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郊农民告别“提篮小卖”,开始利用互联网寻找大市场。近日,刚从机场发货回来的唐雪良告诉记者,现在他的珍禽产品已有2/3实现网上销售。
唐雪良是奉贤区有名的珍禽养殖户,也是沪郊评出的农产品网上营销十大能手之一。利用网络优势,他曾将奉贤生产的珍禽产品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年营销量一百多万羽,年营销额2000多万元。
像唐雪良一样“触”网的郊区农民有许多,作为现代营销手段的网上销售,已在上海农产品销售中凸现优势。但专家指出,由于农产品受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等瓶颈制约,农业“网上市场”的繁荣尚待时日。
网上市场感觉良好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也从网上尝到了甜头。该公司一位江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的种猪目前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有300多家客户,多是规模化的养猪场。外地客户大部分从“网”上而来,他们先在网上看到“祥欣”的产品信息,然后再打电话过来咨询。去年,该公司销售额达到了5000多万元,其中60%与“网”有关。
南汇农业信息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该区已有40多家新经济组织和农户在网上吆喝自己的农产品,如汇绿蛋品、红刚青扁豆、田博瓜果、小刘食用菌等,去年网上营销达到了1300多万元。当地的农产品信息和图片通过南汇农业网发布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就经常接到电话,大多来自外省市,也有国际长途,都是询问南汇的农产品信息,其中蜂蜜、菌种、种猪等较为吃香。
据介绍,农产品销售难以货畅其流,“信息”一度是个瓶颈,而网络帮农民打开了缺口,因此几年前刚起步时上海网上销售的农产品就达到数亿元。专家指出,开展网上营销活动,有利于培养农民掌握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改变过去传统营销方式中信息慢、效益低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信息意识,有利于农副产品、种子种苗的市场调配,合理安排生产及各种资源。
多重瓶颈期待突破
“叫好”背后有艰难。知情人士介绍,上海“网上农业”起步较快,但近年却难有更大的突破。
上海汇绿蛋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的销售额有望达到1.2亿元,其中10%—15%是网络的功劳,但这离真正的“网络销售”还很远。他说,从每笔谈成的生意来看,网络发挥的功能有限,一般就是发信息、发图片而已,洽谈、考察、看货、交易等程序,却都在“网下”进行。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不同,人们一般不会直接在网上订货,这主要因为农产品大多还未实现产品标准化、包装等级化、商品规格化等,再加上农产品有季节性、区域性等制约,光在网上“看货”存在风险。
“目前所说的网上销售,还只是个初级形态。”上海成美园艺有限公司一位副经理介绍,该公司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亿多元,但是基本没有通过网络,因为网上销售的时代还未到来。当前的“网上销售”只算一个“沟通环节”,把信息传给市场而已,在营销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这种费用低、时效好的手段,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商机,但并不代表高效率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全过程。
真正的网络销售应该包括网上洽谈、网上采购、网上支付等各环节,而上海农业网目前也只有“信息流”在走,尽管开辟了“供求热线”、“网上展厅”、“商务广场”等专栏,发布品牌介绍、产品介绍、产品照片及价格信息等,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但“资金流”、“交易流”却还在网下。有关专家指出,要让“网上农业”尽早成气候,还需加快大物流体系、网上结算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