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纪实
来源:新疆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上网了解市场

  12月1日,记者在昌吉市榆树沟镇四畦村见到了正在网上查询化肥价格的马克勤。去年1月他买了电脑,今年5月接通了宽带,不会打字的他给电脑配了写字板,“这样就不用老麻烦儿子了。”老马说,“我上月查询信息发现牛的价格要降,就赶紧在半个月前把家里的育肥牛卖了,当时卖了5000元,跟现在的价格比多赚了1000元。加上番茄每亩多收1500元,今年家里多收入24000元。以前牲畜的价格是在牛马市场上跑出来的,现在通过网络,坐在家里就知道全国的市场信息,别提多方便了!”老马告诉记者,自从上网查询市场信息以来,家里的收入又有了提高,去年五口之家人均达到9000元,今年种了80亩玉米、番茄、棉花,养了4头牛,人均万元稳拿了。据他说,最近大伙从网上了解到化肥价格开始下跌,都准备等一等买化肥。

  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昌吉市六工镇将下六工村作为试点,制定了乡镇、村组、电信公司三级补贴的做法。下六工村三组的石晓平买电脑,镇上补贴1000元,村里补500元,入网后电信公司免1年的网络使用费用。

  信息让农民脑子活了

  元旦、春节快要到了,昌吉市六工镇沙梁子村李长会的火鸡卖得更火了。李老汉逢人就说自己的火鸡养得好、上网卖都是远程教育专干帮的忙。5年前,李长会在集市上买了10只火鸡,当年活了6只,为了把这些火鸡饲养好,村里远程教育专干帮老李收集资料,去年老李的火鸡一下发展到30000多只。远程教育专干又把火鸡销售信息发布到网上,现在,伊犁、阿克苏、喀什等地都有老李的客户。“自从上了网,火鸡的销路好了,鸡和鸡苗不出门就卖了!”说起这,老李高兴地笑了。

  昌吉市榆树沟镇信息服务中心建在人流集中处,墙上的电子大屏滚动发布农业技术、农村政策、产品供求等信息,办公区里几个村民正向信息员查询农产品价格。镇党委书记庄玉廷告诉记者,信息服务中心集求职登记、市场发布和职业培训等功能于一身,应时发布农产品信息和农业技术知识,还免费为农民发布求职、供求等信息,镇上通过5个信息化示范村和3个农村信息化服务站,用网络、大屏幕、广播、短信等方式向农牧民传播实用信息,进行实用技能指导,满足了农民对信息的需求。

  农民了解信息多了,脑子活了,路子宽了,增收致富的方向明了。据统计,近年来,昌吉市通过信息直接或间接带给农民1800万元收益。

  信息服务惠及百姓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各地州培训出一批专兼职信息员,这支队伍从不同途径收集、整理、分析、发布信息,为农民烹制出一道道“信息大餐”。

  伊宁县胡地亚于孜乡奥尔曼村的乃吉甫是村里的信息中心户,今年6月,县里给他家免费安装了网络电视机顶盒并支付了半年的费用,他家附近的几十户村民就可以来他家点播收看种养技术、技能培训、中小学教育等节目,同时还可接收到“三农”信息中心发布的农产品价格、求购、出售等信息。像他这样的中心户,村里有6户。伊宁县以抓好信息服务“第一公里”为基础,建立了20个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70个村信息服务点、100个信息中心户,通过这种网状结构,村民能够更大限度地获得信息。

  马国旗既是伊宁县曲鲁海乡皮芽子村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信息员。最近他两个大棚里种的黑魔术玫瑰开始采收,每棚可收入两三万元。以往一直种粮的他从互联网上看到这种哈萨克斯坦人喜爱的玫瑰花多从昆明空运,就与乌鲁木齐市天牧公司合作,在自家大棚种植。

  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

  今年初,自治区信息产业厅启动了7个地州14个县市156个乡镇的综合信息服务示范工程,在信息服务体系、服务站点建设、信息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果,全疆农村固定电话为每百人12部,移动电话行政村覆盖率为94.70%,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3.14%和92.78%,乡镇宽带接入率95%,行政村宽带接入率50%左右,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在试点地区已经覆盖到所有行政村。

  自治区信息产业厅党组书记李明说,近几年,自治区投入100多亿元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使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修到农民家门口。明年将把信息化示范试点乡镇扩大到200个,用3年时间让所有的乡镇上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