郊蔬菜批发配送中心建成投入营运,商住楼完成主体。⑺扩建平凉铁中、平凉七中,建设铁路小学。⑻总投资4600万元23万平方米的中医医院住院楼建成。⑼全面建成总投资2800万元的“四所一中队”政法基地建设项目。⑽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新增就业6000人。

  (三)做好六项重点工作

  1、更加注重招商引资,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上集中攻坚。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切实抓好项目工作。重点项目建设求快。初步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50项,总投资211.23亿元,完成投资57.35亿元。继续实行重点建设项目县级领导、责任部门包抓责任制,把十大过亿元项目和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作为重点,实行政策聚焦、服务聚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千方百计争取新增中央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力争国投资金比2008年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求实。努力营造区域性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制定激励措施,创新招商方式,激发全民招商热情。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加强与大集团、大企业的战略合作,把招商活动延伸到经济发达地区,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坚持引资与选资并举、规模与效益兼顾,努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产业带动强、资源占用少的项目。全年重点推介招商项目100项,力争签约20项,到位资金8亿元以上。前期项目求深。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全力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储备、申报和立项工作,加快项目库建设。更加深入地研究国家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紧盯国内产业转移的方向,科学谋划项目,做好两个“对接”,与国家投资项目导向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省计划盘子,与客商的投资意向对接,力争一批项目进入省内外各类业主的投资范围。

  2、更加注重优化升级,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上集中攻坚。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千方百计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做优载体。把平凉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建设一部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建设大岔河至平镇桥的园区泾河风情大道,将园区东西干道与柳湖路连通,起步区规划的道路、管网全部建成。积极开展园区招商,年内新入驻项目5个以上,到位资金4亿元以上。进一步优化峡门新型建材工业集中区项目建设环境,开工建设公路运输专线,加快日产1万吨平凉海螺干法水泥和年产4×30万吨新型节能环保石灰生产线建设进度。培育品牌。坚持把争创品牌与培育品牌企业、壮大主导产业相结合,加强制革、造纸、酿造、牛肉加工、水泥等行业品牌的宣传推介,积极开辟省内外市场,着力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落实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探索和筹建小额贷款公司,重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培育形成一批专业型、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年内新发展民营企业79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1%以上。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完成出口创汇340万美元,实现外贸销售8000万元。提高效能。全面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实施一批污染治理工程,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全力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粉煤灰综合利用、海螺和祁连山水泥公司余热发电3个循环经济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上杨水泥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6%。

  3、更加注重强基固本,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上集中攻坚。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全面延伸。基础设施全线推进。配合建设平定高速、西平铁路、马安路等国省重点交通项目,做好天平、宝平高速和平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用2年时间集中财力实施整塬整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北部塬区和川区全部建成通村油路。2009年北部塬区部分村建成通村油路,大部分群众接入电话和数字电视,水电到户。北大路和312沿线实现村村通油路,水、电、电话、数字电视和宽带配套入户。泾河川水厂供水管网与城区自来水主管网相连接,全面建成泾水北调工程,逐步改善南部山区现有用水设施,提高饮水保障能力。全区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79%,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0%。建成能源沼气示范户4500户、集雨水窖8000眼,完成造林1.5万亩,新修梯田1.8万亩,流域治理38平方公里。新村建设全面展开。实施新村建设整川整乡推进,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泾河川小康示范区,大寨乡率先建成为整乡推进典型。用2年时间实施告别窑洞工程,搬迁长期居住在窑洞的群众。2009年,北大路和312沿线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全面推进,其他乡镇各集中建设4-6个示范点,大寨乡建成示范户260户。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面积11万亩。依托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建设大寨高塬—赵塬和草峰盘龙—赵家2个旱作农业粮食高产区,北部塬区乡镇各抓建1个旱作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推广示范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继续实施土地整理和治河增地项目,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推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加快“四个一”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年内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输转劳动力8.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以上。完成6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全区基本解决温饱1800人,稳定解决温饱4700人,贫困人口下降2个百分点。

  4、更加注重功能完善,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上集中攻坚。积极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年”活动,优化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总投资18.28亿元的“四改造五配套”工程,完成投资4.34亿元。城区给水管网改造铺设管网34.13公里;城中村改造建成柳湖农民公寓楼14幢9万平方米;北后街改造完成征地拆迁并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过店街和南门什字两大片区全面建成,新生巷片区完成一期,新民北路、北大寺、西寺街片区实施拆迁。城区管道燃气铺设管网10公里,新入户1万户,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城区生物质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垃圾收集二期、污水收集处理二期完成规划设计和项目申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采取积极措施,稳定、规范房地产业,世纪花园、天正润园等10个住宅小区建成2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亿元,使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平方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综合执法,深入开展城市管理专项整治,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行精细化管理,切实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巩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坚持区域性开发、组团式发展,实施10大建设项目,完善小城镇水、电、暖、通讯等基础设施,年内完成投资1.67亿元。在四十里铺、崆峒、白水、花所小城镇规划居民小区,建设低成本农民公寓。草峰、寨河、大寨、白庙、安国小城镇建设突出农贸市场建设和环境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拆迁改造,建设新区,加快失地农民转居民进程。加强小城镇环境建设,提高经营水平,努力提升形象和品位。用3年时间把312沿线小城镇基本建设成为设施齐全、服务配套、产业支撑的特色城镇,南北二塬小城镇建设成为直接服务于农村的公共服务中心,成为产业延伸的基地,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小城镇常住人口每年增长3%以上。

  5、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在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开发上集中攻坚。坚持规模化扩张,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品牌化推动,持续延伸产业链,提高开发档次和水平。建设陕甘宁接壤区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建设大市场,培育大街区,发展大物流,形成能辐射周边地区的大商贸格局。实施“三城”工程,开工建设平凉商城三期、南门什字商业步行街、南门综合市场二期,加快构建新民路、解放路、南门什字、西郊广场商业圈,引导推动行业集聚,发展汇集精品名牌的高档专卖店。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业,加快物流中心建设,努力构建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运输服务体系。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完善乡镇集贸市场,发展农村超市,活跃农村消费市场。建设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对崆峒山景区进行深度规划、论证和开发,进一步扩充可游览面积。建成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开工建设崆峒山景前区绿化美化、景区环山旅游线路和环境综合治理三大项目。抓好四大宣传活动,《崆峒之歌》音乐电视在央视播出,在西安等大中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编排大型歌舞《问道崆峒》,办好崆峒文化旅游节。重点包装推出崆峒纸织画、麦秸画、剪纸、根雕和崆峒文化系列丛书五大旅游纪念品。挖掘崆峒文化底蕴,弘扬崆峒武术,培养武术人才。大力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全力做好旅游安全保障,力争全年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递增10%以上。建设全省绿色畜牧基地。依托世行贷款养牛项目,新建4个百头规模养殖场和2个规模养殖小区,扩大大潘、白坡、双星3个千头肉牛育肥中心。把白庙、大秦、西阳、寨河4个乡建成人均养牛2头以上、户均饲养基础母牛2头的专业养牛乡。实施基础母牛保护工程,加快良种牛繁育,提高肉牛品质。全年肉牛饲养量达到34.7万头,肉牛屠宰量达到18万头。新植优质紫花苜蓿4万亩,种植粮饲兼用玉米20万亩。建设优果精菜基地。提高科技含量,发展精细果菜,加快扩容、提质、增效步伐。推进北大路沿线和史家沟、清街、天门、赵堡高效农业示范园“一线四园”建设。史家沟高效农业示范园和北大路沿线及10个果点,完善幼园栽植及升级达标,辐射带动塬区果树经济林发展,全年新植果树经济林1.1万亩。建设万亩蔬菜基地,加快设施菜发展,推广适用技术,扩大史家沟高效农业示范园蔬菜套种、八里—新李设施菜种植示范点及10个菜点建设,全区蔬菜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

  6、更加注重利民惠民,在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上集中攻坚。加快民生建设,落实惠民政策,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化教育布局,撤并17所中小学,实施铁中、七中、上寺台小学改扩建和铁路小学建设等9个项目,逐步完善城乡学校配套设施,配齐新课桌椅,配备电脑图书。健全扶贫助学体系,保障家庭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全力实施中医医院和20个村卫生所改扩建项目,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81%以上。认真实施科技富民工程,推广农业适用技术30项以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开发,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建成19个乡镇文体活动站。抓好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和救灾救济,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促进就业,推动全民创业,完成失地农民、下岗职工、“4050”人员培训2万人次,建立“零就业”家庭跟踪管理制度。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推行惠农财政资金“一册明、一折统”支付方式。未改制集体企业全面完成改制,给排水公司、公交公司、崆峒山旅游集团3户企业进行经营机制转换,组建国有控股公司。积极化解改革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崆峒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做好民族宗教和信访工作,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增强应变全局的驾驭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设奋发有为的政府。加强学习调研,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把握政策导向,切实提高驾驭全局和复杂局面的能力。战略性谋划,创造性落实,突破性攻坚,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实效性。

  增强依法高效的执行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健全完善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强化电子政务建设,健全完善责任明确、权责一致、务实高效的运转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强化责任落实,加大监察力度,健全完善科学严格的政府工作考评机制。

  增强集聚发展的向心力。建立联动互动机制,建设执政为民的政府。加强与省市部门的衔接,争取上级部门从项目、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强化与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深入推进一线工作,集中力量高标准抓建工作典型,真正帮助基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

  增强秉公用权的公信力。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勤政廉洁的政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行阳光行政,完善权力运行约束机制。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提高师德医德及各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水平。注重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

  各位代表!改革开放30年来,崆峒大地谱写了华丽篇章。面向未来,我们充满了希望,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期待给了我们搏击风浪、负重前行的无穷动力。我们坚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50万人民群众,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开创建设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